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翻云微一挥手,厅内灯火全灭,但由左侧窗台透人的月色,却逐渐增凝,现出厅内的家具和三人的黑影。
一片令人感触横生的清宁恬静。
人和物失去了平时的质感和,与黑暗融合为一三人各自默思,分享着这带着淡淡哀愁的平和时光。
浪翻云摸着酒杯,想起那三个美丽的经验中第一个片段开始时的情景。
一个月后他才遇上纪惜惜。
那时他对男女之情非常淡泊,最爱游山玩水,连续登上了五个名山,在一个美丽的午后,他由黄山下来时,偶然发觉山脚处有个青翠萦环的古老县城,游兴大发,朝城中走去。
他沿着山溪,纵目看着这由粉墙黑瓦的房舍,与黄绿相间的阡陌田园综合组成的景物,仿似一幅延绵不断的山水书卷。
县城入口处有两行庞然古枫耸立着,际此深秋时节,红然经过了古城门前高达三丈,用青石砌而成的大牌坊,繁雕细缕的斗拱承挑檐顶,上面凿了“黄山古县”四个实无华的大字。
时值晚膳时分,行人稀少,家家炊烟起,宁和安逸。
一道水清见底的溪流,由黄山淌下,穿过了古县城的中心,朝东流去。
数百幢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广布于溪畔翠茂的绿林间,山环水抱,小桥横溪,令人有“桃花源里人家”的醉心感受。
言静淹低吟道:“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浪兄认为诗仙李白这两句诗文,可否作此时此地的写照呢?”
浪翻云看着另一边溪岸有小孩声传出来的古宅,屋子由二幢院落建组成。互相通连,每栈数进,砖刻均有浅浮雕,水磨漏窗,层吹分明,极具古之美,点了点头,却没有答话。
言静庵看他悠然自得的模样,淡然一笑,也不打话。领着他走上一道小桥,登往对岸。
这时有个老农,赶着百多头羊,匆匆由远方山上下来,蹄音羊叫,填满了远近的空间,却丝毫不使人有吵闹的感觉。
言静庵道:“这边啊!请!”
浪翻云笑道:“言斋主是带路的人,你往那边走,浪某就随你到那里去。”
言静庵边走边道:“听浪兄话里的含意,今趟静庵来找你的事,应该有得商量了。”
浪翻云道:“只要言斋主吩咐下来,浪某必定如命遵行。”
言静庵欣然道:“静庵受宠若驾,这个小东道更是作定了。看!到了!”指着小巷深处,一布帘横伸出来,帘上书了一个“茶”字,随着柔风轻轻拂扬,字体时全时缺。
浪翻云打心底透出懒闲之意,加快脚步来到茶店前,可惜门已关了。
两人对视苦笑。
言静庵皱眉道:“这景兆不大好吧?刚才我问人时,都说入黑才关门的。现在太阳仍未下山?”
话犹末了,二楼一扇窗打了开来,伸出一张满脸皱纹的老脸,亲切慈和地通:“两位是否要光顾老汉?”
言静庵喜道:“老丈若不怕麻烦,我可给双倍茶资。”
老汉呵呵笑道:“我一见你们,便心中欢喜,知音难求,还来是客,今趟老汉不但不收费,还另烹隽品,快请进来,那门是虚掩的呢。”说罢缩了回去。
浪翻云笑道:“我们不但不用吃闭门羹,还遇上了贵人雅士,斋主请!”
言静庵嫣然一笑,由浪翻云推开的木门走了进去。
不一会两人凭窗而坐。楼下传来老汉冲水烹茶的声音。
浪翻云悠闲地挨着椅背,把覆雨剑和行囊解下挨墙放好。看着苍莽虚茫的落日暮色,和那耸入云端、秀丽迷蒙的黄山夕景。
有这言谈高雅,智能不凡、风华绝代的美女为伴,整个天地立时换然充满生机,使他这惯于孤独的人,再不感丝毫寂寞。
两人一时都不愿打破这安详的气氛,没有说话,只是偶然交换一个眼神,尽在不言之中。
那是浪翻云从未试过的一种动人感受。
一直以来,他都很享受独处的感觉,只有在那种情况下,他才感到自由适意,可以专心去思索和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