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终于停在县城的客运站,乘客们在沉默中各自离开。邹浩走上街头,环顾四周。这座县城给人一种十分封闭的感觉,周围被群山环绕,街上的建筑和人们的穿着,似乎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我们得去老校区吧?”邹浩打开手机地图,却只能搜到新校区的地址。
邹浩决定学学许大爷的那一招。他走进客运站旁边的小卖部,买了一瓶可乐,结账时顺便问老板:“请问您知道县中的老校区在哪里吗?就是08年之前的校区。”
头发花白的老板原本坐在藤椅上,专心致志看着戏曲节目,一听到邹浩的话,突然警觉起来,两道锐利的目光猛地刺向邹浩:“你有什么事吗?”
“我……我只是想去看看……”邹浩连忙解释。
“没得啥子好看的。”老板冷冷说,视线在邹浩脸上停留了好一会儿,才又猛然撤走,继续看着那台布满雪花的小电视。
邹浩走出小卖部,想找家餐馆吃饭,越走越觉得县城的气氛很奇怪。“李一帆,这里到底哪里不对劲?”
话刚说出口,邹浩突然醒悟过来——这里没有县城该有的热闹和喧哗。店员,顾客,路人,邹浩目之所及,没有一个人在正常说话,所有人都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像在彼此交换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整座县城里弥漫着窃窃私语的声音,像一万只苍蝇同时嗡鸣。
“别回头,”李一帆突然说,“我们被跟踪了。”
不远处,服装店的橱窗里,摆着一个镜面的银色圆球。邹浩走过去,借着球面的倒影观察四周。站在街角报亭前看报纸的那个女人穿着一件浅绿的羽绒服,看起来有些眼熟。邹浩回想起来,大巴车曾经在途中停下许多次,上下旅客,这个女人是在一座桥头上的车。因为这件衣服的颜色很特别,所以邹浩下意识地多看了几眼。
邹浩的视线继续在人群中搜索,认出的身影越来越多——正在垃圾桶中寻找塑料瓶的那个背着竹背篓的老太太,在大巴车上也带着同样的竹篓。正在和清洁工人攀谈的男人,是那个开车莽撞的大巴司机。还有那个喝斥他们的中年男人,正在街对面的早餐铺里买豆浆。还有讨价还价的大婶、挑选手机的年轻人、看人下象棋的大爷……他们都在假装做着毫不相关的事情,视线却不时看向邹浩所在的方向。
邹浩突然感到毛骨悚然——整辆大巴车上的人,全部都在跟踪他。
第36章山城诡事4
咻——
一支飞镖贴着邹浩的耳朵飞过来,“啪”地一声击中他面前的玻璃。玻璃表面被砸出一个小坑,粉末四溅。
“你没事吧?”李一帆忙问。
邹浩吓了退后了两步,摇摇头。“没事。”
“你把飞镖捡起来看看,上面好像写了什么东西。”李一帆说。
那支飞镖静静躺在地上,黄色的塑料镖翼,看上去十分普通。邹浩捡起来仔细检查,才发现上面用铅笔写着浅浅的字迹:三龙巷74号。邹浩不敢回头,用手指抹去字迹,将飞镖扔回地上。
“我们去看看吗?”其实问的时候,邹浩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去吧,”李一帆果然和他想的一样,“他这么谨慎地把信息传过来,应该和他们不是一伙的。”
李一帆打开手机地图,跟着导航路线在县城中穿行。拐过街角时,他用余光偷偷往后瞄,那一大群黑压压的尾巴果然全都跟在他身后。
平整的马路很快分出一条不起眼岔路,邹浩顺着手机的指示拐进去,看到三龙巷的瞬间,忽然明白了投飞镖那个人的用意。
这里原本是一片山洼,现在却因为县城的发展,简满了高低错落的房屋。地面上一共有五条巷道,将这些房屋彼此连接。由于地形崎岖不平,每一条巷子都忽高忽低,彼此交织,编织成一张复杂的网络。
邹浩沿着三龙巷的石阶往下走,跟踪者们面无表情,陆陆续续地走了下来。邹浩飞快地转入另一条小巷,身后的建筑立刻挡住了跟踪者的视线。
“往左走,再往左走。”李一帆不停给他指示。
邹浩在迷宫般的巷子中一路小跑,不时回头确认,跟踪者的身影时隐时现,但没有人追上他。
“就是这里,到了。”
眼前是一栋上了年头的两层小楼,透过门洞,能看见中庭的花园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打理,杂草丛生。
邹浩没有时间迟疑,立刻走了进去。他登上二楼,楼梯旁的墙壁上布满井字形的镂空。他趴在上面看了一眼,那个戴眼镜的男人正好从小楼门口走过,并没有发现他的行踪。
邹浩松了口气,这才踏上走廊,开始仔细观察眼前的建筑。这是一座口字型的小院,四面都修着楼房,彼此连通,中间空出一小块空地。这里似乎荒废已久,房间木门上的红漆早已斑驳不堪,窗台上落满了灰尘和昆虫的尸体。
“这里有人吗?”邹浩问。
“没有,”李一帆说,“他应该会用别的方式联系你。”
邹浩试着去推其中一扇木门,门板竟然整个向后倒去,伴随着一声巨响,激起满屋灰尘。
这是一间会客厅,沙发彻底被灰尘覆盖,看不出本来的颜色,花盆里的植物也已经只剩下一丛枯枝。墙上挂着一张放大的全家福,却不知被谁泼上了鲜红的油漆,遮住了每一个人的脸,宛如凝固的鲜血,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
“嘀铃铃铃——”
桌上那台布满灰尘的红色座机毫无预兆地响了起来,邹浩吓得打了个激灵。
“接吧,感觉没什么问题。”李一帆鼓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