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军事力量只能是一种无形的威慑,让人畏惧,动手的时候会提前思量思量,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李若松觉得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南楚的软实力,所谓的软实力还是成栋告诉他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他们这里有数不清的好东西,有很多南方十六国的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好玩意,李若松觉得凡是见到过这些东西的人绝对拒绝不了这些东西带来的便利,那种诱惑对南方十六国的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极具吸引力的。
比如延南府中已经修建好的水泥公路以及路边的电灯,比如安南府中四通八达的下水道系统,家家户户都用上的卫生间和浴室,比如中江府中的养猪场和养鸡场,比如锦江府已经使用上的市内电车,比如他们乘坐的蒸汽客车,再比如他们亲自体验过的热气球,李若松很清楚这些东西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李若松吩咐过负责护卫这些人来南江府议和的士兵们,让他们务必陪同好这些议和使者。
最让南方十六国的使者们震惊的还不是这些东西,而是南楚的老百姓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广场上悠闲散步的老人,背着书包笑容满面去学校读书的孩子,表情严肃制服笔挺的纠察员,工厂中认真工作的工人,农田中精心侍弄庄家的农民,这是所有的皇储和文臣武将们都想在自己国家中看到的场景。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兵强马壮,生活安宁稳定,这才是一个国家应该有的样子,面对被大赫和南边十六国围攻的情况,面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国破的情形,这些老百姓们没有恐慌,没有绝望,没有慌乱的四处奔逃,而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胜利坚定的信念,他们是真的不认为南楚会输,他们每个人也都会为了南楚奉上自己的一切,即便是性命也都是可以舍弃的,只要能够保护住自己现在的生活。
到了南江府,熊若杉并没有第一时间接待他们,而是让礼部大臣带着他们在南江府中走了一圈,高高耸立在广场上的烈士碑,很让人惊奇的荣誉榜和耻辱榜,义愤填膺发表讲话的青年学生,征兵处前排着的长长的报名队伍,这些都让使者团的成员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越是靠近南江府,让他们震惊的东西就越多,若说他们来之前还觉得南楚不堪一击,现在他们却不敢说这句话了,他们每个人都打从心底里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战胜南楚,因为南楚每一个人,从上面的皇帝到下面的孩童,为了保护他们今日的生活,会不惜一切的与侵略者作战斗,没人能从他们手中夺走南楚,除非对方能够让他们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可是,使者团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别说是给南楚的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就连他们这些在各自国家里都是地位崇高令人敬仰的人都向往着能够在南楚生活,就跟不用说自己国内的那些老百姓,若是他们来过南楚,见到过这些东西,恐怕他们会迫不及待的举家搬迁过来。
如果他们没有见识过那么多的新式武器,没有体会过那些武器的恐怖之处,他们是愿意再次联合起来,派遣各自国家最精锐的士兵来攻打南楚,可是他们见识过那些武器,他们也知道在这些武器面前不管有多少精锐的士兵都不可能大胜仗,打不过人家,又眼馋人家的日子,除了俯首称臣,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这个时候,南方十六国的使者们都在后悔,当初他们怎么就会听了大赫那些挑拨离间的话,怎么就会被蒙了心智觉得只要他们人够多就能打败南楚,怎么就真的侵略过南楚,还让人家死了那么多的士兵和百姓,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们现在提出成为南楚附属国的事情估计还是有希望的,但他们之前打的不可开交,都想着把对方给灭掉,现在自己提出要成为南楚的附属国,南楚的皇帝真的会同意?使者团的成员们心里有些发虚,若是有国家在入侵自己国家不成反过来说要成为自己的附属国,他们自己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将心比心,南楚应该也不会同意才是正常的。
第358章并入南楚
使者团的人被礼部大臣带着在南江府里面玩了三日,一日比一日不安,时间越长看得越多,他们心底就越没把握,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凑到一起商议,分析南楚的皇帝愿意让他们成为附属国的可能性有多大,可是越讨论越心虚,他们似乎没什么资本让南楚的皇帝觉得收下他们很有利。
礼部大臣这一日下午告诉他们说皇帝准备明日会见他们,让他们做好准备,明日早上会有人来接他们去议政大楼去面圣,使者团的人员都知道南楚是没有皇宫的,南楚的皇帝熊若杉居住在楚明街一号,是一座三进的宅院,很小,还不如他们的府邸,但是现在,没人敢小瞧这位小皇帝,尽管他吃住都不如他们,但他所拥有的远超他们。
安和国的皇太子前几日一直没有说话,不管其他国家的人说什么,他都是很安静的站在旁边听着,安和国之前态度过于自大,已经隐隐的让其他十五个国家有些不满,安和国的皇太子是个非常清醒的人,他之前就劝过安和国的君王,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绝,态度不要太嚣张,他们就算是再厉害,也没办法同时跟其他十五个国家闹翻,可惜,他的父王当时已经完全听不进自己的意见,反而日渐喜爱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觉得他弟弟事事都顺着他,自己却总是喜欢唱反调,一来一往的,对他的态度就冷淡了不少。
原本就是个谨慎小心的人,在感觉到父王对自己的态度有些不对劲之后,安和国的皇太子更加内敛起来,轻易不再发表任何想法,就这么看着他的父王态度一日比一日嚣张,从暗地里自称为南王到光明正大的在其他国家的大臣面前自称南王,安和国的皇太子那个时候已经做好了被灭国的准备,就算是现在其他十五个国家忌讳着他们手里的罂粟山谷和福寿膏,但是,等到南楚被他们攻打下来,大赫也按照协议跟他们划江而治,其他国家是绝对容不下安和国的,什么时候战争结束了,什么时候安和国灭国的日子就来临了。
幸好,南楚的李若松将军带兵追了过来,不仅将放置福寿膏的仓库给烧了,还把罂粟山谷给毁的很彻底,他的父王恨李若松恨得要死,他却感激的要命,对于他来说,李若松简直就是挽救了安和国的英雄,安和国的皇太子那个时候就起了想要归附南楚的心思,只不过那个时候其他国家还在围堵李若松,他作为联军中的一员,不太好说罢了。
组建使者团是安和国的皇太子一力坚持的结果,也是他多次派出太子府的使臣到其他国家去游说,当然,他的时机也抓的很好,刚好是南楚建成大坝之前,他父王将自己气病之后,其他国家还没想到这一茬的时候,他就开始提出这个想法,其他国家从刚开始的冷嘲热讽到后来的全力支持只不过用了十天。
由于这个提议最早是安和国的皇太子提出来的,其他十五个国家的使者在这次议和的事情上隐隐的以安和国的皇太子为首,只是安和国的皇太子非常谦虚,能不出风头尽量不出风头,平时他们议论也好,商讨也好,他从来不说话,就算是问到他了,他也就一句自己还年轻,很多事情都不太懂,就不给大家添麻烦了。
同行的这些人中也确实是安和国的皇太子年纪最轻,他这么一说,不仅没有让其他人觉得这个年轻人没本事,反而觉得安和国的皇太子跟他的父亲不同,是个谦卑知礼、心有成算之人,对他的态度越发好起来。
在接到南楚礼部大臣的通知之后,十六国的使者们都有些愁眉苦脸,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怎么提自己的想法,安和国的皇太子这个时候才开口说道:“诸位,小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使者团中年纪最大的是平越国的摄政王,老摄政王摸摸自己的胡须,说道:“安太子客气了,有话但讲无妨。”
安和国的皇太子站起身,先给其他人作了个揖才开口说道:“这一路走来想必诸位也都看到了,南楚的强大和富庶是让我们眼红,说完全不动心是绝对不可能的,南楚就像是一块肥肉,不想啃下一口来那就不是我们了,但很遗憾,我们这些国家不管是谁都没办法从南楚身上咬下一块肉来,甚至很有可能会被人反过来咬死。
小子认为这应该是我们这些人心里都清楚的事情,并不是说小子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咱们这些人都是肉体凡胎,怎么想都不可能打得过那么多的枪炮,别的不说,就是咱们乘坐的那种车,前面稍微改装一下,开到战场上,都能让我们的士兵死不知道多少。
武力我们比不过南楚,国力也肯定不是南楚的对手,不管是铺路还是征兵,没有大量的银钱支持,我想根本就没办法做得到,南楚虽然府城不多,可到底还是有这么大的面积,咱们从平南府到南江府的这一路上,不管是多么偏僻的地方都有平坦宽敞的水泥路,一大半地方已经安装了路灯,很多人家都已经用上了电灯,听说南楚的科学研究院还在研制其他的东西,也许过个两年,南楚的样子跟现在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再看看老百姓对南楚朝廷的忠诚度,虽然现在他们对我们是非常热情客气的,见到我们去参观都会很热心的给我们介绍这介绍那的,但是,一旦我们表露出一丁点打探机密的意思,他们的眼神立刻就变了,非常警惕而且很愤怒,就算我们后面再解释说是无心的,给他们塞银子送东西,他们的态度都是非常冷淡的。
诸位,你们觉得这种事情在我们自己国家发生的几率有多大,我不敢说所有人都会见到银两就把自己的国家给卖了,但是,面对银子还能不动心的小老百姓真的不多,可南楚的这些老百姓,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他们对南楚的忠诚度都是极高的,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好,是绝对不会允许别人来破坏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继续对南楚用兵,将来保不准会连老祖宗们留下的基业都保不住,我想,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愿意看到这一天,我们来议和就是为了跟南楚化解仇怨,希望大家日后能够和平共处。
这是我们来之前我所提出的八个字,可现在看来,还是小子太天真了,且不说仇怨能不能化解,和平共处这一项就不显示,小子不认为南楚的皇帝会一直任由我们这十几个跟他们打过仗的国家总在他们眼皮子下面蹦跶,南楚人经常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我们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始终是有威胁的。
想要成为附属国,咱们这十多个国家其实不够资格,因为咱们没有任何让南楚羡慕的东西,南楚的这个小皇帝跟他那个好大喜功的父皇完全不一样,我能感觉到,这个小皇帝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什么万国来朝,什么弘扬国威,对他来说还不如所有人给他送银子合他心意,手里头没有拿得出手的资本就想跟人谈条件,如果对方同意,说明他们不是蠢货,就是故意逗我们玩。
他们为什么会给我们安排这么一个行程,为什么在大赫大举进攻的时候不着急忙慌的跟咱们议和反倒是不慌不忙的让我们到处看到处问,为什么不急着见我们,他们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让我们自己感受感受南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不是我们能够欺负的国家,他们会不会任由我们得寸进尺。”
平越国的老摄政王听到这里,感慨万分的说道:“安太子所言极是,没想到啊,没想到,老夫真的是老了,这以后要看你们年轻人的,江山辈有人才出,有安太子这样的领头人,想来以后咱们这十多个国家不会过得太差,安太子,你方才说的我们都心里有数,你直接说吧,你觉得咱们现在怎么做比较好?”
安和国的皇太子很温和的笑了一下,一字一句的说道:“认输,认罪,请求并入南楚版图,成为南楚的府城。”
此言一出,引来一片哗然,文臣们还好,武将们直接怒了,这对他们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武将不能够开疆拓土也就算了,反过来还要把国家拱手相送,他们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安和国的皇太子也不恼,就算是被人指着鼻子怒斥也是表情温和的看着对方,而文臣们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开始很认真的考虑安和国皇太子的提议,越想反而越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只有这样才能顺理成章的享受南楚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果他们不是一家人,南楚的皇帝除非是脑子坏了才会同意把那么多的好东西送给他们。
第359章可怕的蛙人
使者团这边议论的热火朝天,熊若杉、李若松和成栋也连续几天都在跟林天恒商议如何应对蛙人,海军出状况的时候成栋和李若松都在南边,并不清楚具体经过,便细细的跟林天恒问了一遍。
南楚的海军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船舰的数量达到了三十七艘,其中有十二艘是经过改造使用石油为动力的船,这十二艘里又有两艘为钢铁结构,这种船体钢是四年前发现的,一经发现立刻就被用来改良海军船舰,靠着这些石油动力的船舰以及二十五艘帆船,南楚的海军硬是把楚江变成大赫跟南楚之间不可逾越的天堑。
这道天堑不止让南楚的老百姓感到安心,也让大赫的军队感到恐惧,在大赫跟南楚海军数次交手之中,南楚海军都以绝对优势取得了胜利,大胜仗的次数多了,官兵们的自信心开始迅速膨胀起来,对敌人的警戒心也逐渐下降,总觉得只要有这些船舰在,他们南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出事的船是十二艘石油动力的船只之一,皇家舰队三号船,虽然不是钢铁结构的舰船,但是其配置在海军的三十多艘船舰中算得上是顶尖的,船载大炮就有二十七门,船上的官兵数量多达三百余人。
出事的那一天是个天气很好的日子,大赫的士兵盯着皇家舰队三号船已经有半年多了,他们发现虽然南楚的士兵警戒心还是有的,但是那种防范意识随着安全往返次数的增多,船上官兵们的警惕心在不断降低。
那天上午,皇家舰队三号船在楚江靠近大赫这一边的中心岛上靠岸,船舰靠岸之后,船上不少官兵都跑到岛上去游玩,这几年下来,这个岛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亲近南楚的,南楚的船舰也经常在这里进行补给,比如淡水和食物什么的,船舰上面倒是按照要求留下了警戒哨,武器射击位也留了人在那里把手,但其实只是外紧内松,看着好像防守极为严格,其实这些人的眼神都是涣散的。
岸上负责观察的大赫士兵已经在岛上生活了一年多,这半年多他们没做别的事情,就是在观察皇家舰队三号的规律,按照他们的记录,皇家舰队三号船战时是攻击船,平时是负责运输武器弹药的,根据南楚军队的补给规律,这一次他们船上运送的东西应该是武器弹药,且应该以炮弹、子弹和手榴弹这一类的武器为主,大赫决定一举拿下皇家舰队三号船,并且把时间定在第二日的凌晨。
大赫士兵先是伪装成岛上的居民,借着给船舰上的官兵送食物和淡水的机会乘坐车辆进入南楚在岛上的军港,卸下车上的食物和淡水之后,隐藏在货物中的六名大赫士兵趁着夜色悄悄藏在港口里面,并没有随着车辆离开。
到了提前定好的时间,六名大赫士兵换好衣裳,乘坐一艘小舢板在夜里无声无息的接近皇家舰队三号船,当进入皇家舰队三号船的警戒范围时,六名大赫士兵下了水,按照之前侦查到的情报找到了皇家舰队三号船的动力舱位置。
这个位置是大赫士兵用了很长时间才打听出来的,在盯上皇家舰队三号船之后,他们就用了不知道多少种方法希望能够从南楚士兵的最终打听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可惜一直没能成功,直到两个月前,有个南楚士兵在岛上喝多了酒,这才被人给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