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阿佑手真巧,下辈子你要做什么呢?”阿木把阿佑的手放在胸口,骄傲地说,“不管阿佑做什么,一定都会做得最好!”
阿木把阿佑做的每一支发簪打磨得光亮,然后在集市寻了个位置摆摊和炭一起卖。物美价廉,木质耐用,很多人都来光顾。
第一次上集市,阿佑看到那么多人围过来,吓得直往阿木怀里钻。阿木一直抱着他做生意,也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心里早已萌生了对阿佑的爱意,但他知道说了阿佑也不懂,只要这样让阿佑依靠着,他就很满足,他愿意宠着阿佑一辈子。
阿佑渐渐习惯了集市的热闹和嘈杂,在阿木卖完东西后,也会让他背着到处看。集市里的人对勤劳的兄弟俩很照顾,总会低价跟他们换些生活必需品。
有个姑娘总来摊前找阿木搭讪,隔壁的大娘笑着说那姑娘是看上阿木了。阿佑也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有一次那姑娘又过来,他坐在旁边瞪了人家好久,然后突然一把抢过她手中的发簪。
大家都知道阿佑有点傻,也不介意,那姑娘又说了几句就走了。阿木好奇地问阿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阿佑一向很和善,从来不对人无礼。
“不给她!佑,难受!”阿佑委屈地看着阿木,手指戳着自己的胸口,“这难受,这,这!木不要对她笑!”谁说阿佑不懂感情,只怕他的爱才是最简单直接,最干净纯粹。
阿木把阿佑抱坐在腿上,很认真地对他说:“阿木对别人笑是客气,礼貌。阿木只喜欢阿佑一个人。”他把阿佑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阿木这里只有阿佑,只给阿佑一个人住,其他人谁也进不去。”
阿佑不喜欢拄拐,因为走不好,总是摔,但在阿木忙时,他也会懂事地自己拄拐在屋里挪动。烧窑时,阿木几天几夜看着火候,他会提前给阿佑准备吃的,阿佑一个人乖乖的吃饭睡觉做发簪,等着阿木回来。
春去秋来,生活没有多大变化,但两个人的感情却愈加深厚。阿佑总是对着阿木傻呵呵地笑,说他最喜欢阿木,然后钻进他怀里让他抱,有时还会像小鸡啄米一样在阿木脸上亲一下,之后又害羞得不敢看阿木。阿木觉得遇到阿佑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守着阿佑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阿木已经长得又高又壮,身上的肌肉结实匀称,端正的五官自带一股英气,很多姑娘都对他有意思。阿佑却没长高多少,以前受的伤太多,又吃不饱,身子骨差,影响了他的发育。他两条腿瘦得跟麻杆似的,因为经常生病,左腿已经没有半分力气,碰到雨雪天气两条腿还总是酸痛不已。不过,阿佑的脸倒是长开了,如果说原来是好看,那现在就是漂亮,比女孩子还秀气水灵,安安静静地坐着刻发簪时,美得就像那画里的飞天。
集市还是那么热闹,阿木帮张老汉把一筐木炭背到集市口的牛车上,回来时,却不见阿佑,拐杖还在地上放着。
阿佑根本走不了,没有拐杖连站都站不起来,他能去哪?阿木心都提到嗓子眼,详细问了旁边的几个摊贩,才知道阿佑是被人抱走的,当时人很多,阿佑也没喊,大家都以为是认识的人,也没在意。阿木顺着大家说的方向追到集市东边,还是没见到人。他向周边的人都询问了一遍,终于有人看见一个像阿佑的人,那人说阿佑好像是晕过去了,被抱上一辆马车,马车有陈员外家的标志。
阿木很快的收拾好东西往陈员外家赶,他不明白那些人怎么会认出阿佑。当年阿佑在陈家时脸上总是脏的,就没几个人清楚他的样子,何况这么几年过去,阿佑变了很多。而且就算陈家要他回去,为什么要弄晕他,难怪他没喊,也没人注意到。
福伯还在看后门,他一听阿木的来意就摇头叹气,一个劲儿说:完了,完了。
陈家近几年也不知道招了什么晦气,大少奶奶至从第一次难产后总怀不上孩子;二少奶奶是个厉害的,天天和大太太吵,二少爷却事事听婆娘的,不敢吭气;出嫁的三小姐三天两头被姑爷打,哭着回娘家;四小姐嫌七嫌八,来提亲的没一个看得上,老大不小了还没婆家;姨娘跟员外要了处庄子,出去单过,这更把大太太气得半死。这些也就算了,可员外越来越不象样,这两年不玩女人,改玩起了小倌。
“大太太前些天去山上的庙里吃斋祈福,要十天半月才回来。她一走,老爷就把小倌弄家来,还有几个跟他一样好这口的,这几天没日没夜的折腾,那夜里的惨叫声听着都瘆人!”福伯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这事就是造孽啊,“阿木啊,阿佑他娘当年就是因为长得好看才被老爷给弄回来的,阿佑小时候就长得好,这些年我虽没见着,肯定是更好了。这被弄晕了带进府,只怕是凶多吉少啊!”
阿木急疯了,他再也顾不上其它,直接到前头去找人。宅子很大,他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还没找到就被人拦下了。阿木力气大,几个家丁合伙才压制住他,他大喊着找员外,最后出来的是大少爷。
大少爷听了阿木的话,直说荒唐,叫人把阿木打一顿扔出去,还说如果再乱说就报官抓他。在场听到阿木说什么的家丁谁也不敢乱讲。父亲强了儿子,这种乱伦龌蹉的事,要遭报应的。
陈员外没有认出阿佑是他儿子,只觉得这男孩子实在漂亮,又傻又残的样子恨不得把他吃进肚子里。
三天后的半夜,阿佑裹着一床脏污的席子,躺在板车上,被人从陈家的后门推了出来,员外吩咐把他扔到城外的山上。守在陈家外面的阿木把阿佑抢了回来,其他人也随他去了,因为看阿佑那样是活不了多久了。
阿木抱着阿佑找大夫,大夫看完也是摇摇头。
“回家了,阿佑,我们回家了!”天亮时,阿木抱着阿佑回到家。他给阿佑洗干净身子,帮他换上干净的衣服,还喂他喝水。
中午,阿佑醒来,眼睛还是那么干净明亮,看见阿木他笑了,伸手要去摸阿木的脸,却没有力气,阿木捧着他的手亲了亲,他开心地说:“…喜…欢…木…最…喜…欢…”
把阿佑做的第一支发簪拿出来攥在手里,阿木抱着阿佑一起睡。炭火很旺,不再有寒冷,不再有伤害,只希望下一次醒来,春天已经来临,他们还在一起……
☆、第4章
阿木紧握着手里的发簪,茫茫然地走着,他总觉得自己来过这里,越走越肯定,低头再看一眼手里的发簪,他突然就想起来了。他确实来过这里,那时他手上也拿着一支发簪,只是那时他不叫阿木,他叫大勇,手上的发簪是他自己做的,要给一直牵挂的人,那人是名叫文泽的阿佑!
大勇和文泽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文泽的父亲是村里学堂的夫子,所以文泽读书很好。可惜文泽小时候生了场大病,好了之后却落下残疾。他左腿又细又短,好像从生病后就不再长,比右腿短了很多,而且软软的就跟没骨头的肉条一样。但文泽好强,拄着拐杖什么都靠自己,从不依赖别人。
村里其他孩子都不爱跟文泽玩,只有大勇和他形影不离。大勇带他到河边钓鱼,背他上山采野果,哪儿好玩就带他上哪儿。俩人比亲兄弟还亲。
大勇家里人多,文泽父母先后过世后,大勇就搬到文泽家住。文泽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在学堂当小夫子,平时也会在院子里种点菜,养些鸡。他的腿干不了重活,下不了地,家里的那几亩薄田都是大勇负责,挑水砍柴,修整房屋,所有体力活也都是大勇干。
两人过得和和睦睦,外人只当他们是兄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两人早已心意相通,和正常夫妻比就差没有名分。
家里催着大勇成家,大勇不愿意。他和文泽商量着一起离开村子,出去闯闯,这样别人也不会怀疑他们。文泽同意,只要能和大勇在一起,天涯海角他都愿意去。
俩人还没来得及走,边疆就发生战事,官府来征兵,大勇不得不去。文泽因为腿疾留在家里,他让大勇不必担心,一定要平安回来,他会等他。
战事越拖越久,两年来大勇除了和文泽通信,没得回家见他。文泽来信总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放心。
大勇想做一支发簪,等文泽行冠礼时送他。发簪才做好,老家那边就有人带消息来,说连日暴雨,突发山洪,村子在一夜间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