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不在京城,去世前曾托人打听了那男子的品行,虽不是龙驹凤雏之辈,却也称得上一表人才。与其留在这里受家族排斥,倒不如上京搏一搏,说不定能寻个锦绣姻缘。
深思熟虑之后,宋老便把定亲的那枚玉佩交给了宋玉行,对他进行了一番谆谆叮嘱,随后就溘然长逝。
宋玉行葬了这个相依为命的亲人后,听从宋老的遗命,拿着玉佩上了京,从此开始了他荣辱沉浮,命舛数奇,最终含恨而亡的一生。
第46章天命所归的贵妃
宋玉行有惊无险的到了京城后,因为身份低微,连齐王府的门都摸不到,更遑论见到如今已成了齐郡王王妃的表舅母。
幸好宋老早已料到他会遇到这种事情,给了他另外一件信物,让他凭此信物去寻朝中一名大臣的帮助。
这名大臣乃是宋老的得意门生,由他一手提拔起来,不过当初为了避嫌,并未公开过他们二人的师生关系,因此外界鲜少有人知道两人关系匪浅。故而,在宋家获罪之时,这名大臣得以保住了官职。
要见一个身份尊贵的王妃难,但要见一个二品官员却是容易的多。经过一番打听和运作后,宋玉行很快的见到了这位名为宋轶的大臣。
年过半百的宋轶颤颤巍巍的从原身手里接过信物,想起了宋老当年对他的恩情,和宋家这些年来的没落,不由感慨良多。得知宋玉行此行的目的后,便将他留在了府内,拍着胸脯保证必然让他顺利的见到齐郡王妃。
宋轶算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想法设法的让原身进入齐王府,但奈何他的妻子和儿子却并非良善之辈。
从他嘴里知晓了宋玉行身上竟然有这样一桩大好姻缘之时,母子二人便动起了歪脑筋。
宋轶的儿子长了宋玉行一岁,年芳十六的他恰好到了参加后宫选秀的年纪,而以他翩翩少年之貌,毫无疑问的能够入选。
但如今皇族式微,大权旁落于宦官之手,新皇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整日整夜沉溺于酒色之中的昏庸无能之辈,这辈子恐怕都难成大器。若是成了他的妃子,表面上看是风光无限,可实际上却是被困在深宫大院之中,充当着帝王的一个玩物罢了。为了能够活得久一点,还要日日过着勾心斗角,争宠斗艳的生活。
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
宋轶的儿子名为宋清月,为了摆脱这样的命运,他和母亲合计之后,决定让原身代他入宫,而他则是以宋玉行的身份嫁入齐王府。
他自幼在外求学,京城之中并无相熟之人,故此,便是入了齐王府,只要他自己不说,根本不会有人怀疑他的身份。
这件事自然受到了宋轶的强烈反对,他即便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人,也不能成为忘恩负义之徒啊。
然而,儿子的苦求和妻子整日以泪洗面的哭诉,还是让他妥协了。
可他是朝中大臣,若被人知道他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还有何颜面存于世间?只得苦思冥想,怎样才能让宋玉行自动让出这门亲事。
或许真是上天相助,就在这时,齐王府传出了齐郡王世子围猎受伤的消息,不过伤势并不严重,只是腿上中了一箭,需要将养些时日。
这时,宋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条绝妙的计策。
他瞒着宋玉行见了齐郡王妃,把那枚玉佩交到了她的手里。
齐郡王妃拿着玉佩失声痛哭,当场就认了这门亲事。
当年宋天峰战死后,她本想将宋母接回齐王府居住,遭到了拒绝,想不到当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如今宋玉行寻来,她必然会好生照顾这个孩子。
在宋轶的刻意误导下,她把宋清月错认成了宋玉行,并亲自将其接回了齐王府。
之后,宋轶编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原身,他声称打探到齐郡王世子上次围猎身受重伤,已在弥留之际,不忍心宋玉行嫁过去守寡,便让自己的儿子去代嫁。
若是其他人听闻此消息定会对宋轶感激涕零,但宋玉行并非攀龙附凤之辈,他不求世子妃的高位,也不要安逸富贵的生活,只想陪着这个愿意接纳他的未婚夫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且,他也不忍心年华正茂的宋清月因为他而自毁前程,当场要求和宋轶一起到齐王府说明真相,把宋清月带回来。
这下宋轶傻眼了。
他没想到原身小小年纪竟是个如此重情重义之人。为了谎言?槐徊鸫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