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太君的信很长,字里行间,皆是对他们的思念和牵挂,句句都是掏心掏肺地盼着他们能早日回京,一家人能早日团圆。
信中提及了穆连康的一双子女,吴老太君赐了名字。
姐儿取“潆”,哥儿取“洄”。
穆连康低声念着,心情沉沉。
潆洄二字,意味水流回旋,他曾经顺水而去,如今又回到了他应该在的地方。
老太君是用这两个字在盼着他带着妻儿返家,回到家人身边。
穆连康喉头滚滚,压住心中翻腾的情绪,给庄珂说了孩子们的名字。
穆令潆,穆令洄。
庄珂的眼睛霎时晶莹一片,从小到大,她捧在手中念的书不多,但父亲教导了她很多。
这两个字的意思,她一下子就明白了。
庄珂父母早逝,丈夫又无亲人,如今寻到了根,又得家中如此期盼,庄珂为穆连康高兴。
穆连康看完了吴老太君的信,又拆开了徐氏的信。
徐氏的信很薄很轻,穆连康捏在手里就知道了。
把信纸取出来,打开一看,上头的四个字映入眼帘。
徐氏的字娟秀,但这四个字分明是颤着写的,笔迹并不干净。
“吾儿,盼归。”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像是千斤重石一般压在了穆连康的身上,他的呼吸一窒,指腹捏得信纸的角落几乎皱了起来。
他不记得徐氏的容颜,可徐氏是一直惦记着她的。
想到这八年多的光阴里,徐氏想他念他,又不知他生死,不敢死心,又不得不死心,如此反复着痛苦着,穆连康的眼睛就湿润了。
他是何等的不孝啊!
偏偏他连为何会失去记忆,为何会与亲人分离多年,他都想不起来。
穆连康长长叹了一口气,忍下了眼泪。
这些日子,他也一直在想京中家人模样。
心中无限念想,却也有些忐忑。
离家多年的人,他还未近乡,就已经情怯了。
他不知道回家之后,要跟祖母、母亲说些什么,记忆空白,长辈又不似兄弟,相处之道他拿捏不好。
只是今日这两封家书,穆连康一下子明白,他想太多了。
血缘亲情是刻在骨子里的,就算他什么都忘了,他也是他们重要的家人。
他若说不出,就用心去听,听祖母、母亲的思念和牵挂,听她们哭,听她们笑。
而他能够回报给家人的东西,其实也很简单。
做好向导,攻下古梅里,和穆连潇一起带着军功回京,让定远侯府的荣光在他们连字辈继续传承下去,也不算辜负了这八年多的骨肉分离。
庄珂看到了那四个字,一时难耐,眼泪簌簌落下来,转身回了内室里。
杜云萝进去安慰她。
庄珂拉着杜云萝的手,道:“父亲说,字如其人,婆母一定是个心底良善之人,她一定不难相处。”
杜云萝笑了,握着庄珂的手腕,道:“三婶娘以前给过我一个镯子,说是原本想留给儿媳妇的,只是怕这一辈子都没有儿媳妇了,就给了我,还有一个金锁片,是三婶娘的娘家母亲留给外孙儿的,后来也给了延哥儿。
那两样东西,如今我都收着,我不能转交给你,等回京之后,我把它们交还给三婶娘,让她亲手给你,也给洄哥儿戴上。”
洄哥儿的称呼让庄珂一时有些愣怔,待明白过来,她含着眼泪笑了:“等我们回京,都在盼着我们回京呢。”
庄珂哭过了,打了水擦了脸。
中秋将至,小镇不比大城,平日里吃用的采买都不方便,更别说是月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