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田浩还朝,出任尚书令执掌内阁,同时兼管全国的兵马,武媚娘退居二线,不再亲自主持内阁事务,田浩权倾一时。
上任伊始,田浩就将安东获得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他一共总结了十条:一、劝农桑、薄赋徭,开垦荒地;二、各省设立书院,各县设官学,村镇建私塾学馆,省府设立专门负责教育的机构。三、在洛阳、长安各设一个研究院,负责开展科研,推广先进技术。四、开放书禁,允许民间开展刊印事务,允许出版科普和文学读物。五、推广科学种田和牲畜饲养技术。六、废除门阀选官制度,所有官吏都要经过科考进入仕途,祖荫的官职只有俸禄,没有权限。七、开官办钱庄,推行纸制钱币。八、允许私人探矿采矿,保证收益。九、整修全国的官道,建设道路网。十、兴修水利,提高灌溉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田浩主持六部,立志要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业绩,早出晚归,异常的勤奋。各部官员都是武媚娘精心调教出来的能员干吏,各地督抚不少都是田浩的旧属亲信,这些制度很快在全国推行起来,十分顺利。武媚娘隐身幕后,给田浩充分的授权和支持。
田浩一直对曹英年被害一事耿耿于怀,有心寻来俊臣的麻烦,可是自从他掌权以后,来俊臣那干人就偃旗息鼓没了动静,而且大理寺和御史台等九寺还是归武媚娘亲掌,田浩权力够不到那里,也只得作罢。武媚娘和田浩时常在望月楼幽会,如今的武媚娘权力已经登峰造极,也就没了以往那么小心谨慎,在宫里与田浩密会甚至不再背着那些侍从,田浩还被指定为东宫教习,太子太保,当了太子的老师,田浩可以经常同自己的儿子在一起共享天伦。
就这样,和煦平稳的日子一直过了两年。在这两年里,田浩和武媚娘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朝局平稳,政务推行顺利,各项改革和发展的举措在全国推行效果显著,大唐逐渐显现出太平盛世的态势。
显庆七年二月,时局发生突变,一直在深宫忧惧的高宗皇帝病情急剧恶化,已经最后的时刻,消息传出,举国骚动,谁将继承皇位成了人们街头巷议的话题。高宗李治卧病在床多年,早已不能理政,他死了以后自然该由太子继位,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坊间关于皇位继承流传着多个版本,有的说如今太子年幼,应当由李治的皇兄弟继承皇位,其中呼声最高的当属淮南王李青;还有的传言说高宗留有血诏,让废太子李忠继承皇位,这个论调主要是针对现太子来路不正,不是李氏血脉高宗亲生;还有一种传言则是武媚娘登基做皇帝。
各种谣言甚嚣尘上,田浩耳朵里也灌进来不少,满朝文武和各地督抚也同京城书信往来频繁,探听消息,揣摩形势,以期给自己留地步。不少田浩的亲信也给田浩写密信,希望他能指点路径。对于皇位的继承问题,权倾天下的田浩的态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的一言一行被密切的关注着,可对于局势的变化田浩心中也没底,他几次私下探询武媚娘的意思,她总是枉顾左右而言他,不肯正面答复,弄的田浩也是满头的雾水。
洛阳城风云再起,田浩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五月三日,皇后武媚娘突然宣布要巡游汝南、淮南,同时要登泰山封禅!泰山封禅乃是作为皇帝才能享有的荣耀,武媚娘此举被认为是她试图登基做皇帝的一种姿态,一些地方官员和武媚娘的亲信开始蠢蠢欲动,准备联名劝进,拥戴武媚娘登基。而皇室诸王为了保住李氏江山也开始着手准备,朝局开始动荡起来了。可武媚娘依旧义无返顾的决定出巡,她带走太子,同时将田浩留在洛阳监国!形势变得越发微妙起来。
满朝文武大部分都随武媚娘出巡了,田浩望着空荡荡的朝堂心里一阵的发虚,没有武媚娘在背后撑腰,他竟觉得有些手足无措,他此时方觉得武媚娘在这个国家的分量。他搞不懂武媚娘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洛阳,一旦皇帝在这个时间驾崩,自己该如何应对呢?武媚娘对自己未免太放心了一些!她就不怕?田浩不敢想下去了,他觉得武媚娘此举必有深意。
这一天,突然从淮南传来消息,淮南王密谋造反,自立为皇帝,并意图派兵截杀武媚娘,阴谋败露被抓,淮南王被满门抄斩,牵连淮南及周边几个州府的官员数十名,被抓捕杀害的有一千多人!此案一出满朝震惊,又一个李氏的亲王被杀!这分明是要断了皇室的根!武媚娘出巡的用意原来如此!
御史台借着这个事件又活跃了起来,黑衣御史四出侦缉,全国各地不断传出谋逆的臣子被抓的消息,局势动荡,恐怖不安的情绪迅速在朝野蔓延,留守洛阳的田浩如坐针毡,骄躁不已。一些官员看出了苗头,蜂拥着给朝廷上书,拥戴皇后武媚娘,希图自保,而更多的官员则把目光盯在田浩身上,他的态度是风向标。
这一天,田浩在尚书房批阅奏折,王超急匆匆的捧着一螺奏折走了进来,王超放下奏折说道:“田大人,皇后那里的奏折批回来了,里面有御史台新提交的谋逆人员名单,里面居然有狄人杰狄大人的名字。”
“哦?”田浩变了脸色,他从王超手中接过那份奏折认真的翻阅着,这是来俊臣递送给武媚娘的有关查处谋逆官员的报告,这份报告里提到狄人杰、裴炎等六名地方官员密谋造反的事情,这六个人都是田浩的门生,也是武媚娘的亲信,中了进士以后被提拔重用,现在都已经是方面大员了,这几个人怎么会谋逆呢?可是报告内容非常翔实,包括六个人的招供和互相揭发也都十分合乎逻辑,田浩琢磨了半天居然没有挑出破绽。御史台一直是皇后亲自掌管,以往这种折子皇后批示以后御史台就直接办理了,可这次武媚娘把折子批给了田浩,这里面一定有皇后的用意。
田浩再仔细的一琢磨,这才恍然大悟,这个报告有破绽,而破绽就在于六个人的口供前后衔接的太好,一点破绽都没有,生死命案,这怎么可能呢,这分明就是一个人编的!武媚娘冰雪聪明,自然也看了出来,这才让自己彻查此事。田浩皱着眉头认真的思索着,他对来俊臣他们的做法早就有看法只是苦于无缘插手,皇后既然把折子批给了自己,那就说明授权自己查明此事,不管皇后意图是什么,自己要借这个机会把来俊臣搞掉,田浩暗自定了调子。
田浩冲王超说道:“王超啊,在御史台大狱还有咱们的人吗?”
王超说道:“有,但是不多了。不过御史台大狱的一个牢头原来是柳力的亲信,跟我也很熟,应该能指望上。”
“好,你去安排一下,我想见见这个人。”田浩说道。
“是,我这就去布置。”王超领命而去。
当天晚上,在城西一家小酒馆里,田浩秘密接见了那个叫张五保的牢头。
张五保斜签坐在田浩对面的椅子上,一副忐忑不安的神情。
田浩说道:“张五保,你原在柳力手下,而柳力乃是我的得力下属,所以今日本官问你的话你要如实的讲,不必有什么顾忌。”
“是,大人尽管问,小的绝对不敢欺瞒大人。”张五保说道。
“恩,我问你,狄人杰、裴炎等几个人是否押在牢里?”田浩问道。
“在、在?一共六个都在牢里天字号房关着。”张五保说道。天字号房是关押朝廷钦犯的所在,关在那里的犯人一般都是待斩之人。
“他们几个犯的是谋逆罪,已经供认不讳。只是不知道是否动了刑?”田浩问道。
“没有,六个人都好好的,一点伤都没有,都是自己痛快认了的?”张五保说道。
“胡说!”田浩猛的一拍桌子,怒声喝道。
张五保吓的从椅子上出溜到地上,跪着说道:“大人息怒,小的说的是实情,审讯经过小的没有参与,但是六个大人真的是毫发无损,也真的没有动刑。”
“哦?这就怪了,就是真有此事他们也该抗辩几声,怎么那么容易就招认了呢?”田浩自言自语说道。
“是真的大人,小的决不敢欺瞒大人。”张五保诚惶诚恐说道。
田浩见张五保不象作伪,于是说道:“这几个都是朝廷栋梁之臣,我怀疑里面另有隐情,我打算单独见一见狄人杰,这个事情你能办到吗?”
“这?”张五保露出为难的神情,说道:“大人,要是搁在头几年,这事不难,可现在不成呀,来大人上任以后律法森严,牢里头他的耳目众多,真的是不好办。别说见人,就是从里面带出一个纸片来都难。”
“那就算了,不过本大人还想找个法子同狄大人联系上,这样吧,我在你手上写个字,你到了牢里张手给狄人杰看看,看看他的反应然后回来告我,这个做的到吗?”田浩问道。
“这个好办。”张五保张开手伸到田浩面前。
田浩用笔在张五保手心写了自己的名字。张五保起身,紧紧握着拳头转头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