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里一瞧,一个粉雕玉琢的八岁哥儿拉着六岁大的小哥儿,迅速往屋里跑。
“大哥我们不去啦!”
站在门口的少年郎,正是叶君书。
而此时此景,已经发生好几次了。
叶君书无奈,他心疼孩子们闷在家里,只是偶尔去村里逛一圈透透风,就想带他们到县里走走。
奈何孩子们不配合,路哥儿不知怎的,一直不愿意去县城,一点儿小孩子的好奇心都没有,勤哥儿倒是有点想跟,但是路哥儿不让他去。
所以勤哥儿最后也不去了。
小山倒是想跟,奈何双胞胎需要看顾,只交给路哥儿和勤哥儿他们也不放心,叶君书只好想着等哪天让明阿姆带小山去看看,他留在家。
叶君书一人往村口集合点走去。
今天是赶集日,他去到时,已经有好多乡亲在那里。
他刚走过去,就有人打招呼。
“舟小子,又去县里啊!”
“是啊!”叶君书笑着应道。
自出孝后,叶君书隔个几天,就到县里直接买好多肉和猪骨头,天天熬汤吃肉补身体。
虽然叶君书一直致力于让孩子们吃饱,但到底没什么营养,三年下来,孩子们除了脸上的两坨小小婴儿肥,其他地方都瘦瘦小小的。
虽然这是村里孩子们大多数的状态。
但却让叶君书心疼极了。
在他看来,孩子就要白白胖胖的才可爱。
补了这段时间的汤汤水水,兄弟几个的脸上总算有了红润的气色,小身板鼓起来了,还拔高一小节。
叶君书深有成就感,更加积极的投身喂养事业。
他自己这段时间营养也跟上了,身高蹭蹭蹭往上长,晚上睡觉时,还能听到骨骼咔嚓作响的声音,全身关节酸痛不已,辗转难眠。
叶君书对自己的身高怨念已久,如今开始发育,自然重视,营养和运动都足足的。
所以才不到一个月,他的衣服袖子都短了一截。
叶君书这次赶集,还准备买些布回来,请明阿姆帮忙做两身衣服。
这次胡老二家的也在,他看到叶君书的背篓似乎颇有分量的样子,小眼睛一转,尖声说道:“舟小子啊,这次去县里卖的什么野物啊?你一次能卖多少钱啊?”
叶君书笑眯眯地,温和道:“没多少,我是帮李叔送去的。”
胡老二家的还待细问,一旁的叔姆伯姆们就七嘴八舌说了,“人舟小子卖多少关你什么事?又不碍你什么,怎么就这么多事呢?”
“我这不是关心舟小子吗?万一被无良商家骗了咋办?”胡老二家的讪然。
“嗬!我也关心关心你家啊,胡老二前阵子不是去打工回来,拿了多少钱回来啊?”
“就是,拿了多少啊?”
胡老二家的被哽得说不出话来。
叶君书笑眯眯的不说话,听听村里的八卦,因为人太多,这辆牛车也轮不到叶君书来坐,汉子们和一些年轻的哥儿都是走路的,一大群人聊着天走路,倒不觉得路远。
和乡亲们一起去到县城,大家三三两两的结着伴散开了。
叶君书一人独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