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原书中就能看出来,这个书生是知恩图报的,但是对女主的感激变成爱情什么的,就应该是说女主的个人魅力或者是玛丽苏光环什么的了。
总之,这回在他没碰上倒霉事之前就把他带回府,反正他救了自己嘛,女主有了端王爷,你就不要去凑热闹了,和太子还有哥这个隐藏主角混吧,到时候再给你整个小巧玲珑的妹子,保管你变成人生赢家啊。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都是存稿箱了
如果有一天你们发现断更了
那就是我还没赶回来
但是要相信我
我不是在更文,就是在更文的路上!
☆、第12章
方镇已经被这一变故弄的有些懵了,任谁碰上这种事都不会反应太过敏捷,所以哪怕他在丞相府坐着喝茶,看到年逾不惑,但风度翩翩的范丞相时仍旧反应不上来。
听着百官之首的丞相问自己话,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忐忑,但是后来却是回答的条理清晰。
范相听着眯着眼呷了口茶,遮去眼底的精光,看来这事确实和着书生无关,只是碰巧遇上罢了。
范思卿一进门就用柚子叶洗了个澡,换了身衣裳,头发没干就出去见他爹了,范思卿被劫持这档子事没感告诉老太太和范夫人,是以二人还不知道范思卿在鬼门关过了一遭。
进了正厅,范思卿先向父亲告了声罪,为人子女,令父母担心,实属不孝,然后对着方镇一揖到底。
方镇是不了解范思卿,范思卿连像太子见礼都马马虎虎,人后基本上是不请安的,能让范思卿这么认真行礼的,皇帝算一个,范思卿的祖母算第二个。
就算不知道自己当了这个第三人,方镇也是诚惶诚恐,茶杯放下的时候水都溢了出来,却也来不及多加理会,连忙起身回礼。
再洗澡的时候范思卿就打算好了,方镇是个实在人啊,要是不刷爆他对自己的好感度,用二叔老爱骂礼部侍郎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非人哉!
还是想好好做人的范思卿老老实实的,一板一眼的装起了正式八经的读书人。
方镇的年纪是要比范思卿大上几岁的,在范思卿刻意卖乖,范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等用饭的时候,二人的称呼已从刚开始时候生疏的“先生”、“范公子”变成了较为亲热的“方大哥”、“思卿”了。
前院的父子二人加个方镇的席面并没有后宅的妇人们的参与,所以并没有让人来侍候,丫鬟仆妇将菜送上来之后,边依次退下了,范丞相用饭讲究个食不言、寝不语,就算想在饭桌上同方镇拉拉关系的范思卿也不敢踩他爹的雷区,老老实实的扒饭。
方镇是真正的儒生,虽说是出身贫家,但吃饭的规矩却是极为不错的,单看范丞相陪着吃完了饭还同他们坐着就能看得出来,范丞相还是很喜欢这人的。
现在孩子都有一个别扭的毛病:自己爹妈在的时候有些话就不能说,本来就交流无能的范某人表示,自己真的应付不来啊。
好歹方镇最后看出了范思卿可能不是那么的健谈,奈何方镇也非什么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人物,二人最后只好谈论些经史典籍之类的。
范小少爷心里暗暗叫苦,这人真不厚道,难到小说里你和苏小妞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和她讨论孔子孟子韩非子吗!?怪不得你赢不过慕容泽呢。
作为本文的作者,我敢很肯定的告诉你,不论当时方镇和那个玛丽苏小妞谈论了什么,要是和你谈了,就不是你菊花保不保得住的问题了,而是作者我被人骂苏的事情了。
人家和人家白月光谈论什么还得和你报告一下吗?管的真多。
这边范思卿打起精神来,搜肠刮肚的想着各种典籍,那面太子府书房已是阴云密布,山雨欲来。
卫惊风站在书桌前,盯着墙上的美人图沉思,想想刚才暗卫的回话,便觉得愤怒和无力。这次的事情是皇帝安排的。
对,不是暗杀,是事情。虽说暗杀也是事情的一种,好啦,我们尚且不纠结暗杀和事情之间的关系,看一下太子殿下的想法。
父皇的用意太子殿下大概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大抵又是帝王的制衡之术,是看端王回来势头太盛吗?自己与端王出行遇刺,哼,父皇好算计。
只怕父皇前算万算也没能算出来那刺客会劫了思卿,自己跑了吧。
看来,计划要尽快了。
心脏被生生从身体思离的感受,卫惊风不想再感受第二次。
范思卿还不知道自己这破庙半日游,让可怜的太子受了大刺激,打算走上造反的老路。他还在绞尽脑汁和方镇扯淡呢。
要不说范思卿不喜欢读书人呢,说句话也要引经据典,你要和邻居二哥唠嗑,你用知道孔子最疼爱的弟子是颜回吗?当然得知道,丞相府旁的宅子就是沈太傅的官邸,范思卿同沈家的孙子是一辈的。
沈家老二是沈家不世出的天才,三岁识千字,五岁可赋诗,九岁将外邦来使辩的哑口无言,神童之名满朝上下没有不知道的,上次科举殿试头名,皇帝亲封的状元郎。
同这个二哥说话,你不仅得知道孔子喜欢谁,你最好知道释迦摩尼干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再不济也得明白曲辕犁的运行原理。
扯远了。
范思卿坚信一句话:坚韧的内心和不屈的意志可以征服世上的任何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