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我们这里的普通人、包括民船上的船工,一天的收入大概是二三十块钱的样子。民船上的船员,少则三五十、多则百八十也是有的。——不过,因为我们居住在村落里的人都是自己种粮、种菜的,所以也没太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
“噢……明白了,原来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啊。……”杨帆抚了抚掌,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诶?”
“呒嗯,没啥。——话说、我能打开看看这钱长啥样呗?”
“嗯。”海草微笑着点了点头。
于是,杨帆便小心翼翼地打开荷包,从里面摸出了一把钱币。
她掌中的钱币大小不一,有同心十边形的,还有梯形的;有铜黄色的,还有银白色的。
与地球上古代的“孔方兄”不同,这里的钱币直径比孔方兄大了差不多一倍,是一个直径四厘米的正十边形,中间有直径两厘米的空隙,以便将之串结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一块钱”了。
在“一块钱”之外,还有“一角钱”。与地球上现行流通的一角钱不同,这里的一角钱真的就是各种意义上的一角钱——它是实实在在地从一块钱上截取下来的一个小梯形。十角钱正好可以拼凑出来一个一块钱。
自然,这里的货币也是十进制的。与地球上不同,这个世界上的流通钱币分为三种,铜币、银币、金币。每一角钱的梯面正中,都被烙印上了一个小小的图案——铜角是松枝、银角是竹叶、金角是梅花。当然,海草的钱袋子里是没有金币和金角的,她就只是见过而已。
铜角和铜币便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广泛地流通的货币了,平常日子说得几块钱,自然也都是以铜币来衡量的。此外,十块铜币可以换一个银角,十块银币可以换一个金角。
——今天海草所得到的工钱,便是七个银角加五块铜币了。
“原来如此……”杨帆把掌中的钱币放回荷包,又把荷包递还给了海草。
海草收回荷包,微笑着捉起杨帆的手腕,温言说道:“至于一块钱能买到什么东西,去湾上看看你不就知道了么。走啦——”
“哦,好……”杨帆点了点头,任由海草将她牵着向平整的驰道走去。
路上,海草告诉杨帆说,刚才海边那个的是“海边集”,是每月才有一度的,往来贸易的大都是外藩人。
绝大多数时候,沙滩那边都是鲜有人迹、特别安静的。
至于本藩人的往来贸易,则是在“湾上”。与每月一度的海边集不同,湾上的集市是每天都有的,前往交易货物的,也都是本藩各村落上的住民。
——当然,海草并不担心自己的帐篷里会丢东西。
且不论这里民风淳朴、人人相亲,便算是有人要偷,那么,他们从家徒四壁的海草那里也偷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只因她的全部家财都被她给带在身上了。海草每攒够了钱,就会到湾上的银号把铜币给换成银角或是银币,这样带在身上也会轻便许多。
一路上闲不住地插科打诨着,杨帆又从海草那里打听到了不少有关于这个世界的讯息。
沿着平整的驰道走了差不多能有十分钟,两人便来到了所谓的“湾上”。
与王城、主镇和藩屯不同,海港、海湾、津口和渡口由于往来贸易的频繁,这里的居住区并没有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划分。
这里的建筑大都是一进的四合院落,绝大多数的房屋都是实木榫卯结构,各家家境的富裕程度,从房屋木壁的厚度就能看出来了。此外,还有一些较为贫困的人家,他们的房屋都是板筑的土墙。
——在这个世界上,坚固的砖石都是被用来搭建城墙和堡垒的,并不会被用来建筑民居。
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有话要说:啊……好姬摸……
十个字的评论都冇得……
☆、第22章
“壶口湾村”这个村落其实最开始并不是叫这个名字的,它最开始的名字是“海宁村”。自然,海宁村和壶口湾一开始也是两个地方,只不过它们的地理位置靠得近了些。
后来,随着壶口湾和海宁村这两个区域的拓展,两边厢渐渐地连成了一片,于是,海宁村便索性将名字改为了壶口湾村。久而久之,甚至连“村”这个字都省下了,直接就成了壶口湾。
——其他海港、海湾、津口和渡口,都是由身为卫戍武师的港守、湾守、津守和渡守负责治理的,而壶口湾则不同,除了身为卫戍武师的湾守卫白树以外,这里还由身为医师的医石松和身为平民的海鹰村长共同管理。
可以说,海星姑姑的丈夫、海鹰村长,是这个世界上极其少有的、能够与贵族平起平坐的平民,如此,也就无怪乎海草跟着他们沾光,享受到这许多高于平民阶级的权利和豁免了。
湾上市集的道路之上,骡马牛车往来穿梭。
马蹄的笃笃声、打铁的叮铛声、锯木的格格声以及市贩贸易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偶有鸡鸣狗吠声锦上添花,造就出一派热闹繁华的交响。
只不过,由于今天正赶上了每月一度的“海边集”,所以眼见的繁华,确乎是略有些逊于海边的模样。
来到湾上,海草当即变作一副鸟雀般的欢愉模样,撒了欢儿似的拉着杨帆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这里指点指点、那里介绍介绍。
忽然,海草眼前一亮,似乎是发现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旋即,她便双眼放光地拉着杨帆跑到了一间包子铺的门口。
前脚还未跨进门去,海草就在外面朗声招呼道:“露葵婶婶,要两笼——不对、要四笼虾肉小包。——”说着,狡黠地对杨帆挤了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