哂笑一声,拓跋焘一声长吁后又是那个挥斥方遒的北魏天子。
拓跋焘并非第一次召见佛门高僧,也不是第一次问何为佛,如何成佛。然而眼前的道实大师确实第一个直言相告,他与佛无缘!
没有任何遮瞒,将事实摆放在他面前。
有高僧说,杀生会有果报,多捐功德便能修佛,能抵罪业。
有高僧说,建庙宇修佛像,为他人提供信佛之地便是修佛,能获功德,死后必会脱离轮回前往净土,无忧无虑。
……
只有眼前的僧人告诉他,拿起了放不下,便是身在苦海。
心有执念不愿消散,便不能脱离苦海。
成佛,极乐,净土,都是妄想。
拓跋焘揉了揉眉心,竟笑了起来。
一个天子,在你面前突然莫名其妙的长吁短叹,然后面有愤怒,随后变作释然。接着又起愁苦,最后笑了!
这不是疯了就是怔了。
“……”谢知非不禁疑惑:难不成自己用力过猛将拓跋焘给气裂了?
可是佛门如今发展,整个平层有四成的土地挂靠在佛门之下。
即便没有崔浩,朝廷对佛门抬起屠刀也不会迟早的事,谢知非只能在这风雨到来之前,为少林建一块遮风挡雨的盾牌。
只不过,计划在那里,发展不一定每次都依照着谢知非的先发来。
曾经谢知非便被丐帮的人坑得一脸血,原本想扮作小白也逼得改了剧本扮苦大仇深龙霸天!
如果他这用力过猛,将灭佛给提前了。
……
系统【节哀】
过了约莫一刻钟,拓跋焘摇了摇头,抬眼便看到白衣僧人眼中的关切和担忧,那双清澈的眼睛里似乎还有几分后悔。
后悔什么。
后悔将这事实告知他不成?
拓跋焘还要感眼前年轻的大师,若非这人点醒他,只怕他心中还会抱着死后成佛去净土的想法。
拓跋焘不但不会怪谢知非,相反,他很感激谢知非。
“大师无需担心朕,朕只是想到了寇天师。”
想到此前寇谦之对道实大师的断言,拓跋焘有感而发:“寇天师曾对朕说,大师是心胸坦荡内存明镜,无丝毫杂垢。如今,朕是信了,寇天师所言无差,大师是真正的得道之人。”
第162章人间十二禅空
自从接见寇谦之以后,拓跋焘很少有同佛门僧人聊这么许久。
拓跋焘只觉眼前的僧人不管说什么都非常对自己胃口,即便这人说他这一辈子都成不了佛。
拓跋焘:大师毫不虚伪,坦坦荡荡,一点也不做作!
等聊完了,兴致不减的拓跋焘当下便想在监福曹中给谢知非封个职务,方便他兴致起的时候召道实大师进宫讲佛。
然而谢知非自认忽悠是个技术活,忽悠多了再好的技术也有拆穿的一天,为了避免那一天到来,还是保持一些距离的好:距离长生美!
因而面对当今天子突然而至的宠信,白衣僧人不曾应下,只是微笑言他:“贫僧曾闻法显大师携带经书百卷东归,其中有佛戒宪章,贫僧别无他求,唯愿一观。”
让道实大师去经阁并非不可,只是拓跋焘听这话的意思,似乎有些不对味儿:“难道大师不想不留在平城?”
当今天下混乱,不依国主,教事难立。
因而无论僧人还是道士,来到平城之后便不会离开,因为这里是离国主最近的地方,是他们立最容易的地方。
然而这世间总有些人会例外,惯看了三千红尘后的心中已不在乎这尘世繁华。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