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4_金牛山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54(1 / 2)

李犇跟着明琛的目光看了看战场,密密麻麻都是人,哪里看得出蒙军多少,金军多少。

又一声号响,蒙军开始撤退。

“他们跑了?”李犇感觉这事有点儿滑稽。

“跑不了。”王正矩走到三位围观的群众旁边。

“大哥,你没去……”李犇想说你一个领兵的没上阵?说到一半想通了,老大要是上阵被砍死了,那群龙无首歇菜了。

“看……”王正矩两个手指在胸前划了一个半弧。

李犇把目光锁定在半圆之内,感觉王正矩好像在说,看,这就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

“看,他们回不去了。”王正矩笑道。

李犇又伸着脖子一看,远处又来了几股和营里穿一样衣服的队伍,堵住了四面蒙古兵的去路。

“你先安排了人埋伏?”李犇扭头转向王正矩。

“没有,这是三峰山调的兵。我本以为可在此和蒙古鞑子决一死战,不料他们只派了五分之一的人过来,低估了他们。”

李犇想说,不可能全来了让你稀里糊涂歼灭的,历史是不可逆转的。再看看王正矩在峰火映照下英姿雄发的笑脸,忽然有种苍凉之感:人生真TM讽刺。

你以为自己机关算尽坐拥先机,其实都是剧本里早已为你写好的。

☆、第一卷第100章

一场不算大的大战,金兵损失七万,蒙军损失五万,可以说是一场以多胜少的胜利之战,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论单兵作战能力没有哪国能敌得了蒙古,草原上的汉子摔跤长大的,抡起大刀就是嗷嗷乱砍。

单兵作战能力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人均身体素质在那放着,这些王正矩心里比谁都清楚,每一次胜利无论大小都意味着要比蒙古付出更多的鲜血和生命。

眼下实际情况就是,围在三峰山四周的蒙军大约有四十多万,而他带过来的金兵不到三十万,之前三皇子带了十五万,死伤已过半,算下来金兵还没有蒙军多。

单兵不敌,总数还少。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个早已写下结局的故事。

又等了十日,从汴京运来的粮草已到,王正矩下令拔营,向三峰山进发。

硬碰硬打不过人家,只能选择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死守,这个道理谁都懂。

可想到这个地方是历史书上的三峰山,李犇便觉得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也没有别的办法,时间在推移,历史总要前进,难道他建议换个二峰山,蒙就不会灭金吗?定然不可能。

该来的总要去面对,他只希望在亡国灭种之际能拉上大哥一起跑,不管是跑到现代,还是跑到金牛山隐居,只要活着就行。

离三峰山不远,只走了一天,便到了之前三皇子已经建好的营地,简单打理一番,金全军三十多万人就住下了。

两军一直处于不战不和的状态,谁也没再挑衅,自然谁也没有给予严重的警告和强烈的谴责。

王正矩几次到李犇和明琛所住的帐中欲言又止,李犇猜测是来找明琛的,明琛一直装糊涂,他也不好硬劝。来之前答应过小明,只管大哥,不管金国。现在去帮着大哥求小明帮忙打仗,除了不守信用之外,他自己私心里也不太乐意:争的是你们金国的天下,若我的小明想争,回族里带着族人拉一支队伍,自己当皇帝多爽,给别人卖命算怎么回事。

又僵持了半个多月,已近十月中,天气转凉,每天传回汴京消息的鸽子都冻得要慢两天。

王正矩一封接一封地传书催促将士的冬衣和粮草,半个月前送到的粮草已然捉襟见肘,金贵族骄奢淫逸这么多年,国库空虚,早已无力应对大规模战争。

前线将士催物资催得紧,朝廷里也筹备的焦头烂额,这样不战不和地消耗下去,恐怕整个金国都会被拖垮。

每一封催粮草冬衣的回复,皆是催促应战。

整个三峰山都被金军占领,十月中旬的北方已过了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一场秋霜下来,漫山满地枯草败叶,踩在脚下莎莎作响。

李犇拉着明琛上山顶,做人活得就是开心,既然来了三峰山,怎么能不拉着爱人找块石头刻上某某和某某到此一游。

久毒初愈,李犇上了一半就冒虚汗,连搂带抱地爬到明琛后背让人背。

“明哥,你给分析分析现在的形势呗。”李犇趴在明琛背上喘气。

“嗯?”明琛想扭头看身后的人。“你怎么突然对打仗感兴趣了。”

“没有,呆够了,不知道还要僵持多久。”李犇确实在这呆够了,没吃没喝不说,天还挺冷。

“形势金军很不利,正面对战人数不敌,三峰山是蒙军直取汴京的最后关卡,三峰山是一座孤山极易被围,现蒙军在一方与金军对峙,若绕道突破后方包抄,在这三峰山上,粮草不进,寒衣未到,只能等死。”明琛向山的背后望去。

“那怎么能断了蒙军包抄后方的可能?”一听到明琛这个分析,李犇眉头皱成一团。

“很难,金后方不是四皇子的势力,是三皇子在负责。”明琛道。

“……”自己亲哥不会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弟弟背后插一刀吧。“三皇子会那么做吗?”

“不知,不同时局会做出不同判断,若金人自掘气数也只能是天意。”明琛把李犇放在地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