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赶紧的去把炉火生起来。回头我给你妹妹熬药。”宁氏吩咐着大儿子。
“恩,走,弟弟,我们一起去。”
程志高拉着程志远的手,两个孩子又跟踩了风火轮一样呼呼的冲向家中,直奔厨房。
程巧巧张开小嘴,硬着头皮喝下了娘用勺子凑都她嘴边的药,而原本打算要打一场仗才能将这些苦到心肝里的药喂给女儿的宁氏,发现女儿虽然每喝一口小小的细眉就会皱成一团,却仍旧乖乖的喝下第二口,如此这般,一口接一口的,一碗药,没多会就喝光了。
她惊喜的只叹,不停说着,还是闺女贴心,还是闺女懂事,不愧是娘亲的小棉袄,除了偶尔耍个任性撒个小娇,却从来都是听话的让人心疼。
喝下苦苦的药后,程巧巧又喝了几口宁氏喂给她的清水,感受着那股让她乏力的燥热一点点褪去,精神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裹着几层被子睡去了。
这次醒来后,真的如那个大夫所说,神清气爽。
程巧巧觉得浑身都是劲,比起昨天的无力,今天那是一个强壮,踢踢胳膊,挥挥小手,哼哼哈兮了一阵,她才发现,好像鼻子还不是很透气,不过,不怕,小小的后遗症也将在今天被她全部灭去。
大声嚷嚷了几句,就见宁氏慌忙的走进来,一把抱起她,直往脸上贴:“乖巧巧,醒了?看这小样,没事了吧?昨天难受了没?看你下次还不听话的要跟去河边抓鱼不?”宁氏宠溺的责备着,心里满是开心,看着又活蹦乱跳的闺女,心里默念了几遍阿弥陀佛。
啊啊~~程巧巧挥手,下次,还去。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大家都撒花吧,不然,就哭给你们看
7、意外的亲人来访...
因为程巧巧的恢复而使得一家人低落和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消散了。五口人又热热闹闹的在家里活动开来。
程巧巧因为大夫的嘱托,宁氏自然不让她出门,屋门都不让她出,裹的严严实实的就在屋子里,两个哥哥自然是负责陪她玩。
程大满在院子的一角里劈柴,天气不算热了,可他干了一会活后,热的还是把上衣脱了,露出黝黑结实的上身,汗珠顺着胸膛往下淌。
宁氏走到搭好的简易棚里把笼子里的鸡放了出来,在院子当中撒了些碾碎的粮食,啜着嘴叫了几声,那些小母鸡就都笨拙的朝她脚下奔去,一下一下的啄起来。
巧巧可没那么老实听话,指示着大哥带她到窗台上,搂着大哥的脖子,看到窗外爹爹的身材,她回头按了按大哥抱着她的胳膊,小眉头微微一皱,还是不够结实,要继续锻炼。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巧巧指指窗外的宁氏,双手伸开,想骗大哥带她出去。
程志高因为那天妹妹生病的事早就内疚在心,这会才不会轻易受她蛊惑,看了她一眼,立刻转开头不理他。程巧巧撇开的嘴也没有被他看在眼里。
怎么办?真的要哭么?虽然也不是没耍过这种赖。小婴儿当多了,她真是觉得自己脸皮越来越厚了,什么事都做得出,可这会,她还真的有点不好意思。
小鸡叨食叨的很欢快,宁氏转身就要去整理那片菜园子,看到儿子抱着女儿站在窗台上,她走了过去:“没闹不?”
程志高摇头:“没闹,巧巧乖着呢。就是刚才看到你想要你抱。”
程巧巧趁机委屈的撅嘴,伸出小胳膊够向宁氏。宁氏看她小模样,心里头一软,绕到屋子里接了过来。
她从那个针线筐里提出来一个红色的小帽子,大型已经有了,可上面的花还没绣完整,把小帽子往程巧巧头上一扣:“志高,跟娘过来,帮我收收那些菜。”
说完,抱着程巧巧来到院子里。
院子左边一大块地都种上了菜,宁氏抱着女儿蹲下来,这一小片种的是冬瓜,密密的长满了,几个个大的几乎坠弯了竹架,宁氏细细看过去,指着其中几个让程志高摘了下来,小心的放到刚才在地上铺好的草垫上。
“大满,你先过来。”
宁氏把正在劈柴的程大满叫过来后,指着那几个个头大而圆润的冬瓜说:“这几个都差不多了,你用咱家小车推出去,看看有没人上镇上,给我们稍过去卖了。”
“好。”程大满侧头,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擦汗,将绑在腰间的上衣穿上,拍拍儿子让他把简易棚下面的小木推车推出来,小心翼翼的把冬瓜放上去。
程大满出去后,宁氏继续看着其他的菜,程巧巧这时也认真的看着,她发现家里种的菜有冬瓜,丝瓜,豆角,还有些萝卜,至于土豆啊,芹菜啊什么的都没有,她前世就不懂得这些,也不知这个季节该不该有土豆,不过想想之前还吃了土豆炖肉,大概这里还是有的。她放下心来,因为这两样是她很爱吃的,尤其是酸辣土豆丝,真是百吃不厌。
她眼睛东看西看的时候,程大满推着空车回来了。
“李大爷昨天刚去卖了些菜回来,说是明天再去,反正冬瓜放一天两天都没事,我就放他那里了,让他明天帮着给卖了。他说最近这些日子冬瓜的价格还不错,这几个个头又大,看着又新鲜,估计能卖半吊钱。”
“恩,回头李大爷给你钱的时候,你给人家一些。多少你看着办。”
“我知道。”
几人正在说着话,程巧巧就看到敞开的大门口走过来几人,一男一女加上身边三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应该是一家人来串门,巧巧啊的叫了一声,指了过去。
宁氏望过去,先是惊的轻喊了一声,接着楞在当场,程大满倒是很快反应过来,一步上前就招呼着:“哥,嫂子,你们快进来。”
程巧巧不认得他们,只是安静的看着。
来的男子应该在四十岁左右,身形瘦长,皮肤白净,留着一缕胡须,穿着青灰色的衣衫,带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微微笑着给程大满点头。她身边的女子比他小些,长相一般,头发整洁的挽了个好看的髻,上面插着一根淡绿色的玉簪子,看起来大方又优雅。
身边的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的是个男孩,十一二岁,头上一个小小的头包,细皮嫩肉的,有些羞赧的笑着,中间的是个女孩,八九岁,随了她母亲的特点,虽然相貌不出众,可是安静的站在那里,自有一股大方,最小的是个男孩,四五岁,有些调皮,眼睛咕噜噜的转着,东看看西看看的。
宁氏回了神,赶紧走上前两步,叫道:“大哥,嫂子,你们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