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目标也不错,你要是来长江中下游综合服务中心,就来找我。我跟人合伙开了个农场,你要是不嫌弃,可以在那里暂时过度一下。”
梁良子只是诉说自己的理想,没想到还能找到工作,他立刻点头,脸上露出大大笑容,“当然不嫌弃!小禾你那农场在干什么?我没有什么文化,只有一把死力气,我去行吗?”
“没问题,农场只是种田而已,只不过种的东西多了些。你去的话,不用另外适应,应该能立刻上工。”
梁良子在家务农惯了,有一把力气,完全不会偷奸耍滑,曹域明今年要种茶籽树,现在还没招到人,缺人手缺得很,把他介绍过去正合适。
许鲸唯一要顾忌的就是这么做会不会伤了朋友情分,毕竟朋友和普通员工还是有区别,布置任务的时候有时候要多留个心眼。
梁良子完全不介意给朋友打工,他紧张地问:“那你们现在还缺人手吗?我要是现在去,行不行?”
许鲸笑他,“不留在家里种田了?”
按理来说,现在已经开春,每个家庭都制定好了年度计划,现在出去打工可能会耽误不少事情。
梁良子有些不好意思,“才开春,还没有种下去,要是去打工的话,我就让我爸妈退掉几亩田。反正我家本来种的田就不多,就算我不在,我爸妈也能搞定。”
他充满希冀地看着许鲸,“小禾,怎么样,你让我现在过去吧,我一定会好好干活。”
他还记得许鲸描述的外面世界,飞车、高楼、手机,每一样东西,这个偏僻地区都不可想象。梁良子蠢蠢欲动了很多年,一直想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许鲸看着好友脸上那希冀的表情,心中柔软,“当然可以,你要是确定好了就跟我说,我帮你买火车票,到时候你按照我给的地址找过去就行,要是有什么不会的地方,有人会培训你。”
梁化禹也道:“良子你什么时候去,我跟你一起去坐火车,我们互相搭个伴。”
梁良子眼睛里蹦出亮光,“我晚上再告诉你们,等我跟我爸妈说一说,要是赶得及,我们明天出发也可以。”
许鲸笑道:“不用那么急,我等你,你把家里的事交代好了再说。”
梁良子露出开心的笑容,一口大白牙非常明显。
第155章丰收
许鲸答应梁良子后立即给曹域明去了封信,跟他商量这事。
这么多年来,许鲸第一次安排人到农庄上工作,曹域明答应的很快,回信让梁良子尽管去,就算不适应农庄的工作,他也能给安排别的工作。
许鲸和曹域明勉强算一起长大,对彼此的性格都很熟悉。曹域明能说这句话,许鲸放下了一大半的心,转天就把地址给了梁良子,又给他具体的交通攻略,让他收拾东西去长江中下游综合服务中心。
他们的农庄有员工宿舍和食堂,梁良子不用担心吃住的问题,务工成本也比较低,就算万一有什么事,他不想在外面打工了,收拾东西回来也损失不了多少。
梁良子家原本还不怎么乐意他去打工,一听说是许鲸介绍的门路,心中立刻同意,他们对许鲸可比对自家不靠谱的儿子放心多了。
如广大淳朴父母一样,梁道厚他们对于即将远行的儿子,除了细细密密地帮忙收拾行李,给够路费之外,又仔细交代,让梁良子多做事少说话,不要吝惜力气,该帮忙的时候就帮忙,学会看人眼色。
梁良子在仁源生活区最亲厚的三个小伙伴,现在只有梁爱光还留着仁源生活区,其余两位都奔自己的前程去了。尽管大家各有前程,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对前途也充满了干劲。
J省在全国属于偏南,水热条件比较好,一年可以种两季稻到三季稻。
许鲸测试过温度条件后,让仁源生活区的人提前准备播种,他们这次要精耕细作,不提前播种,可能来不及。
水稻得先育苗,许鲸带领所有参与三代抗W射线水稻的农民开了个会,要求大家保证种植条件,尽力抽出时间和精力优先种植他们这批水稻。
这批水稻还属于实验性质,种植所得归农民,许鲸他们只要数据,如果后续需要种植成果,他们也可以用经费购买一部分。
农民种植这批水稻,从肥料到农药都能得到补贴。仁源生活区这个实验基地有许鲸在,上面给物资给得很足,每家的肥料都能足额拿到手。
许鲸从不克扣这些东西,拿到肥料后赶紧让农民施底肥,准备种植。
得到种植机会的农民对这些水稻十分重视,基本上许鲸说什么,他们做什么,很少有人偷懒。
梁爱光作为许鲸的朋友,没少帮忙调和双方的事宜,有梁爱光在,许鲸他们和仁源生活区合作得很顺利。
三月末,春雨绵绵,一块块水墨画一样的水田分布在仁源生活区的郊外。大家戴着斗笠,冒着细雨,赶在稻秧长起来之前把秧插下去。稻秧长高后抗风能力比较差,容易被折断,现在不插好秧,晚几天他们的损耗将会大大增加。
许鲸他们一边查看种植情况,一边记录实验数据,还得继续做优化三代抗W射线稻种的实验。
许鲸和守望号上那个研究所的合作也没有暂停,那边给了许鲸不少资料。许鲸已经有思路,估计在今年年前,他就能把四代抗W射线水稻给开发出来。
上面对他们这批水稻很重视,这几乎是关乎到国家发展的重大进程,政府对这边的关注度一直很高,专家来了一茬又一茬,试图获取点实验资料。
许鲸他除了要带领手下的团队做实验之外,还时不时要出去开个会,汇报这边的种植成果,也听听全国各种植小组的报告。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许鲸和仁源生活区的合作都很令人满意,可能双方都是熟人,他们之间的合作不像其他小组那样状况频出。
有些小组和农民合作得不好,农民嫌他们多事,不肯按照要求种植,有两个小组因此还停止了实验,收回了稻种,连实验点都撤了回来,另外找地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