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为何死忠秦王吗?一来是多年的情份,我做不出背叛兄弟的事,二是与你大嫂的信不无关系。
她信上说了许多十分诡异的事,倒象是什么通晓未来的先知和高人似的,我也弄不懂怎么回事,更不敢告诉任何人,也担心吓到她不敢问,还要装作不知的样子,让她以为这封信已经被烧掉了。
她居然称皇上为唐太宗李世民,你也知道,所谓高祖和太宗,都是驾崩后才可能被追封称号,皇上现在是贞观皇帝呀?
最为诡异的是,那时她就知道玄武门事变会发生,知道建成被秦王一箭射死,最终胜利的是秦王,还说她学业不精,没记住具体时间。
她还说皇上以后会大举征战高句丽,却是一场败仗,很担心我会被派去征战高句丽,不但有危险,还会一辈子担上败军之将之名,说她到时会劝着我不去征战高勾丽。
还说皇上晚年会朝政不稳,皇族内部争纷不断,继位的不是太子承乾,而是晋王李治,会有一个叫武媚娘的女人进宫做了才人,后来居然改朝换代建立大周,做了女皇,她希望我能离开长安,远离朝政,带着她和孩子们一起去驻守西北,方能保得一世平安。
这实在是太诡异了,我还细细地调察过你大嫂以前的事,一切都和平常人一样。
只有她十五六岁时被林心慧推进池塘,救上来后高烧昏迷不醒,林家连后事都准备好了,她却渐渐缓了过来。从那以后性情大变,却对人说她的脑子烧的有些糊涂,有些事忘了,还说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以后什么也不怕。
我弄不清怎么回事,也不敢告诉任何人,却也相信你大嫂说的是真的,才在后来秦王几乎危在旦夕败局已定的情况,依然死忠着他。
后来的事你也知道,其实我从未生出背叛他的心思。一是气他不顾兄弟情份以姝儿胁迫我。
二是在以防万一的情况下给谢家留一条后路,虽然有你大嫂的信,但结果如何谁也不能十分的确定。
那时太上皇已经在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削夺秦王的势力,准备提前传位给建成,要不是顾忌我,建成早就继位了。
有了皇上的全力打压,秦王翻身的可能性只剩了三成,其中有二成就是我和几十万的晋阳大军,我不能为了所谓的建功立业,将谢家全部拖下深渊。
以前信尚未拿回来,我一直忍着没有说,信是砚儿昨天才拿回来的,你看看,确实是你大嫂亲笔写的。
如果你同意的话就拿给长生看,我想,只有她才能真正看懂这封信,我们俩也都想知道她和你大嫂到底是什么关系。”
明净满面狐疑地接过信,匆匆地看了几眼,也惊的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半晌才说:“我以前曾在杂书上看过一些异事,说有人在临死之时,混魄离散之际被异混附体,死而复生却成了另外一个人。
还有人说某地曾发生过两岁的婴儿刚会说话时,说记得自己的前世,家在何处,都有什么亲人,都发生了什么事说的头头是道,父母去证实,居然都是真的。
你说她们俩会不会是这两种情况?至于她们为什么会通晓未来,咱们只能去问长生了。
长生也心知肚名咱们在怀疑她和大嫂的关系,她说迟早会告诉我的,只是她没想好怎么说,让我再等等。
既然有大嫂的这封信,很可能就是写给她的,不如我们把信给她看看,听听她怎么说?”(未完待续。)
☆、第510章、难以开口
小锦媛满月之后,周王氏担心快要临盆的玉生,也放心不下家中的幼孙,就告辞回乡了,约好明年春暖花开时陪着良生的妻子儿女和玉生一家三口一起进京看望长生。
太姨娘使命完成,提出要谢家祖宅去住,和老夫人一起给丈夫守节,那里才是她的根基。
明清却力劝她留下来,因为承袭郡伯之位后,明清表面上谦恭明事理,也发誓再不纳妾,和林心慧也不再吵闹了,与成紫玉更是情投意合,就连精明的老夫人都被他瞒住了。
还十分地认为儿子终于懂事了,却不知明净从暗中得到的消息得知明清行事日益张狂荒唐,谁知道会闯下什么祸事,他担心太姨娘会被牵连进去。
太姨娘本就舍不得心爱的小孙女,就应了,提出年前必须回去参加祭祀,明净当然同意了。家有嫡母,到时他和长生也要抱着小锦媛回祖宅的,明澈一家也得回去过年。
长生出了月子,天气依然炎热难耐,又不敢用冰,又不敢吹风,还要包的严严实实的,生怕落下病根子,十分地难耐。
明净有重要的事情要问长生,在公主府总有人不时上门,除了官眷,大都是谢氏家族的祖母伯母妯娌和堂姐妹之类的,要么就是李氏宗亲女眷,根本拒绝不了,长生只得强打精神应付着。
最起码纪王妃是几乎每天都要来的,周嬷嬷和太姨娘又几乎天天守着长生和小锦媛,想说什么话着实不方便。
他也心疼长生和女儿大热天的受苦,就提出带长生和女儿去终南山下的庄子上去住个把月,等中秋节前天气转凉再回来,长生当然十分高兴。
这处庄子还是纪王妃送的,是御赐的皇庄,虽然不大,但是修的十分别致精美,夏可避暑,冬可泡温泉,刚好位于山脚下,比公主府要凉爽的多,自得到皇庄那一天长生就有孕了,还一直没有机会去过。
那一处山脚依山向河,不远有清泉飞流直下,形成一股清澈的溪流从山石缝中流过,在下面平缓处汇成一处圆圆的水潭,风景优美,得天独厚,因此皇庄和王公贵族的庄子极多,路也修的平整宽阔。
庄子也不远,他们早上天还没有大亮就趁凉出发了,赶在午饭之前就到了。
这次去的人不多,主子只有他们一家三口,还带了两个奶娘,菊香领着几个惯用的丫头和厨娘,还有车夫护卫和一名大夫,太姨娘和周嬷嬷留下看家。
周嬷嬷正在给小喜相看人家,而菊香华年已过,在宫中见惯男女恩怨情仇,已经不想再嫁,决定一辈子做公主府的女官,长生苦劝不下,也就由她去了,说不定缘份到了她的主意也就改变了。
昨天就已经派人去庄子上传话了,等她们到达后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只需略作梳洗就可用午膳了。
一走近山脚下,就觉凉风习习,瀑布哗哗作响,水汽夹杂着花香弥漫在空气中,长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悔地说:“早知道不如来来庄子上坐月子,也不用那么多受罪了。”
明净看着奶娘怀里穿着粉色绣花薄绸衫子睡的正香的小锦媛,体恤地说:“以后如果你愿意,我们每年都来庄子上住,不一定每次都来这里,几处庄子轮流住,风景都各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