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致最终呈到睿郡王面前的所谓“联名请愿书”,上面竟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除了几家似荣亲王府这般有实权日子极过得的宗室,竟然十停里有九停人家都签了名。
这下荣亲王不好不顺“民意”了,那么多宗室呢,他再是宗正,也不能罔顾这么多人的意思,只得当众宣布将宇文信逐出宗室,并将他的名字,从皇家玉牒上勾了去,至于杨氏的,之前便已勾掉了。
好在宇文信没有品秩爵位在身,说穿了除了个宗室子弟的名头,只是个白丁,逐他出宗室都不必先回过明贞帝,荣亲王自己就可以做主,只事后回明贞帝一声也就是了,何况就算明贞帝事先知道了,他难道就会过问么,且不说宇文修是他的重臣,他多少要给几分面子,便没有这一层关系,他如今炼丹问道宠幸妃嫔们尚且来不及了,哪还顾得上理会这些个鸡毛蒜皮的事。
于是就这么的,宇文信不再是宗室了,彻底成为一个没有家族的人了,虽然之前他便等同于没有家族了,被睿郡王等同于是净身出户的流放到漠北,有生之年不许他再踏入盛京城一步,可不是无家可归,更别想有家族的庇佑了吗?
可那层遮羞布到底还在,他也到底还有一二分残存的希望,万一哪日父王就心软了,愿意让他回来了呢,父王只是一时恼了他罢了,等他气消了,慢慢就会开始想念他的好,等他再上了年纪后,就会更惦记他牵挂他了,届时他自然也就能回来了。
只可惜,他如今被逐出宗室了,连最后一二分希望也彻彻底底的破灭了!
宇文信满心的悲愤,却连哭都哭不出来,更不知该恨谁才好。
恨母亲吗?那是生他养他,一心为着他好的人,谁都能恨她,惟独他不能;恨族人们落井下石,尤其是那几个从头至尾跳得最欢的混帐东西吗?他当初与他们交好时,便知道他们其实不是可交之人,果然这么快便被他们咬了几乎致命的一口;恨宇文修和宇文倩吗,若不是母亲当年作孽,又怎么会有后面这么多事?
宇文信惟有托人传话给崔公公,说他打算即刻离开,不但睿郡王府,整个盛京城,他都一刻也再待不下去,这两个地方,也的确都再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只是离开之前,他希望能见睿郡王一面,再就是见杨氏一面,因为这一面,其实就是永别了。
睿郡王听说后,却两个要求都没有答应宇文信,还有什么可见的,父子之间已是陌路,相见争如不见,杨氏那个贱人就更不能让他见了,不然他仅存的几分良知也让贱人给哭诉咒骂得没有了,岂非去了漠北也只是换一个地方作恶而已?
所以睿郡王只让崔公公带了四个字给宇文信:“好自为之!”
宇文信闻言后,以为早已干涩得流不出泪来了的双眼,瞬间泪如泉涌,为什么血脉相连的嫡亲父子,相伴二十年的夫妻,最终却走到了这一步?他虽暂时还父母健在,但与一个孤儿又有什么分别!
可睿郡王不见他,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更没有任何门路去顺天府的大牢探望杨氏了,只得收拾好一切,去到银安殿睿郡王的卧室外,恭恭敬敬给他磕了九个响头,然后艰难的起身,泪流满面,却毅然决然、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而刘纯馨,到底还是随宇文信一起出发了。
她在听说了宇文信被逐出宗室的事后,依然不改初衷,要随了他同去漠北,纵然宇文信之前再厌恶她,再讨厌她的同情和雪中送炭,甚至引以为耻,也由不得不感动了,尤其他这会儿本就是心理最脆弱、最需要人安慰的时候。
以前他还可以说刘氏是贪慕虚荣贪图富贵,所以一心想攀高枝儿,为此甚至不择手段,什么都能忍受,什么都能放弃,可如今,他什么都没有,连家族和姓氏都没有了,她依然愿意随他一起去漠北吃苦,他便给她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又何妨,好女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既然遇不上,那就自己培养,打造一个罢!
所以宇文信最终还是默许了刘纯馨上自己的马车,然后带着她,去到顺天府的大牢外,两个人一起给杨氏磕了九个响头,虽然知道杨氏看不见听不到,甚至可能至死都不知道有过这么一回事。
然这已是宇文信唯一能为自己母亲做的,也是唯一能靠她最近的一次了。
他磕完头,又红着眼圈默默在心里说了一会儿话,娘亲,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儿子,但您不要再心术不正,我也不要再起贪念,助纣为虐了,我们就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母慈子孝的寿终正寝,好么?这辈子您也别再担心我,只管安安心心走你的,我会好好活下去,四时八节都会记得祭奠您,让您不至于断了香火供奉的。
才起身复上了马车,一言不发的离开了……
------题外话------
那个啥,想来想去,到底还是决定给宇文信和刘纯馨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希望大家不至于接受不了,O(∩_∩)O~
☆、第一百九零回甜蜜
宇文信离开后,睿郡王府的形式越发明朗了,睿郡王拢共就两个嫡子,以前宇文修问鼎世子之位的机会就更大,何况如今杨氏死到临头,宇文信被逐出宗室流放漠北,连王府的人都不算了,谁还能与他争锋?
自然简浔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王府如今女主子里的第一人了。
云侧妃与尹侧妃也不是就没有过某些不能宣诸于口的想法,尤其云侧妃,她可是有儿子的,家世也不差,睿郡王素来待她也算得上宠爱,若只是原配王妃没了,她也不敢奢望能扶正,可如今是填房的填房,难道她也不能想一想了?若她能扶正,她虽不敢有旁的非分之想,但以后自己母子的日子无疑会好过不知道多少倍,连她的娘家,都少不得要跟着水涨船高了。
可在睿郡王明确说了自己不会再续弦的话后,云侧妃不死心也得死心了,牛不喝水不能强摁头,她总不能强逼王爷扶正了她罢,她还没有那个能耐与分量,何况大邺自开国以来,侧妃扶正也的确只有过两次先例,那么多的侧妃都没能扶正,也不差她一个了。
这般一想,云侧妃虽仍心有不甘,到底还是打消了念头,开始勤往简浔院里跑了,如今看来,王爷多半会让大少夫人全面接手主持府里的中馈,那他们母子以后,说得难听一点,就得在大爷和大少夫人的手下讨生活了,王爷在时是这样,王爷不在了,更是这样,尤其她儿子的前程,可还得靠着大爷做大哥的抬举提携呢。
尹侧妃见云侧妃都打消了念头,她的希望比云侧妃还渺茫,自然也立时打消了,只一心一意的奉承简浔,她女儿宇文佳过了年就十五了,亲事却还没有着落,以她的身份,又不能时常出去交际应酬,便有应酬,圈子也是侧妃圈子,哪有那个能力为女儿寻一门好亲事,自然都得靠着简浔这个长嫂了。
于是也开始勤往简浔院子跑了。
引得其他孺人都跟着她们两个有样学样,简浔屋里一度人来人往的,白日里再也别想清静了。
简浔不免有些烦躁,公公的侧妃妾室们老往她跟前儿凑,算怎么一回事,弄得她连想安安静静的想点事情都不行,她们这般做的目的她差不多也知道,可睿郡王身体既没有大碍了,等过阵子他痊愈了,某些事情也有眉目了,她和宇文修必定是要搬出去的,宇文修已与她说过这话了,所以她根本就不会接手主持王府的中馈好吗,她们想烧热灶,根本就烧错了方向。
偏到底都算是庶母,便是几个孺人,那也是有品秩,上了皇家玉牒的,她也不能太过不假辞色,甚至直接将人拒之门外,除了自己暗自烦躁,还能怎么着?
这些事简浔并没有告诉宇文修,他已经够忙够操心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还是别拿来烦他了。
可宇文修终究还是知道了,却是这日他休沐时,同了简浔一道去给睿郡王请安,睿郡王当着二人的面儿,与他说了想让简浔接手主持王府中馈的事:“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的,一个家也不能一直没有主持中馈的当家主母,所以我的意思,让你媳妇儿尽快将府里的对牌和账册都接手了,也省得府里的下人们不知道该听谁的吩咐,成日里无头苍蝇似的,弄得府里乱糟糟的。”
说完又笑向简浔道:“你是个能干的,本王自来便知道,将对牌与账册交给你,本王没什么不放心的,你只管按你的标准行事,若谁敢阳奉阴违不听指挥,你只管发落,不论是谁,都有本王与你撑腰。”
宇文修闻言,就想起了日前恍惚听武夷说过,这几日白日里他不在时,大少夫人跟前儿可热闹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沉声道:“父王正当壮年,怎么可能一直不续弦,任睿郡王妃的位子空着,还是让两位侧妃先替新王妃管着罢,她们都是父王跟前儿的老人了,自来妥帖,身份资历也能服众,再者等新王妃进门后,也好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