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_唐谜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49(1 / 2)

“是啊萧相……”其余重臣忙不迭附和。

萧嵩只是双手交握与身前,不言不语。

裴光庭又看向一侧的左相韩休,道:

“韩相,您说一句。”

“老夫既然来了,今日自然是不会轻易走了。”韩休沉声道。

“好!今日有韩相这句话,就算拼了性命又如何,必见陛下不可!”工部尚书裴耀卿道。

张九龄混在百官人群中,不作声,默然观察着所有人的神情。这些官员,有些是在骊山之上滞留了好久的陪同官员,有些是最近才刚刚从长安赶来的官员。不论是谁,如今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尽快见到陛下,控制住河朔乱局。

此时萧嵩蹙眉开口了:“诸位莫要激动,先容萧某去问一问杨老将军,是否强闯,再做定夺。”

萧嵩上前几步,来到横刀立于阶下、挡住去路的杨朔身前,拱手道:

“杨老将军,局势危及,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了,您若还是如此固执己见,我等全部都要死于叛军刀下。当下之急,是尽快组织起镇压反叛的军队,没有陛下的旨意,我们谁也没有权力调兵。为了我李唐天下,您可再也不能挡在这里了。今日哪怕您固执己见,我等血溅当场,怕也是要硬闯进殿的。”

杨朔却无动于衷,面无表情,不为所动。手上握着的横刀寒光森森,如若强闯,萧嵩丝毫不怀疑这柄刀会毫不犹豫地砍向自己的头颅。

萧嵩叹息一声,道了一句:

“罢了。”

随即面露刚毅之色,掀开袍摆,当即准备蹬阶而上,其后,大批官员一道迈步,向殿上而去。

杨朔及其手下禁军将士已举起手中寒刀,将群臣团团包围,屠刀扬起就要开始一场血腥的屠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有大量奔马之声传来,一位骁勇的白袍战将领着大批的禁军冲破骊山关卡,闯入殿前广场,旋即与殿前杨朔率领的金吾卫形成对峙。

萧嵩大松一口气,笑着对那白袍战将道:

“守珪!可将你盼来了!”

张九龄心中一喜,暗道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张守珪出现,或许是扭转乾坤之关键。

作者有话要说:各路著名历史人物陆续粉墨登场。郭子仪、李光弼,这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良将。

第二百八十二章

白袍战将下得马来,大阔步走近,身上银甲铿锵作响,腰间漆黑刀鞘的大横刀隐着幽冥血光。一张棱角分明的刚毅面庞,鼻直口方,颇为硬朗。唇边一圈蓄髭硬且黑,如他的人一般刚强。

开元十八年,张守珪曾被任命为新任的幽州大都督,赴幽州接手河朔三镇部队。好景不长,就在他赴幽州的次年,吐蕃再次发生变乱,西北无将,张守珪作为屡次抗击吐蕃的大将,再次被抽调前往西北,重入陇西军,自此,幽州的河朔三军全部落入李瑾月手中。开元十九年、二十年,西北唐吐边境,与东北契丹部落均发生战乱。张守珪与李瑾月分别带领自己手底下的部队出击,大获全胜。自此,皇帝没有再往幽州派遣将领,只是维持现状。

作为萧嵩手底下提拔起来的悍将,在与吐蕃议和后,张守珪再次被抽调回长安,随后又被派往西南镇压蠢蠢欲动的南诏国。最近才被抽调回长安,封为辅国大将军,暂时领右羽林军大将军之职。

这一年,老将张守珪已经年过五旬了,历经沧桑,拼杀无数战场,一生保家卫国,到如今,再也不愿见到政权分崩离析,家国动乱。一直在长安城东南方右羽林军大营中练兵的张守珪,这一次没有接到护送圣驾入骊山的任务。而他接到骊山萧嵩传来的消息,要他带兵入骊山勤王,是三日前的事。他二话不说,立刻整顿右羽林军冲上骊山,丝毫没有顾及自己擅自调兵的危险。

如今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将就站在萧嵩身前,单膝下跪,拱手道:

“萧相,末将来迟了。”

“快起来,守珪。”萧嵩急忙将他扶起。

张守珪起身时悄悄抬起二指,按了按萧嵩的手腕,萧嵩眼神忽闪,会意点头。此意为分兵两路,也就是说,张守珪带来的部队不仅仅从正面闯入,骊山背面也有人,眼下正面侵入的部队暂时只能与金吾卫形成对峙,吸引兵力还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一旦后方军队赶上,便可拿下所有金吾卫,右羽林军便会替换所有皇帝身边的侍卫。

萧嵩明白,此时当务之急,乃是写信给远在冀州的忠王和冀州刺史李陌,要李陌看清形势,立刻护送忠王回骊山,掌控大局,太子之位当入囊中。萧嵩身为右相,乃是百官之首,一直以来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但实际上,他确实是忠王的拥扈。

此外,很少有人知晓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邪教的六大祭司中的人之祭司。他会入邪教完全就是一个意外,如若不是当年他在长安想要出人头地却无门无路,有黑袍人声称可以帮助他,他也不会病急乱投医。但是这个黑袍人确实给与了他巨大的帮助,尤其在皇帝对他厌弃,将他贬回陇西前线时,萧嵩按照他的计策大破吐蕃军队,立下大功被拜相,全都是这个黑袍人的功劳。作为人之祭祀,萧嵩要按照黑袍人给与他的时间地点,缴纳供奉。黑袍人要他做事时,他决不能推诿,否则隐藏在他脑子中的蛊虫就会爆发。

前些年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近些年,那黑袍人再也没有来找过他,他屡次自作主张行事,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碍,不由得放松下来。想来这个黑袍人不过是吓唬他而已,也怪他胆子太小,疑心病太重,这些年来屡屡被对方威胁控制,害得弟弟萧垲也遇害了,实属不该。眼下进入了紧要关头,他绝对不能再受对方影响,此时做出的决定,必须完全是他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给忠王和李陌的信他早已写好,一直贴身携带,就等着张守珪的部队一来就发出。如今张守珪的部队已经控制住局面,金吾卫大将军杨朔及他的手下全部被拿下,时候到了。他立刻叫了一名右羽林军的传讯兵来,将怀中装有两封信的信筒交到他手中,道:

“即刻送往冀州李陌手中,不能有片刻耽误。”

“是!”

可是令他吃惊的是,那传讯兵刚跑出去没两步,忽然不知从何处发出一道冷箭,呼啸着洞穿了那传讯兵的头颅,那传讯兵哼都没哼一声,倒地而亡。

萧嵩倒吸一口凉气,急忙扭头寻找箭矢发出的位置。张守珪的反应也很及时,大吼一声:

“盾兵,列阵!”

当下右羽林军中手持盾牌的步兵大量涌出,将群臣包围在内,盾牌抵挡在外围一圈。刀斧手依旧拿着刀斧在外围严阵以待,由于他们还控制着金吾卫的人,故而没有办法进入盾兵保护的阵地之中,不过他们控制的金吾卫却成了他们的盾牌,短时间当无碍。

张九龄挤在慌乱的群臣之中,被围在盾圈之内,进退不得。炎热的天气使得他汗流浃背,厚重的官袍罩在身上,让他无比气闷。群臣惊慌失措,若逆流求生的鱼群一般挤在一起,四处都是汗水和惊呼,骄阳映照在头顶,张九龄只觉得一阵一阵的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