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若杉是个聪明人,对于成栋想要让他明白的道理他很快就能领悟,并且还能将其发扬光大,李齐所负责的教育改革只不过是熊若杉走出的第一步,因为读书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极强,所以这件事情毫无疑问的被很快落实到位,不少府城的百姓为了能够加强同南江府的联系,甚至自动自发的跑来帮忙修路筑桥,这倒是让朝廷省下了不少开销。
李齐忙,李黄氏也忙,南楚一共有十二家纺织厂,这些纺织厂全部都是由李黄氏来负责管理,从衣裳到被服,李黄氏也是忙的不行,同时还要接手纺织机改进的研究工作,平日里也是忙的见首不见尾的,老夫妻俩都忙起来的时候,个把月见不到面都是常有的事情。
李良负责商务部,南楚在各府城建立了大型的交易市场,所有的货物都是统一由商务部提供的,从生活用品到粮食铁器,全部都由商务部从各个生产厂购进,再运送到各府城进行销售,另外还有海外带回来的新奇玩意,这些都是在配给制之外的,家中有余钱的基本都会到交易市场来买东西。
商务部原本是归户部管辖的,后来专门独立出来,设置商务大臣的职务,统管南楚内外商务贸易方面的事情,包括南楚的海关,也归商务部来管理,随着出海的船只和人员越来越多,生产出来的商品越来越丰富,交易市场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大,李良也是整日扎根在办公室里面,有时候连睡觉都顾不上。
李陈氏负责医院、慈善堂和惠民药局的事情,这本该是张管家的工作,可张管家自从接手情报科之后,是一门心思的放在情报科上,医院就只能移交出去,幸好制药厂早就上了正轨,无非是大夫和护士的管理,这些事情只需要李陈氏按部就班的处理就行。
慈善堂分为老人和儿童两部分,鳏寡孤独的老人和孤儿都是要被送到慈善堂的,各府城也都设置有慈善堂,相较于医院,慈善堂才是李陈氏最不放心的地方,毕竟,这里面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动手脚。
第316章应有的觉悟
李陈氏本来就是非常细心的人,她是个很喜爱孩子的人,对老人也是打从心底里尊重的,当成栋提出在南楚各大府城修建慈善堂,以收容鳏寡孤独的老人和无父无母的孤儿时,李陈氏是第一个同意的,管了这么多年的纺织厂,李陈氏早已不是当年话都不敢多说的妇人,在讨论事务的场合,她也能说不少有建设性的话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李陈氏让人刻在所有慈善堂影壁上的一句话,南江府中凡是进入慈善堂工作的人都是李陈氏亲自面试过的,甚至连负责卫生打扫的阿姨也都是李陈氏问过话后招进慈善堂的。
李陈氏最担心的就是工作人员对这些老人和孩子照顾的不够尽心,从情感上来说,这些人身世处境已经够可怜了,李陈氏不希望他们再次遭受伤害,从律法上来说,朝廷把他们招进来是希望他们能够好好把工作做好的,他们的工作就是照顾这些老人和孩子,一旦做不好,说严重点就是渎职,而且这种老人和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很弱,一旦被人薄待了,也很难说出来,所以,工作人员的品德就显得分外重要。
以前驻地并没有太多的孤儿,不是被人领养了,就是进入学校提前独立了,老人也不多,确切的说是没什么闲人,驻地里面需要人的地方太多,以食堂来说,洗碗刷盘子拖地擦桌子,都是需要人来做的,但是并不需要青壮年来做,年纪大的人就可以胜任,驻地里的人不论多大年纪都不愿意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吃闲饭的人,所以驻地并不需要设置慈善堂。
可南江府不一样,重建之后的南江府涌入大批的流民,有从北边逃过来的,有从西边逃过来的,也有从南边赶过来的,人数极多不说,南江府的建设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不像驻地那边有各种各样的工厂,南江府建设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对这些涌入的人群根本没有多少可以安置的途径。
修路建房什么的也没办法用上老年人和孩子们,在这种情况下,慈善堂的建设势在必行,加上成栋考虑的更加长远,南江府日后必然会成为整个南楚建设的样板城市,可不管是哪个人,他们都没有建设一个国家的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积累经验,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从后世来的成栋很明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他们能否过得舒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衣食住行是基本保障,看病吃药则是生命保障,所以慈善堂和惠民药局是必须存在的,也是必须在整个南楚范围内推广开来的,想要推广到其他府城,首先在南江府就要做出成熟的体系来,这项事务也只能交给李陈氏负责成栋才放心。
李陈氏也很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她也是忙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家四位长辈都已经忙成这样了,就更不用说李若松和成栋了,李成和成李兄弟俩基本上就处于放羊吃草的状态,幸好两个孩子平日里除了读书就是被李若松带在身边,这才没长的太歪,可随着年纪渐渐大了,两个孩子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许是因为大人们都太忙,对他们的关心少了些许,两兄弟多少还是有些小动作的。
其实就是叛逆期,兄弟俩都是很聪明的人,可正因为太聪明了,才更加难以管教,说道理,他们俩什么都明白,搞不好比他们这些大人还能说,惹起事来也是毫不含糊,让成栋和李若松很是烦恼。
李若松看周将军有说这兄弟俩的意思,心里微微一动,没多说话,等着听周将军怎么说他这两个儿子。
周将军对李成和成李很是严厉,他本就是不苟言笑的人,李成和成李多少有些怕他,微凉的眼风扫过去,小兄弟俩立马装出一副乖乖听话的样子,周将军根本不吃他们这套,冷笑一声,说道:“你们两个确实聪明,但都是小聪明,你们以为你们这种小聪明能够让你们得意多久?作为李若松和成栋的儿子,光是有这种小聪明根本不够,说白点,你们俩那点本事和小心思根本不够看。
不要不服气,你们俩的起点比别人高很多,说白了就是命好,你们的爹和爹爹都是有本事的人,不出意外,你们长大了即便不能子承父业,也能衣食无忧,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们有出息的前提下。
慈善堂你们跟着去过,那些跟你们同龄的孩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们也都看到了,他们不比你们聪明吗?还是他们不比你们努力?都不是,他们只是身份没你们高而已,南楚的将来是不可预测的,现在的南楚实行的是一种全新的体制,有太多的东西是之前没有的,就像你们爹爹说的,咱们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走一边想该怎么走。
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人脱颖而出,你们仔细想想,现在南楚这么多的官员中,有多少是世家大族出来的,又有多少是平民百姓出身的,我做过统计,平民出身的官员占了八成,余下的两成其实并不成气候,哪怕是你们爹和爹爹,那也都是平民出身的人物。
这种情况估计会持续很多年,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只多不少,不知道会有多少你们现在觉得可怜的平民将来会走到你们企及不到的位置,到了那个时候,你们若是有所建树还好,若是一事无成,你们认为你们有什么脸面来面对你们的家人。
我们是会老的,你们的那些长辈同样也是会老的,不出意外,他们会死在你们前面,将来的李家和成家是要交到你们手上的,你们现在仗着出身,表面上乖巧,私底下搞着另外一套,你们以为是骗过了我们,但其实你们谁都没骗过,只是骗了自己。
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让你们掌握生存的能力,至于将来你们能够走到哪一步,还是要看你们自己,你们不要忘了,你们的爹和你们的爹爹这辈子只有你们两个孩子,等到他们老了,谁来赡养他们,只能是你们,可你们真的有这种能力吗?我很怀疑。
连现在有人教你们,有人带着你们往前走,你们都能玩阴奉阳违这一套,等到你们长大了,岂不是更加嚣张,会不会当着我们的面是人,背着我们是鬼,看起来都是乖巧听话的孩子,可实际上却做些违法的事情,这谁都说不准。
你们不愿意学本事,无非是觉得反正自己有个厉害的老爹和爹爹,光是他们留下的钱财就够你们过一辈子,你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只想着坐享其成,可有句话你们知不知道,好男不喫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意思是不靠祖先馀荫,靠自己的能力生活,现在离开你们老爹和爹爹,你们会做什么?我看,你们连活下去都很难。
慈善堂中那些六七岁的孩子,自己会做饭,自己会洗衣裳,还会种地,同时人家在拼命努力的读书,你们呢,每日里是去了学堂,可你们真的有在用心学习?平日也都跟在你们爹身边,问题是对于我们讨论的东西,你们又听进去了多少,用心思考过没有?
不要急着说话,在我说话的时候你们只需要听着就是,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光是你们的考试成绩就能说明一切,你们的卷子我都看过,你们应该庆幸你们聪慧,否则按照你们俩这种惰性,想要考及格都很难,犯的错误都是低级错误,不是因为粗心大意失分,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听讲失分,你们以为成绩中上游就可以交差了?错了,按照你们的情况,考不到前十名就说明你们俩根本没用心。
李成,成李,你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正因为你们的起点比别人高,你们才更应该努力,只有更努力,更上进,更好学,更刻苦,更优秀,将来才不会愧对你们的亲长和你们的身份。
历朝历代,一个家族的覆灭从来不是因为外在的力量,而是因为内在的问题,你们一家人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你们俩被家中长辈保护的太过了,所以你们没有什么觉悟,那种要成为人上人,能够接过祖辈的担子,将一个家族承担起来的觉悟,身为嫡长子嫡长孙,却不能够延续家族的荣耀,两世而亡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今日我说的话也不知道你们两人听进去了多少,不管你们心里是怎么想我的,我只希望你们将来不会为了今日的所作所为而后悔,不会等到老了才开始反思自己,不要忘了,我们都是比你们先死的,我们活着的时候,你们还有人依靠,等到我们死了,你们靠谁?靠你们那些小聪明吗?去学着坑蒙拐骗来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吗?”
周将军的话说的非常狠,以至于小兄弟俩同时红了眼眶。
第317章周将军的担忧
李若松起身,双手抱拳,深深的朝周将军行了个礼,周将军不避不闪,站着受了李若松的全礼,他当得起这个大礼。
李成和成李到底还是小孩子,平日里也是被家中长辈捧在手心里疼爱的,李若松和成栋也极少如此严厉的呵斥他们,被人这样教训一通心里总归是有些委屈的,小兄弟俩红着眼眶眼泪汪汪的看着李若松,结果,就看到他们老爹长身玉立的给周将军弯腰行礼,摆明了是感谢周将军的意思,小兄弟俩那种迫切的想要诉说委屈的想法一下被打了下去。
好在他们的小叔叔方才也被周将军说了一通,现在也是满脸通红垂着脑袋不吭气,小兄弟俩对自家小叔叔生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来,反正自家爹爹是不会给他们出头了,小兄弟俩擦擦眼泪,跑到熊若杉身边,仰着小脑袋说道:“小叔叔,别难过,爹爹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以后我们不再犯错就没事了。”
熊若杉摸摸两个小家伙的脑袋,笑着说道:“嗯,以后不要再犯错误就好,你们两个要好好学习,多学些本事,将来小叔叔也要靠你们两个养的。”
李成皱皱鼻子,说道:“小叔叔不是会娶小婶婶吗?等到娶了小婶婶,就会有自己的孩子,唔,不过,就算小叔叔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和弟弟也会养小叔叔的。”
成李跟着点脑袋,接嘴道:“就是,就是,小叔叔对我们那么好,等到小叔叔老了,我们也会对小叔叔好的,嗯,我们也会给小叔叔换尿布、穿衣裳,还有周小叔叔也是,我们也会好好对他的。”
李成和成李算得上是熊若杉和周谨言一手带大的,小兄弟俩小时候吃饭穿衣什么的都是熊若杉一手包办,换尿布洗尿布这种事情熊若杉和周谨言还真没少做,家中长辈时常拿这些事情告诫小兄弟俩将来长大了不能忘了两个小叔叔对他们的好,听得多了,自然就放在心上,在李成和成李的心里,别人怎么对他们,他们就要怎么对别人,所以他们小时候是由小叔叔亲力亲为照顾的,等到两个小叔叔老了他们也就这么照顾回去便是。
熊若杉和周谨言闻言,相互看了一眼,一起红了脸,换尿布什么的,还真是有些让人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不过,看着两个曾经只会流口水的小肉团子,现在已经有了几分少年模样的小家伙们,一脸认真的说着将来会给他养老的话,熊若杉心底莫名有些感动。
他年少丧母,被何嬷嬷和张管家送出楚京的时候不过八岁,在宫里的日子过得有些艰难,父皇的漠视,母后的薄待,母妃倾尽全力也不过只让他不早亡于后宫之中,可更多的却是没有办法给他分毫,他从来不否认母妃对他的疼爱,可到底在这后宫之中生存艰难,能够让他感受到的爱意并不是太多。
到了李家之后,他才知道一个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严肃的祖父,慈爱的祖母,少言的父亲,温和的母亲,总是嫌弃他却也关心他的兄长,不爱笑却很疼他的哥夫,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日,熊若杉才明白自己心底里最想要的是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家,一个不富有却很温暖的家再到后来,他有了两个小侄子,找到了自己想要携手一生的爱人,跟着兄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走了不少地方,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其实,他的心底里一直都是有些惶恐的,他总觉得这种幸福是他偷来的,他毕竟不是李家人,祖父祖母、爹和娘、兄长哥夫,都是不属于他的,他一直有种担忧,总有一日,这些原本就不属于他的东西会永远的离开他。
所以,在周将军提出让他认祖归宗公布身份的时候,他反抗的那么激烈,他不想当什么皇帝,不想改回熊姓,不是因为怨恨,而是因为恐惧,他害怕,自己一旦认祖归宗,那么对于李家来说他就是个外人,他不再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李家所带给他的温暖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幸好,即便是他登上了帝位,他的祖父祖母并没有改变对他的态度,该说他的时候会说他,该夸他的时候会夸他,似乎他还是那个只有八九岁的孩子,爹娘也同样没有因为他当了皇帝而疏远他,他娘不管再怎么忙,他的生辰总会收到他娘给他做的新衣裳,是他娘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他爹出差公干,回来都会给他带些小礼物,不值钱,却是一份心意,他的兄长和哥夫批评起他来照样是不留情面,这样的态度让他一直吊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而今,他一手带大的两个小肉团子说要给他养老,他们始终记着自己对他们的好,并没有喊自己皇帝叔叔,而是依然喊他小叔叔,说着让自己给他们娶小婶婶的话,这说明在这两个孩子心里他依然是他们的家人,连同在其他人心里,他依旧是李若杉,他们的孙儿,小儿子,弟弟,而不是熊若杉,南楚的皇帝。
在这么一瞬间,熊若杉是感激他母妃的,也是感激他父皇的,他何其有幸,能够被送到李家长大成人,能够拥有这样一群家人,熊若杉微微的笑了一下,那笑容直接让两个小家伙愣住了,那是第一次,小兄弟俩觉得一个男子的微笑也能美的让人心惊。
周将军看着几个人的样子,在心里点了点头,还不错,没有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