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一直在看这个故事的亲们,《若》的情节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一定是你们刚刚捧起这卷书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吧~不知道大家的心情是不是和我一样,对于怀箴逐渐走向霍完悔的对立面,心里会有淡淡的失落——苏秉原本是预备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人,可在不断的下笔润色过程中,三皇子怀箴的光芒却逐渐超越了苏秉。
在这里,要对喜欢苏秉的亲们说声抱歉。
在我看来,苏秉懦弱而不敢争,总以为求得瓦全就可以不伤害任何人——这样的人是悲哀的,因为在他企图保护所有人安全的同时,忘记了自己不过是一个人,一个凡人。
凡人总有疏漏,而出了疏漏,苏秉个性中灰暗的那一面又会将自己向悲剧推得更深。
这就是苏秉娶了公主却又得不到幸福的缘故吧~至于怀箴,私心地说我是对他倾注了太多太多个人感情的。
作为一个皇子,从小被严格要求本是无可厚非的,坏就坏在周围亲近的人一直暗许以他继承天下大统的厚望——生母如此,皇后如此,甚至皇帝也偶尔别有深意的暗示。
他的兄弟们多为懦弱,更比不上怀箴——这样的天之骄子,当了皇帝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可偏偏他身边还有一个什么都比他强的霍完悔,可偏偏怀箴的父亲对于当年不择手段夺取霍完悔父亲的帝位而歉疚于心。
偏偏霍完悔手握重兵,偏偏他深得人心,偏偏他身后有一帮虎视眈眈的将军。
可以说,怀箴一直在夹缝中生存,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有意识到,不过是自己一直在回避。
流萤是一条导火索——导出了怀箴一生的悲哀。
所以说怀箴这个人,比起苏秉也好,上官茂青也好,还有那个我正准备浓墨重彩刻画的波斯商人陶铸也好,具有更具象征意义上的悲哀。
可是不只你们,就连我也想要问一句——从兄弟手中夺得天下的怀箴,究竟会成为李世民,还是赵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