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上国的霸道_回到大唐当情圣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章 上国的霸道(1 / 1)

显庆二年三月武媚娘生下皇子,起名李贤,武媚娘下旨立册立李贤为太子,封潞王。

同年四月,高宗皇帝病危,卧床不起。

五月,静妃自请出家修行为皇帝祈福,武媚娘准肯,着静妃到长安城西北的梅花庵出家。同月,皇帝的贴身御医官孤独忠因救治皇帝不力被秘密处死。

六月,安东夏粮丰收,官府平价收购粮食,建义仓四座。

七月、八月,通往蒙古草原、幽州、黄海的三条柏油路和官贸市场完工,南北各地的客商开始络绎不绝的来到安东做生意,安东生机勃勃,田浩的日子开始好过起来。

田浩下令在官市周边开辟了一大片空地作为官地发卖,不少商人看准这个地方必将发达起来,纷纷买地建馆舍店铺,还有的修建府邸和货场,很快在安东城的南边形成了一座新城。其规模和建筑规制远远超过旧城。

田浩手头宽裕了,拨了大笔款项给四平关,购买军马,整修军械和城防。他还建了两座农庄,专门用来生产良种和畜种,尤其是他将温室孵化鸡蛋的技术“发明”了出来,雏鸡销售成了安东府的一大收项。

田浩在安东的成绩报到朝廷,武媚娘“龙颜大悦”,下旨安东府升格为安东省,将辽河以北的地区统统纳入辖下。田浩升任安东巡抚,赵朝晖、王超等也都顺带升职。根据田浩建议,四平关守军升格为安东府军,由田浩兼任安东府将军,薛仁贵、秦开山、尉迟孝亭也抬升了官职。自此,长白山以北广袤的黑土地都成了田浩可以施展的舞台。

从大唐边界的四平关东北四百里是兽头岭,那里驻扎着高丽国的边防守军,在兽头岭西北二百里是噶达城,那里是铁勒国的疆界,三个关隘之间的数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属于三个国家的缓冲地带,三国形成默契,官府和军队都不涉足。这个地区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河岔纵横,其间生活着赫哲族、契丹等十几个游猎部族,并没有明确的国家归属。高丽和铁勒都将大唐视为最主要的对手,在边界都部署了数量众多的精锐部队,而大唐则一直将突厥、南诏视为强敌,所以在这里的军队数量不多。

四平关升格为府军后,军队员额编制提高到了四万人,田浩吩咐薛仁贵立即扩充兵马,整顿军备,他意识到,要想拿下这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肯定需要一场战争。

安东书院第一期学员毕业,田浩依据他们的特点和意愿将他们分成三拨,一拨派到各级衙门担任官吏,一拨留在书院教书,另有十几个爱动脑子肯钻研的田浩将他们留了下来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在他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田浩在安东政纪卓著,各省都派了官员和专家前来学习,田浩将农田管理和牲畜饲养的这些技术编辑成册广为散发,很快的传播到全国。书院的第二期学员都是各省选派推荐来的,学员素质较第一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数也增加到了200人,按照方向不同分成了四个班。安东省政务上靠赵朝晖,军事上有薛仁贵,田浩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教学和科研上面。

转眼之间两年过去了,在田浩等人的着力经营下,安东城已经变得繁华富庶,城市不断的外扩,规模越来越大。在安东及周边地区接连发现了石油、铁矿、铝矿、磷矿,田浩就地开矿,办厂,安东生产的铁器、铝制品输送到全国各地。早先的科研小组也扩充成了研究院,在田浩的指导下,通过两年的科研,在钢铁冶炼、焦碳、炼油、建筑、造纸等方面的技术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研究院改进了火药配方,“发明”了火柴、制造了爆炸力极强的火药蛋。这两年,安东书院也发展成了大唐唯一一座多学科的学院,学员人数超过二千人。安东成了大唐的又一个科技和经济中心。

不过也有让田浩发愁的事情,那就是人太多了。自从宣布鼓励垦荒以来,就不断的有失地的农民涌向安东,如今荒地早就垦光了,可人们仍旧从四面八方到安东来,安东府通过招用民夫、矿场工人吸纳了不少人,府军也从一万人扩招到五万人,依旧容纳不下。形势逼得田浩不得不从开拓疆土上打主意了,他的目光重又盯向了那片缓冲地带。两年前,安东兵少民穷,他不敢轻易同高丽开战,现在不同了,他不仅有了五万精兵,兵器和粮草物资也十分的充裕,同高丽开展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机会终于等来了。大唐的探矿队在大兴安岭西麓的金鸡岭河谷发现了储量极丰的金矿!金矿的位置刚好处在缓冲地点靠近高丽国一侧,田浩立即宣布金矿为大唐所有,同时下令在在金鸡岭北侧依山修建城防,准备驻军保护国家金矿。唐军的举措公然打破了三国关于疆界的默契,引起了高丽和铁勒的不安,两国都纷纷向边关增兵,战争的气氛浓烈了起来。

这一天,田浩亲率五千精兵在薛仁贵等将领的陪同下视察北部新建的金鸡岭城防,站在新修的箭楼上,北部平原一目了然,往北几十里就是兽头岭,可以清楚看到城头上高丽军队的旗帜。

薛仁贵早年曾经跟随唐太宗北征高丽,因为打了败仗被贬官降级,心里一直憋着复仇,如今他兵强马壮,终于等到了机会。薛仁贵立在田浩旁边,指点兽头岭方向说道:“大帅,高丽那边一直在增兵,看来要有所行动,那边的主将安宰亨就是当年困住太宗皇帝的主将,末将请求亲自镇守紫车河谷,再会一会这个安宰亨!”

秦开山在旁说道:“大帅,我二人自从到了安东寸功未立,请大帅派我们镇守此地。”

尉迟孝亭也应和说道:“没错,该派我们俩,不用多,一万人就够了。”

薛仁贵不服气说道:“大帅,我对这里的地形熟悉,只要给我五千人就够了!”

“派我们两个三千人就够了。”秦开山抗声说道。

属下求战心切,田浩心中满意,笑着说道:“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我看他高丽未必敢动。真的动了,吃亏的肯定是他们。薛将军,你派信史去告诉那个安宰亨,顺便再去通知一下铁勒的边关守将,就说本帅后日在山下平原饮宴,邀他们同席,他们愿来就来,不愿来拉倒。秦将军,你带士兵在山下平原搭设营帐,不必设防,只派些斥候即可。”

“遵令。”秦开山对田浩的命令从来不打折扣。

“大帅的意思是想同高丽和铁勒谈判吗?”薛仁贵却提出疑问。

“薛将军不要误会,不是谈判,是通知他们,我们身背后这方圆几万里的土地是大唐的领土!”田浩斩钉截铁的说道。

“得令!”薛仁贵抱拳行礼道。

两天以后,田浩在金鸡岭下的临时营帐里摆宴接待安宰亨和铁勒的外相皮里休。安宰亨驰骋沙场多年,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此次前来只带了十几名随从,而皮里休则带了三百多名侍卫赶来。为了祛疑,田浩让唐军后退,营寨里只留下一百多名亲兵侍卫。三方见礼之后来到营帐,田浩设宴招待。那皮里休是个文官,自从走进唐营就步步小心,看着眼前丰盛的酒菜,却轻易不动筷子,那安宰亨却清楚大唐的规矩,放开肚肠大口的吃喝,丝毫没有顾忌,田浩不仅在心中赞叹。

酒过三巡,到了谈正事的时间。那皮里休最先绷不住劲,说道:“多谢田大人盛情款待,不知今日约见我和安将军有何要事相商。”

田浩见皮里休明知故问,于是笑道:“也没什么要事,咱们三国如今修好,作为边关的守将时常联络一下感情总是应该的吗。”

“哼哼。”安宰亨冷笑一声说道:“田大人不必遮掩,如今你们已经将箭楼修到我的家门口,还妄谈什么修好!”

田浩阴笑一声说道:“不错,我们是到了你的家门口,不过并没有进到你家里的意思,不过是保护我大唐的臣民和财富而已。”

皮里休质问说道:“田大人,关于三国中间这块土地一直是三国共有,怎么就成了你大唐的土地呢?”

田浩笑道:“这块土地是你铁勒的吗?不是!是高丽的吗?也不是。既然不是你们的,那我就可以收为己用,你们就别再操心了。”

安宰亨冷冷说道:“田大人这么说未免太霸道了吧!”

田浩也沉下脸针锋相对的说道:“霸道是有一点。这块土地原本是生活在这里的那些部族所有,可是近两年这里不少部族都投奔到安东,成了大唐的臣民,就说这金鸡岭河谷的赫哲族就有一多半移民到安东,我大唐收受臣民的土地却也没什么不好的。再说了,你高丽国一直对大唐称臣纳贡,所谓率土之滨皆为王土,别说没有侵占你高丽的国土,就是侵占了又如何!”田浩的态度咄咄逼人。

安宰亨怒气上冲,手扶桌案说道:“想当年你大唐太宗皇帝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事以愿违,我高丽举国齐心,并不是好惹的。”

“如今与那个时候不同了,今日我请你们来,一是告诉你们这块土地从今往后为大唐所有,我不仅要修关隘,还要修路、筑城、移民垦荒。另一个目的吗,我今日要试验我们新装备的武器,也想请两位品鉴一下。”田浩说道。

田浩起身带着众人出了营帐,指点着金鸡岭说道:“我唐军新装备了火炮,这玩意厉害,我们远远的看着就成了。”说完,他冲秦开山一摆手。

秦开山挥动手中的小旗,金鸡岭上的守军得了将令,撤掉覆盖在火炮身上的炮衣,黑黢黢的炮管露了出来。这批火炮是田浩带领研究小组历时两年研究出来的,由于冶炼技术不过关,在耐用性上差一些,不过在那个时代已经极为先进的武器了。

随着秦开山令旗挥动,十几门火炮一齐发射,声势惊人!炮弹射出几百米,在金鸡岭下的空地上炸开,立即形成一片火海!皮里休被吓的双腿发软,安宰亨强作镇定,可额头的冷汗也禁不住淌了下来。几轮齐射过后,场面沉寂了下来,田浩指着关前那片焦土说道:“我大唐幅员辽阔,人口也多,技术发展超前,不是我说大话,只要朝廷一道圣旨,我可以让周边任何一个地方变成焦土!”

安宰亨望着尚在冒着黑烟的那片土地,不由的神色黯然,唐军有如此犀利的武器,高丽军队无论如何不是对手。皮里休也明白了田浩的用意,心里打鼓,原本想据理力争的念头也泄了。

田浩淡然说道:“上国就是上国,霸道一点是应该的,所以称臣纳贡并不屈了你们。你们各自回去禀报国主,最好不要招惹我大唐,否则引得国民生灵涂炭,可就成了千古罪人!”

安宰亨脸色紫青,呆立在那里。

“送客!”田浩叫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