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偷偷去看那文书,就觉得这名字眼熟,可又怕记错了,这才使人去寻你。”
一听邵元洲中了,杜云萝也欢喜起来,她替杜云茹高兴。
虽不知道邵元洲能谋到一个什么样的差事,但好歹这么多年苦读有了结果。
杜云萝问起了沈温彧。
杨氏眼中一丝失落一闪而过,笑着道:“没有中。你不用来安慰我,云韬媳妇说得对,温彧有实力,今年不中,往后一定会中的。
到底是考功名,一击即中是需要些运势的,我看好温彧,他有了这回的经验,明年春闱定能发挥好。”
听杨氏这般说,杜云萝也就不劝了,只笑着点头,道:“祖母说过二姐是个有福气的,旺夫,大伯娘您只管安心等着便好。”
两人正说着话,颜氏从外头进来,手中拿着一张帖子。
杨氏抬头看她:“哪家递来的?”
颜氏恭谨道:“昌平伯夫人请母亲赏春花。”
杜云萝的眸子倏然一紧。
第369章粽子(濪滟和氏璧+)
昌平伯曾是瑞王李享的左膀右臂,承爵之后,一直在暗暗蓄养私兵,是李享谋反的助力。
前世,昌平伯随李享起兵的时候,杜怀让已经调任江南数年,这才没有因不查之罪被拖下水,要不然,别说是乌纱帽了,整个杜家都要一并遭殃。
昌平伯府在宣城之中,杜怀让是岭东知府,两人相识并有来往,这是情理之中的。
但昌平伯在背地里做的事情,杜怀让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杜云萝一时吃不准,她笑着问杨氏:“伯娘与昌平伯夫人很熟悉吗?”
杨氏抿唇笑了:“都是京城出身,来这岭东多年,逢年过节时,伯夫人时时与我递帖子。
毕竟是这样的身份,伯夫人设宴,没有错过我的道理。
老爷在宣城任职,我们也少不得与昌平伯府有些来往。
可要说有多熟悉……”
杨氏顿了顿,清了清嗓子,讪讪笑道:“人家是世袭罔替的权贵,我们只是官家出身,不一样的。”
杜云萝暗暗松了一口气。
杨氏的态度就是杜怀让的态度。
只要杜怀让与昌平伯不是一条道上的就好。
且不说李享谋反是必败之局,便是成功了,对杜府也是大灾难。
杜公甫曾是太子太傅,如今又常常进宫教导皇太孙,整个杜家在别人眼中都是太子一派的人物。
若李享登基,杜家首当其冲要倒大霉。
自家大伯应当不会那么糊涂的,他只是没有发现昌平伯的那些事体罢了。
杨氏让人准备笔墨回帖,她是不得不去赏春花的,可她不建议杜云萝去。
杜云萝是不想去,她不耐烦与那些人打交道,也不愿和昌平伯府深交。
从府衙回来,杜云萝坐在长案前给穆连潇写信。
这信是由驿馆送去的,杜云萝也就无需纠结到底要不要提昌平伯府的事体,她只说了家中状况,说了邵元洲金榜题名。
九溪把信送去了驿馆。
隔了两日,府衙里来请杜云萝。
杨氏准备好了糯米馅料,闻到清新粽叶香味时,杜云萝才恍然,已经到了要包粽子送回京城的时候了。
岭东离京城远,就算是生粽子也不易保存。
杨氏这些年都是算着日子,新鲜做得了,就让人快马加鞭送回京里去。
依着家中规矩,杜云萝亲手给杜公甫和夏老太太包了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