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园村的龙舟还没到,估计这会儿还在路上吭哧吭哧地往镇上抬呢。
溪边已经停着好几艘龙船了,严格地来说,这个地段的玉章溪称得上是一条挺大的河了,水面宽阔平稳,比桂园村的水量不知道要大多少。
趁着空档,苏缨偷眼看了周围那几艘龙舟,心里就彻底绝望了。人家那才真叫龙舟,每一艘色彩都明丽鲜艳,居然还有一艘的龙头竟然口能开合,舌能转动,把苏缨看得目瞪口呆。
“看,那是蒋家村的龙舟,”热情的村民在身边指点道,“可是上好的杉木造的哩。”
看着一脸艳羡的村民,她若有所思,曾听梁九鼎说过,造龙舟,最困难的是寻找木材,要寻找二十五米长以上的整木,将其切分成五片接成船底,这样造出的龙舟才会坚固结实。这样的木材现在可不好找啊,得到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树头的直径必须在二十厘米才能符合条件,而这蒋家村的龙舟就是用这样的好木材造的。
在这里,龙舟算是每个村的公共财产,由村民凑份子造的,大家对于端午龙舟赛这个活动都重视得很,造出的船都竭尽所能地坚固美观,造船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岸上人家建房,因此一艘龙舟就直接反映出一个村的经济水平,这蒋家村当之无愧是永乐镇第一村啊。
正想着,梁九鼎带着几十个汉子抬着龙舟来了,大家齐心协力把龙舟推下水,苏缨和林达也赶紧上前想去搭把手,但很不幸,被挤在人群之外了。
第二十五章赛龙舟
更新时间2010-5-2620:05:02字数:2658
这龙舟一下水,正和旁边蒋家村的豪华大龙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安排的,竟把镇里最穷的和最富的两个村排在了一起。
四周围观的群众立刻议论纷纷。
“哎,你看那艘龙舟是哪个村的?都破成那样了还来参加。”
“对啊,该不会等会儿划了一半就沉了吧。”
“你这乌鸦嘴,这日子里就不能说点好话?小心河神爷爷罚你。”
“这龙舟就是桂园村的嘛,一看就知道。”
“诶,你听说了吗?蒋家村有个闺女和桂园村的男人在城里好上了,女家的人到城里去把那个闺女硬是拖了回来打个半死哩,后来又赶紧把这闺女嫁了出去。”
“嫁给谁了?”四周的人立刻八卦地问。
“嫁到别的镇上去了呗,总不能嫁到桂园村吧。”
“那是那是,好女不嫁桂园男嘛,哈哈哈……”
一阵哄笑……
林达和苏缨相视无语,且不论这个八卦新闻的真假,这个八卦真实反映了桂园村在镇上的地位。
苏缨突然有了个很荒谬的念头,这龙舟赛不就和世界上的军备竞赛一样么?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力量,决定了国际地位。
因为穷,桂园村民不仅过着贫苦的生活,就连在端午盛会这样的日子里,还要受外村人的嘲笑。
周围的桂园村民已经默默地与外村人拉开了一小段距离,虽然也看着溪里的龙舟在笑,但那笑容中已带上了一抹苦涩。
突然岸上一阵锣鼓齐鸣,不知道是哪个村的舞龙队在表演,引来观众的阵阵叫好。
镇上的习俗,逢有重大节日或者庆典,都会请一支舞龙队为大家表演助兴,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在锣鼓声中游走飞动。
大家正看得起劲,又传来喇叭的声音,“同志们,乡亲们,今年是我们永乐镇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盛会,……下面有请齐镇长为大家讲话……”
下面响起来稀稀落落的鼓掌声,苏缨最烦这样的讲话,无论什么事都能分成“第一,……第二,……第三,……”BLABLA讲一堆。
还好不用像过去强忍不耐在台下认真聆听,估计乡亲们也对这种官样讲话没啥兴趣,大家继续各做各的事。
林达不知道从哪里买了两支棉花糖挤回苏缨身边,一脸兴奋地说,“居然还有卖棉花糖的,我上了初中以后好像就再也没吃过了。”
苏缨小时候在省城的菜市场、街边,特别是学校附近都时常可见小商贩推载着棉花糖制作机的自行车当街现做棉花糖。一勺白糖放入快速旋转的简单机器中,再绕着机器壁,一层层白白“丝绸线”缠绕着小棒,不一会儿就成了一团雪白蓬松的棉花糖。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吃棉花糖的时候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软软的,甜甜的,可以把整张脸埋到糖里去,舌头一卷,一大块糖就到嘴里化掉了。
两人在人群中东看看西瞅瞅,台上的镇长终于讲完了他的三点,“现在我们欢迎县文体局的陈局长讲话……”
晕!又要再来“三点”……
漫长的讲话终于结束了,“现在,我宣布永乐镇端午龙舟赛开始!”
“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巨响,舞龙队在岸上又狂舞了起来,各村的龙舟队也都整装待发了。
每个村的龙舟队都穿着统一的队服,旗手摇着绣着村名的大旗,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这桂园村也不甘落于人后,“队服”还真是挺整齐的,一个个干脆都光了膀子,只穿裤衩,这能不整齐吗?引得岸上围观的人指点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