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_穿越之一品贤妻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64(1 / 2)

李吴氏和李陈氏先后起身去了内室,不多时,两人一人抱着一个小家伙走了出来,这是两个小家伙第一次在全村人面前亮相,没错,全村人,李家前院已经站满了人,都是来给两个小家伙添盆的。

两个孩子出来之后,院子中爆发出一阵议论声,“真好看呐,这两位小公子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可不是,要我说这也是他们总做好事的缘故,瞧这俩孩子,咱们村里的孩子们出生第三天哪里有这么白嫩的^”“对,所以要我说,这人呐,活着还是要做好事才行,老天爷可是长眼睛的,都看着呐。”

“你说的对,想想他大伯,啧啧啧,瞧瞧现在过的什么日子,再看看他们过的又是什么日子,要我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这才是天理。”

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致于李良只好大声的咳了几下,才让村民们没再继续说下去。

产婆见下面都安静了,这才开口说道:“洗三开始。”

随着产婆的这句话,李齐先站了出来,从袖子里掏出两块玉制的长命锁丟进银盆中,产婆看了一眼,唱道:“长命锁,锁长命,长命百岁,多寿多福。”

李良则是扔了两幅金手镯,产婆唱道:“穿金戴银富贵命。”

再之后是李若杉,李若杉人虽小,兜兜里还是有些银两的,小家伙丟了四个金裸子四个银裸子,产婆唱道:“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

第177章开席了

来给两个小家伙添盆的人太多,成栋在里面听着产婆的吆喝,觉得很有意思,似乎不管来客添盆的东西是什么,产婆都能说出些吉利话来,有的人只添一瓢水,产婆便说道:“长流水,聪明伶俐。”要是扔几个桂圆,产婆便换一句吉利话道:“桂圆桂圆,连中三元。”

成栋听着觉得分外有趣,也难怪现代人形容那些很能说的人会用三姑六婆这四个字,产婆就属于六婆中的一个职业,确实很能说,黑的能说成白的,白的能说成黑的,靠一张嘴就能吃饱肚子,这也算是一门本事。

添盆结束之后,产婆开始正式给两个孩子洗三了,寻常人家都是准备一根干净的棒槌让产婆在铜盆里搅一搅,李齐却是准备了银钎子,产婆在这一片做了几十年的收生婆婆,还真是第一次见这么讲究的人家。

产婆拿起银钎子在银盆中搅了搅,口中唱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成栋在暖阁里听的嘴角直抽抽,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光是这两个小鬼东西就够他受的了,再来几个他还不如上天去,敢情这地方娶媳妇就是为了生一大堆儿子的。

在正堂的产婆并不知道成栋的想法,她让李吴氏和李陈氏抱着两个孩子站在她面前,用手捧了一些水洒在两个孩子头上,俩小家伙没哭反而哈哈大笑,似乎是觉得很好玩的样子,俩孩子笑得越开心,产婆越是心急,一般人家的孩子在凉水刚碰到身上的时候就开始哇哇大哭,怎么这家孩子反倒是笑呵呵的,还笑这么大声,他们不哭,自己可要哭了,按习俗,不哭可是不吉利的。

好在产婆没有纠结太久,因为过了没一会儿,俩孩子见产婆不继续给他们洒水了,很是不开心,相继哇哇大哭起来,俩孩子哭了,产婆松了一口气,这响盆算是成了。

产婆这才开始继续给俩孩子洗澡,一边洗一边念道:“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正堂里面的人估计只看俩孩子去了,并没有留意产婆的话,成栋一个人在内室躺着无聊的紧,便听到了这一段很神奇的唱词,前面都还挺正常,那个蛋,不会就是自己理解的那个意思吧,到底是谁跟自己说古人很保守来着,这要是小姑娘洗三该怎么说,洗洗奶吗?成栋抹了一把脸,觉得自己这么污的思想实在要不得。

依次给两个孩子洗完澡,产婆又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李成和成李的脑门上,象征性地用艾叶球儿炙一炙。就开始给两个孩子梳头打扮了,当然,所谓的梳头打扮不过是些动作,不会有真的东西,当然,嘴里还是要念祝词的,只听产婆一边做动作一边唱道:“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丟丑。”

再拿起旁边放着的煮好的鸡蛋分别在李成和成李的脸上滚了滚,唱道:“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洗罢,用一棵大葱在两个孩子身上各轻轻打了三下,说:“一打聪明,二打灵俐。”随后产婆喊来李若松,让李若松把这一棵大葱扔到放顶上去,等李若松把葱扔上去了,产婆才继续说道:“三打聪明绝顶。”

之后,产婆拿起秤砣放在李成和成李面前比划了几下,说道:“秤砣虽小压千斤。”再拿起锁头比划了三下,说道:“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最后用一柄小铜镜照了照两个人小家伙的小屁股,说道:“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这都还不算完,最后产婆还抱起一捧用纸做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塞,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 至此,这俩孩子的澡才算是全部洗完了,只是这还不算结束,产婆将之前摆好的十三神像以及敬神的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香案,亲自送到院子郑重焚化掉,再用之前准备好的银筷子夹着床公床母的神像扔进火堆中,口中唱道:“床公床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然后,把灰用红纸一包,压在李若松和成栋的底下,说道:“床公床母守床头长长久久,大人孩子得保佑平平安安。”

随后,产婆向李齐等人请安“道喜”,这时候就是给赏钱了,李齐也不小气,用红封包了两锭银元宝,红绳穿了两千铜钱,另备鸡蛋一筐、首饰一套、大米一袋、喜果一包,产婆接过东西的时候笑的合不拢嘴,好听的话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倒,因此还额外得了几两银子的打赏洗三结束之后就是午宴,李家虽然下人很少,演武堂那边却有不少壮汉子,虽然来之前都是周家的兵,现在却已经成了李家的护卫,这个时候就轮到他们上场忙活了。

一道道菜不停歇的往桌上端,为了今日的洗三宴,李齐可是下了大本钱的,酒桌准备了二十桌,除了主桌以外,其他每桌都是十八道菜,十二道荤菜,六道素菜,酒水管够,没了再喊自然有人扛过来。

乡下最好的一点就是不用区分男席女席,跟在松江府不一样,城里的姑娘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乡下姑娘要做家务,要给下田的父兄送饭,要上山采摘野菜,注意是会注意,却不会那么讲究。尤其是在成栋坚持开办女学之后,男女大防更加没有那么严格,女学的先生就是李吴氏,李吴氏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幼时家中请过先生,琴棋书画养养都很能拿得出手,且李吴氏去世的父亲本来也是举人,对唯一的女儿很是疼爱,教她读书识字,李吴氏跟李齐这么多年来感情极好的原因也在于此,夫妻二人永远都能有话题,不至于李齐说什么,李吴氏一点不懂,两人偶尔还会比划比划,你出上联我对下联,或者对弈几局,总是各有输赢。

除此之外,李吴氏做过大家族的当家主母,持家有道,大力各项内宅事务井井有条,别的不说,村里的姑娘将来总是要嫁人的,若是能够学两手管家的本事,也足够她们得益一辈子的。当然,刚开始女学也没那么容易招到学生,毕竟李家没有女儿,没办法率先把姑娘送进女学中起个带头作用,还是村长把自己两个女儿都送进女学之后,村里人才陆陆续续的把家中女儿送过来。

说闲话的不是没有,李家一概不理会,是好是坏你们自己体会便是,当这些把女儿送到李家的人家发现自己女儿手艺越来越好且读书识字不必男孩差,甚至管家也开始有模有样之后,没送去的人家自然是后悔不已,好在李家并不多为难这些人家,送过去李家也接收了。

自那之后,刘家沟在李家人潜移默化之下,就那么一点一点的开始发生变化,将近一年的时间中,刘家沟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