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班的班主任因为生娃请假回家了,然后换了个班主任,张云不知道被什么人安排到了那个班。学校的原则就是:只要不是学生自己辍学,品学再差的学生都得留下,不管用什么法子。林也懒得理会了,反正张云已经离开了六班,眼不见心不烦。可麻烦事并没有因为张云的离开而消失。有一天,另一所学校的老师给林打了个电话,问林张云是不是他班上的学生。林说以前是,现在不是。那老师说,那您能不能告诉我他家里的电话号码,他把我们学校的学生打了,我们要找他的家人。林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他早把张云父亲的电话号码给扔了,找起来很麻烦。于是他便对那老师说道,他现在没有张云的电话号码。那老师说了声“谢谢”后挂了电话。林不断地在安慰自己:“我并没有对人说谎,我并没有对人说谎”就这样,林就在不断地自我安慰中把这件事给忘了。
又过了一阵子,那个班的班主任在办公室大喊道:“张云是哪个班学生啊?”林笑道:“不是你班的学生吗?”
“我是说,他以前在哪个班?”
“哦,干嘛?他以前在我班。”
那班主任拉开了嗓门儿:“原来是你班上的‘破人’(本地用来形容品行差的人),你倒聪明,把他送我班上来了。”
林有点儿恶作剧的快感:“我可没有让他去你班,是别人安排的。他又怎么了?”
“他打了人跑掉了,对方的家里人整天吵着让我找他家里人,谁知道他家人接了我一次电话以后看见的电话就不接了。现在学生没找着,家长也联系不上。烦都烦死了!”
此时的林甚至有点儿幸灾乐祸:谁让你不了解情况就把学生收班里去了,麻烦都是自找的。转念一想,不对,在他接手这个班之前这学生就已经被安排进去了,不能怪他。这么一想,林的心情从幸灾乐祸转变会同情:可怜的老师,唉,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忙了。于是林笑着拍了拍这老师的肩膀:“哥们,你自己解决了,我也没办法。”
终于,张云因为这件事而自动离开了学校,那班主任也因此得以暂时的解脱,林心里默念了一句:祝贺你呀,哥们!
学校的日子总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每天都是同样的人,发生着类似的事,如果没有大事出现的话。所不同的是,林有时的酒瘾一犯,问题就来了。“唉呀,好久没喝酒了,有点儿口渴。林青这家伙,这周怎么就忘了把米酒带来呢?”林坐立不安,心里在诅咒着林青,林青他父亲的电话就到了:“老师,这周末有空吗?”
“有空。”
“我这周末也有空,你带几个老师来我家吧,我想请你们喝酒。”
“什么?有酒喝?”林不禁心花怒放,“好啊,这周末什么时候啊?”
“星期六早上你们上来吧,在吃午饭之前。”
“好好,一定到。”林挂了电话,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他觉得自己不是个客气的人,不管是谁,有人请喝酒,他都来者不拒。可又觉得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去,林青父亲不是说带几个老师去吗?正好,他就叫上了教生物的郭老师和教语文的蔡老师,其他科的老师要么是女的,要么不喝酒。
终于到了星期六了,林和两位老师九点多坐车到了林青家。一进林青家,林“打量”了一眼林青家: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村房子,土木结构,分前后厅,前厅也叫“厅堂”,旁边有两间屋子,后厅放了一张餐桌,旁边是厨房,本地叫做“灶房”。家里除了一台21寸的旧电视,几乎就没什么电器了。林和两位老师没事干,就在村子逛了一下,这个村子有不少学生,他们就顺便做了下家访。林觉得真是不枉此行,嘿嘿,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