第7章_郡主妃gl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章(2 / 2)

顾玉琦看得有趣。府中没有姐妹,面前人云容月貌的模样,真似她从前养的那只常常偷食的猫儿。

“你叫什么名字?”

那丫鬟答道:“奴婢清纱。”

顾玉琦看到对面之人看似全心投入地用膳,实际分了心神注意着这边的样子,弯了弯嘴角:“你这名字,倒像是我们家的。”

原来她剩下的三位大丫鬟分别叫宜绫、宜绡和宜绢。

“清纱,去给你家主子盛一碗党参鸽子汤吧。”

用过膳食后,两人在庭中品着点心。顾玉琦察觉沈云梳并不爱甜食,便“独霸”了翠玉豆糕,将金丝烧麦推到她面前。

沈云梳面上仍波澜不惊,心中却多了几分诚惶诚恐。

之前郡主的表现还能说是平易近人,可如今这副体贴入微的样子,难道就因为她那两句话吗?宫中比她聪颖之人多如牛毛,自己庶女之身,何德何能得她如此看重?

顾玉琦想是察觉了她的心事重重,却只是一笑,提议以“一心向学”为题作诗。

沈云梳无藏拙之意,思虑片刻后吟道:“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直入主题,顾玉琦轻轻点头。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作者有话要说:

补更,待会儿还有一章。作者菌正在努力调整作息,让小天使们久等了。

内容提要为了凑齐七言将辛弃疾的《西江月》改了,一下逊色不少。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品评不完全符合。抱歉,作者菌写不出好诗,怕连累俩闺女,她们当然没到诗词大家的水平。。。。。。

恒王世子的名讳恐引来帝王猜疑,改为“顾玉熙”。“顾玉宸”作为敏安长公主之名。

第9章第九章以诗论道

“好!”顾玉琦满脸赞叹,“此为上佳之作,似乎哥哥十二岁时还做不出这样的诗句呢。”

“怎敢与恒王世子相比。”

顾玉琦笑了笑,沉吟了一会儿,似是在遣词造句。“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数点梅花天地心。。。。。。”沈云梳再记不起方才的惊惶,眉目舒朗开来。“郡主以读书之乐为旨,倒显得云梳浅薄了。”

“读书之乐只有懂得的人才明白。论实际,还是考取功名对多数人更有吸引力些。”顾玉琦抿了口茶,“倒是云梳后两句诗,品来唇齿留香。”

“郡。。。。。。玉琦过誉了。”

谈论些诗词歌赋,时间倒也过得快。宜绫和清浣将主子的诗誊抄下来,足足有七八首。

霞光染红了天色,九曲回廊的另一边,四位佳人携手而来。

沈云梳远远望见长姐,赶忙出亭相迎。顾玉琦看了她一眼,挑了挑眉也走下石阶。

“阿姐来了,云梳就先告辞了,多谢郡主相送。”

“明天见。”顾玉琦也没多说什么。冲几人点了点头,坐回凉亭,又呷了一口茶。

几人见她如此,也识趣地没有多言,行礼后便亲热地挽了沈云梳的手向大门走去。

“云梳妹妹今天一整日都和郡主在一起吗?”陈婉茹似是不经意地问道。

“是呀。”沈云梳略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上午想着找个清静无人之处读书,没想到遇见郡主,得了不少指点。”

三人神情不一。陈婉茹只道她不愿多言,舒绣莹心生厌恶,暗骂她故作姿态。汪玲瑶却心下赞赏,觉得沈云华之妹聪慧谦逊;虽有心机,她却喜欢和聪明人相处。

接下来几人便只聊些衣裳首饰。小库房内有长姐送的几箱东西,沈云梳在三人面前也没露怯,倒让几人对她在府中的地位有了新的看法。

“梳儿,你和郡主关系很好?”

入马车后,沈云梳反而慌张起来。她不惧流言蜚语,只怕长姐会因此和自己起了隔阂。

“昨日在初墨阁偶遇,看起来我的话对了郡主胃口。”说罢,将当时场景详尽地复述了一遍。

沈云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神情欣慰。“世人不光对女子不公,还不愿见着他人比自己出众。这话是至理名言,阿姐知梳儿一向聪敏灵慧,让郡主另眼相看很正常。”

说罢见着沈云梳额上隐有冷汗,愣了一下,随即怜惜地搂过她:“梳儿可是怕我因此与你起了嫌隙?怎么会呢,你我十余年的姐妹之情。梳儿就是总思虑过重,往后少担忧这些有的没的,平白折了寿。”

说罢正了脸色,“我该重新考虑和陈婉茹三人的来往了。”

沈云梳一怔,“长姐何必。。。。。。”

刹那间她似乎明白为何一见到绮罗郡主便觉得亲切了。她不光美艳雍容的相貌观之可亲,脾气性情却与自家长姐有几分相似。

“梳儿,你来说说她们三人性情如何?”

“依小妹愚见,”沈云梳也认真起来,“陈小姐看似圆滑,实则不然。面对身份贫贱之人仍然以礼相待,才是真正的善良贤德、长袖善舞的闺秀。因为自家后院不和,就迁怒所有姨娘庶女,虽然有情可原,云梳却不敢苟同。不过此事众人都觉得寻常,阿姐也可以说我这么将是因着自己的身份,但。。。。。。”

“梳儿。”沈云华轻柔地说,“我不管世俗,只问你的意见。”

“。。。。。。小妹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