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苏同人)借尸还魂_分节阅读_12_(靖苏同人)借尸还魂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靖苏同人)借尸还魂_分节阅读_12(2 / 2)

献王之前蛰伏,想必是觉得皇长子年幼不着急,现在看到安王的势头坐不住了要放手一搏,这也算合情合理。

可是你扯苏先生做什么呀?就算远在献州,你也该知道苏先生这么多年来圣宠不衰,不但是皇上的心头肉,就连太后都对他疼爱非常,这些年前朝后宫,还有谁敢说他半个不字?

你看皇上都被气笑了。

你看皇上气得连派谁去平叛这样的大事都要明日再议了。

——

知道皇上心情定然不好,何大总管把皇上送到圭甲宫,偷偷对高湛使了个眼色,高公公立刻心领神会,带上一帮伺候的人退了出来,把皇上留给苏先生去劝解安慰。同时觉得有苏先生在宫里真好,众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众人不敢劝的事他能劝,最重要的是不管他怎么扫皇上的兴,逆皇上的意,皇上都从没对他动过怒生过气。

所以这次即使是皇上的亲兄长谋反,只要苏先生劝着,皇上的气一定也很很快消下去的吧。

据说心情很不好的皇上看着闲杂人等退下了,兴冲冲地从怀里掏出那张檄文递到正在喝茶看书的梅长苏面前,献宝似的:“你看!”

梅长苏挑眉,接过来看了看,摇头道:“你这位二哥这些年酒色过度,像是比从前更傻了。”

萧景琰一拍桌子,兴奋之色溢于言表:“朕要御驾亲征!”

梅长苏似笑非笑地一眯眼:“看皇上的样子,倒像是盼着有人造反似的?”

萧景琰赶紧道:“怎么会?不过他挑唆守军造反,我亲自出马劝诫几句,说不定能事半功倍嘛。况且和萧景宣打,那必然有赢无输,又不危险……”

梅长苏打断他道:“哪里有不危险的战场?陛下身系社稷,安危岂可儿戏?何况,”他笑了笑,才又续道,“要你亲自去对付献王殿下,未免也太抬举他了。”

萧景琰好生失望,悻悻道:“太平了这么多年,好容易有个机会……”

梅长苏皱了皱眉头,正色道:“自古佳兵不祥。你身为国君,怎能盼着治下生乱?献王再不成气候,军队过处,沿途的百姓也定要受池鱼之殃,你……”

萧景琰连忙摆手:“我不过是在宫里闷久了随口一说,你别立刻摆出这副君前奏对的夫子脸来行不行?”顿了顿又嘟囔道:“不去就不去。那你说让谁去?打萧景宣,我朝中将领谁去不是抬举他,哼……”

“庭生跟着蒙大哥学了这许多年,也该亲上战场试试了。”梅长苏将那张檄文递回他手里,微笑道:“横竖叛军要‘清’的就是他,不如大家沙场上见真章。”说完双眼看着萧景琰,脸上的笑容又扩大了些,悠然道:“既已叫来历不明的郡王领军,不如再让我这狐媚佞幸去监军,也免得献王殿下千里迢迢地奔赴京城来清君侧。皇上以为呢?”

萧景琰想都不想立刻摇头道:“不行。我不去,你也别想去。”

梅长苏笑容立敛,瞪眼怒道:“凭什么?你都说了打萧景宣又不危险,我去监军又不会上战场,何况我现在没病没痛的,怕他怎地?”

萧景琰只是摇头:“除非是我领军,否则免谈。”梅长苏刚要发作,就听他又道:“要我再眼睁睁地送你出征一次……你想担心死我不成?”

梅长苏怔了怔,一股气顿时馁了,无奈闭嘴不再争论——作为那条咬人的蛇,他还真没立场去指责被咬的人怕井绳不是吗?

——

第二天朝上天子表示要让安王领军平叛,大臣们正感诧异——安王年轻,从无带兵上阵的经验,这头一次就做主帅,皇上莫非是为了和他檄文赌气?这未免……有些儿戏……

可还不等他们提出异议,安王殿下已出班梗着脖子跪下了,说道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能得胜归来,那便马革裹尸葬在献州,永不还朝。

众臣工见了安王脸上隐隐的怒色,这才明白皇上用意深远,知人善用——安王此去可不只是为了朝廷和皇上而战,更是为了他自己的名声而战,那自必是尽心竭力,不会有半点懈怠和顾虑的。

结果安王果然胜得毫无悬念,萧景宣那砸钱买来的人马吃了一场败仗便有半数人阵前倒戈,弃械投降了。这闹剧一般的造反发生的突然,结束的迅速,后续事宜庭生也处理得甚是妥当,受降、处置俘虏、安抚沿途百姓皆做得仅仅有条,他凯旋那天,天子率百官迎至金陵城门,大加褒奖,荣宠已极。

随他去监军的是位兵部的老臣,本来还担心安王年轻气盛,又深受皇上宠信,哪里会听得进自己这等老家伙的话去。谁知这位殿下稳重谦和,并无半点轻狂骄纵之态,不但对他礼敬有加,对军中其他将士的谏言也皆能虚心听取。得胜之后不见他张扬得意,对着那位已沦为逆贼的叔父一直礼数周全,并未挟私报复,叫众人佩服不已。

老监军回朝后逢人便赞安王殿下上马能战下马能治,不愧乃父之风。

然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安王并非今上亲出,这原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想想这些年安王受到的恩宠,再联系叛军的那封檄文,由不得大家不多想啊……

这掖幽庭的一个小罪奴,当年究竟是怎么得了今上青眼,就收为义子了呢?

虽然明面上是那位客卿苏哲与北燕使者打赌,无意中救了他——可后来大家也知道了,那麒麟才子从一开始便是今上的人,所以这看似巧合的相救,会不会根本是今上授意苏哲的呢?

“听说今上还是郡王时就常去掖幽庭看他……”“莫非真的是……”

一些当年在萧景琰宣布要收庭生为义子时曾经甚嚣尘上的谣言又暗暗翻涌起来。

如果安王是今上亲子,那许多事,就不一样了……

——

众人的揣测还没有结论,风头正劲的安王某天忽然毫无预兆地请求去渝梁边境的长林军中任职。

萧景琰料想他是受了最近朝中流言的影响,只说让朕考虑考虑,下了朝将他带回圭甲宫,好言相劝。

“你要去军中历练,云南东海,哪里去不得?何必非要去那北境苦寒之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