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自豪地说:“这都是我打的仗,我从士兵到将军,都在这儿了。”
“真是革命老前辈呀。”吴放歌叹道。“这是您的回忆录吧。”
邱老笑着说:“说是也不是。唉……这个人老了,就怀旧,总是想起年轻时的那些事儿来。我的一些老战友也都写了回忆录,可我看不起他们,无非是想显示一下自己对革命有多大的贡献嘛。我就是想能再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出点力。我老了,眼睛也不太好,文化程度也不高,现在科技发达了,都进入太空时代了,可是我想啊,就算科技再发达,可打仗总还得靠人打吧吧?都说将军百战死,我是活着看见了革命胜利,多少也打过几仗,我呀,就是想把这些战例都记录下来,在配上图。好多经验可都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不能丢喽。”
听完这番话,吴放歌猜出老头想干嘛了。老头想把自己的战斗经历编一本战例集,可自己文化程度又有限,想找个人帮忙,话已经递到了嘴边,吴放歌知道不能拒绝,于是就说:“邱老,我其实也只是高中学历,制图水平也不高,您看这样行吗?我呀,想帮您把原稿誊写一遍,在每个战例配上草图,等您回军区之后,再请人做细,您看怎么样?”
邱老见吴放歌这么懂事,高兴的差点跳起来,连说:“好啊好啊,就是以后可能要占用你的业余时间了。”
吴放歌说:“军人24小时戒备,哪有什么业余时间啊。”
邱老赞道:“好,那我们明天就开始?”
吴放歌心想,这老头正在兴头上,恐怕是一分钟也等不得了,就说:“我看这样您看行不?我呢,只是高中毕业,又没正规制过图,要不咱们今天先做一章,试试看?”
老头是真高兴了,乐颠颠的居然找了个杯子要给吴放歌倒茶了,这怎么使得,吴放歌抢过来自己倒了。
然后这一老一少就对面坐着,开始整理第一篇回忆录。吴放歌挑了一片邱老当游击队长时骚扰日军的简短战例,先工整地把邱老的原文誊写了一遍,邱老文化程度不高,字写的很乱,又有很多错别字。誊写一遍,一来可是在今后的修改中便于操作,二来还可以熟悉情节。唐写完毕后,吴放歌又依照着誊写的稿子,逐字逐句的和邱老盯对,邱老的记忆力很好,表达能力却很差,他的文章情节逻辑上错乱很多,这是书读少了的过,让邱老写文章还真是难为了他。不过此刻有了吴放歌就不一样了,虽说有邱老的草稿,整篇文章其实还是吴放歌根据邱老的讲述重写了一边。
编撰完毕,吴放歌照着修改过的稿子又给邱老读了一遍,邱老听完,眼睛瞪的大大的,连声说:“对对,当时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样的!好小子,你把我好多想说又说不出来的都写出来了,真n
【……第六章挺滋润的生活网文字更新最快……】@!!
第七章卫艳
或许是把吴放歌撑了一顿还觉得不解气吧,没过几天,卫艳又找到了一个报复的机会。
小车班小张帮吴放歌买来的绘图工具都是中学生用的,拿来正式绘图特别的不顺手,于是吴放歌提出再换一套工具,邱老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还专门帮他请了假,可是搭车的时候发现卫艳早就端坐在车上了,据说她是去县城采购一些药品的。
卫艳一见到吴放歌,那脸上好像写着一行字:‘躲我?这下你落到我手里了吧。’这还是吴放歌到小前指后第一次进城,虽说边陲小城无法与大都市相比,可毕竟让眼睛换了一下环境。不过地方到底是小了,云南的紫外线又强烈,所以放眼看去,整个县城也没见几个漂亮妞,相比之下,身着军装的卫艳和珍珍就显得鹤立鸡群,引来了不少火辣辣的目光。
在县城办完事,卫艳提议:“快中午了,吃点东西再回去吧。”还问大家想吃点什么。一行人当中,只有卫艳是军官,问到最后自然还是她做主,于是说:“吃过桥米线吧,风味独特,还方便实惠。”说着眼睛还不自然地看了吴放歌一眼。
吴放歌立刻觉得这是一个阴谋。因为过桥米线的吃法还颇有讲究呢。
过桥米线是云南的名小吃之一,其来由还颇有几段传说,但内容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某个贤惠妻子给丈夫送饭,怕饭菜中途冷了,就想出这么一招来,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因为路上都要过一座桥,就此得名。由于这道小吃是从夫妻间传出来的,后世又逐渐增添了一丝暧昧味道,以至于有些人就把‘那事儿’干脆叫‘干米线’,而有时老婆拒绝贪嘴的老公时也会说:“今晚不行,米线机坏了。”不过这些都是笑谈。
过桥米线作为一道小吃,不仅做法讲究,吃的时候也得讲究方法: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用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料、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
一碗米线吃的如此复杂,所以说很多初次吃过桥米线的人,如不向别人请教会闹出笑活:鸡汤是滚烫的,由于表面有一层鸡油,一点热气也没有,初食者往往误认为汤并不烫,直接用嘴去喝,这样很容易烫伤嘴皮。
吴放歌虽说真的是第一次吃过桥米线,可在当兵之前却吃过一次汽锅鸡,请客的人是父亲的朋友,云南人,席间提及故乡当然少不了这道吃食,因此过桥米线怎么吃,吴放歌并非一点不知道。只是前几天珍珍过来聊天,曾抱怨说:“来云南几个月了,都没出去好好逛逛街,过桥米线也没吃过一碗。”当时吴放歌顺嘴说了一句:“我都当兵四年了,也还不是没吃过?”看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珍珍多半就是卫艳派来的小间谍了。而这次一定是借着吃过桥米线的机会,出出他的洋相。
“小吴?会吃过桥米线吗?”正想着,卫艳发了问,可这么一问有点画蛇添足,最可恨的是,司机小张居然也在一旁鬼笑,多半这三位事前有商量。
吴放歌暗笑,心说:想整我呀,干脆我再装装傻。就说:“吃过呀,在连队的时候,炊事班有时候也做。”
司机笑着说:“你们那是大锅米线,过桥米线吃过没?”
吴放歌说:“那不一样都是米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