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北京清风艺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巧云担任董事长。
第一届“爱之初”微博在线专业性的画展,云集了圈内各路大咖,星光璀璨。同时成立了黄土高原支边艺苑,周敏担任总负责。每年募捐的资金全部用于西部贫困山区孩子们学习、生活场所改善和奖学金--玉明家乡一所山沟小学。窑洞广场成了县城一年一度书画艺术节的分会场,真是“彩旗招展撩谷风,诗满画溢显风情”。
玉明和巧凤有了孩子,这次前往支边,玉明把两个孩子放在老家。巧凤第一次去婆婆家,以前更多的时候,她是从姐姐巧云的画里看到凌河源的风土人情。临走是,巧云说,那里值得一去。
又有李白诗句:“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玉明来得兴高采烈,肆意对唱。
夏天的塬深绿,沟底总是湿漉漉的,深藏一条欢腾的小溪,却总也抵挡不了烈炎的炙烤,雨就成了稀罕的东西,空气中的干燥进一步燃烧了人们的期待。虽然村庄着绿色的盛装,庄稼绿油油的,可是,干旱让一切显得灰土灰脸,二个月下来,庄稼就有些打蔫。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唤醒了草的芳心,泥土的芬芳溢满了千沟万壑,田野间充满了醇厚的馨香,沁人心脾。六月的天格外明朗,金黄的麦浪像地毯,又像移动的沙丘,农忙时节开启了运动模式。一群群麻雀,一只只野兔,一偏偏云霞,一道道彩虹,还有高高的看不见形状的飞机悠悠地飞过,塬上如油画般迷人。
支边的仪式和活动结束了,玉明和巧凤就返回,都住在窑洞那里,两个孩子的暑假,少不了沟沟坎坎的风景,一切自然而充满了诗情画意。老俩口格外勤快,三天两头就奔了过来,孙子,孙女招呼不停,可孩子们并不大习惯,热闹的劲都在大山里,今日捉蟹,明日捞鱼。除了日常的生活,玉明就是画画,巧凤闲来没事,跟着婆婆学针线活。
段贤忠不慌不忙地放羊,砍柴,看着一家子其乐融融,他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偶尔想起了巧云。他觉得巧云孩子苦,自己当年不该多说话,强烈的信号表明“如果怀不上孩子,那就离婚,别让段家真断了香火。”这话讲一回就够了,巧云思前想后,也没有大吵大闹。他从心里觉得对不住巧云。总让玉明对人家好一些,虽然还是一家人。
巧云自从那次离开凌河塬,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她一心一意画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陪着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始终不提过去的事情,但是,未来,谁又知道呢,巧云目前身体要紧,老俩口不遗余力地贴心照顾。他们知道孩子是孤独的,就像巧云在日记里写的一样:我的孤独异常,孤独到一滴眼泪也不属于我。
玉明对于家乡的感情逐渐增强,如拾少年时期的情愫,都慢慢地渗透到了作品中,整个夏天都穿行在村落间,辅导艺术生,采风,竟忘了北京的繁华。玉明对于巧云的爱依然如故,却常常遭遇巧云刻意的疏远,像极了两棵橡树,彼此的心相连,根相近,枝叶疏离相望。
这天吃过早饭,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几只鸡在沟坎坎边闲逛,午后的阳光热烈,风从峡谷吹来,一阵阵闷热。玉明躲在窑洞里,不想出门,巧凤坐在窑洞里,手里忙活一双鞋垫子,这是她最大的收获,婆婆把真功夫无私地教授于她。
玉明从柜子里抽出纸来,准备把媳妇坐在炕沿的样子画下来。正巧一个黑色的笔记本掉了下来,他好奇地翻开。
那是一个日记本,第一页就写着巧云的名字和时间。是巧云的日记本。尘封了几年的心情独白终于显现在阳光下。日记的每一页都是文字,配有插画。然而,多数纸张卷曲,凹凸不平,明显是泪水的印痕。玉明把本子拿出来,走到窑洞外,斜靠在槐树下,开始认真翻读。
“......我的心情很是复杂,但我也应该认真地接受现实,如果,如果继续这样生活,未来是什么样子,我和我爱的人是否都会陷入痛苦中,亲人的话语已经或多或少出现了一厢情愿的偏激,生活下去的希望在那里。我的乳腺癌是何等的恐惧,我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上苍呀,为什么,为什么苦难了我一个人,又幸福地给了我所有,甚至美好的幻想。我就要做出决定,这决定真是让人崩溃的事情......”
玉明心如刀割,到现在他才洞悉了巧云当年痛苦的心里挣扎。
“......我把信写完了,偷偷地躲在远处的山丘,看着他急急地收拾行李,我泪流满面,兴许此后,我们将不再相见,不再缠绵,此后或许是天涯各一方,永不相见。我要去省城再检查一下身体,如果真是乳腺癌,那倒也轻松,过几天,让周敏观察观察再做决定......”
“我把生命的热度完完全全地奉献给了这捧黄土,荒塬却给了我冰冷的希望,用芊芊莽莽的野草胡乱地裹挟,把我一并埋没在深沟险壑里,听潺潺流水从我身上淌过,带去我一片痴情。我的天哪,我是这样孤独的雁,将要离群,我是孱弱的泥鳅,落在含沙的石板上,任凭这毒辣辣的风,掏走我受伤的心,上苍呀,你怎舍得我这个弱女子,受这般苦难......”
“爸,你咋啦”女儿从树后面钻出来,看着泪流满面的父亲。
“没事,小樱,去和哥哥玩。被书感动了。”他抹一把泪,强装笑脸。孩子显然被他老练的表演欺骗,真以为他看书动情了呢。
段贤忠跑来,提着一篮子杏,招呼孩子们尝鲜。
巧凤也从窑洞出来,笑呵呵相迎。
玉明合上笔记本,起身,折回窑洞。
亮起嗓子一声:“一会来吃,你们先吃。”
山丘上的风低声吟吟唔唔,含糊不清。
☆、第六章忆塬
秋天是思念的季节,五彩缤纷,果实沉甸甸的□□,金黄的庄稼急着回家,五颜六色的山林把整个黄土高原埋没,甜滋滋的香气从四面八方浸润过来,到处一片繁忙景象,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玉明一家从老家返回北京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他不知道该不该把日记本拿给巧云看,不知道该不该把日记本拿给巧凤看,这样的想法矛盾了好长一段时间。
这天,北京城异常躁动,一场盛大的活动占据了所有媒体的头条。
玉明急着要开会,匆匆地刚要出门,门口站了两个警察。
“请问,这是丁巧凤的家么?”一个警察礼貌地问。
“是呀,这,有什么事吗?”玉明疑惑地问。
“你是?”
“我是他爱人。”玉明果断有力地回答。
“哦,那能到家里坐一会儿,我们了解一下情况。”警察说话直接,不容丝毫的不情愿。
“哦,好吧,那我先打个电话。”
玉明同警察一起走进客厅。
“喝水么?随便坐。”
“不了,我们就是了解一下情况,一会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