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_小小之城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8(2 / 2)

周三晚上,我们参加了禅学社的迎新仪式。

迎新仪式就在文学院一层的小阶梯教室举行,来的人不多,新人有十多个,师兄师姐来了七八个,杜教授也特意出席。

仪式开始前,每人发了一杯禅茶,闻着清香悠远,入口顿感心胸宁静。禅学社社长周阳明师兄给大家介绍了禅学社的各种情况。我闻着茶香,思路早已不知神游到何处,唯一感兴趣莫过于去寺庙的禅修了。

之后,师兄让大家静坐三分钟,倾听自己的内心。这三分钟的时间,我的思绪从生物学的进化论开始,从远古的猿猴联想到现代自己,从记事起的童年到现在的大学,从故乡的小院到小城的校园,仿佛在时空轮回中,进行了一次旅行,这也许就是心静的力量。

我想不明白的是,在我还是一只猴子的时候,似乎很快乐,我和静姝在老家的院子里,尽情地玩耍,而进化成了现代的人类,反而失去了简单的快乐,连向静姝表白的勇气都没有了,但是转念又一想,倘若真要回到远古时代,静姝就只能属于肌肉强大的猴王,那像我这样身体瘦弱的人,岂不是更没有机会了?我开始觉得沮丧,院子里的那只静姝猴子,也转眼就变成了村里留着鼻涕的翠花。

杜教授给新成员上了第一节课,关于禅的基本知识和修禅的意义等,通俗易懂。课毕之后,杜教授邀请大家周末去他家里做客。

周六下午,我和静姝一起,去了杜教授家里,同去的还有几个新同学。杜教授的家就在学校旁边的家属区,就在黛山脚下,一片七八十年代的老建筑,墙皮脱落严重,墙面因为常年的潮湿,变得暗黄,甚至黑褐。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一段水泥台阶,路边杂草很多,路面上青苔从石头里长出来,斑驳陆离,路的两边摆放着一些菊花盆栽,把整条小路装点的情趣盎然。

路边的石凳上,座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安详地眯着双眼。我知道他是学校里一位知名的老教授,我们毕恭毕敬地走了过去,生怕影响了教授的沉醉时光。

杜教授家在顶楼,没有电梯,我们爬楼梯上去,楼道内阴暗杂乱,而进去杜教授家里却是别有一番天地,屋内和阳台上摆放着各种绿植,有铁线莲,绿萝等。屋内家具古色古香,极具韵味。靠阳台的一面立着一个大书柜,里面都是一些线装古籍,蜡黄的颜色显得房间很有书香气,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佛教书籍和古文经典。最顶端的格子里摆放着一尊佛祖像,更显神秘庄重。教授的书桌也是红木色,桌面上摆放着玉山的雕塑和紫檀木的笔筒。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显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神灵,又损害了这份庄严。

杜教授跟以往一样,侃侃而谈,思路敏捷,热情高涨。从西方哲学史到东方文明,从佛教到儒家学说,他总是能引经据典,答疑解惑。静姝虔诚地听着这一切,我有时听进去了,有时又不知神游到何处,总觉得有些压抑。

作为一名生物系的学生,我知道是生物进化论本质上解释了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诸多现象,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进化生物学更是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又名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宗教神学没有任何关系。

临走之时,杜教授又送给我们两本书回去读,一本是《心经》,一本是《金刚经》。

从杜教授家里出来,静姝显得很激动,在他眼里,杜教授俨然成了自己的精神导师。静姝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翻书,她转身对我说:“这两本书咱们一人一本换着读吧。”

我拿过一本《心经》在手里,翻开一看,不知所云。

“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先拿着读,读完给我讲讲就行了,我这人愚钝,看不懂。”

“其实很容易读的,只要你静下心来,肯定读的进去。”

我看到静姝认真的样子,突然感到害怕。原本我们上课也好,学习也好,听讲座也好,我一直以为就是课余之外的兴趣爱好,纯属好奇心作怪,不会深入进去,可看到静姝认真的样子,不免有些担心。

太阳西斜,秋意渐浓,时光静好。静姝想买书,我们就决定去市里的新华书店。从学校到新华书店可以搭乘两元钱的空调车,人多拥挤,开着空调也很闷热。我站在静姝后边,双手抓着把手,尽力在前方给静姝腾出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沿途要路过一座大桥,桥下面就是混浊的大运河,一条条运沙的船航行在河面上。

书店在市中心,离学校并不远。我们下车后,沿着一条长满梧桐树的街道,前行了大概二百米,就到了小城最大的书店。书店入口处,站了一排同校的学生,手里都拿着一张纸在胸前,上面写着“家教”二字。

偶尔会有带小孩的父母停下来,咨询一些问题。运气好的,当下就谈妥了,运气不好的,多来几次,也都能找到一份家教的工作。

我和静姝开玩笑说:“要不要我们也找个家教的工作呢?”

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打定主意也找个家教来挣些生活费。

“家教这么好找吗?”静姝随口问道。

“好像是的,据我了解,小城特别注重教育,听说小城籍贯的院士都上百位了。”

“这么厉害啊?”静姝似信非信,径直往前走。

进入书店,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坐在地上看书,到处都是孩子和陪同孩子的父母,很少见到像我们一样的同龄人。

书店一共四层,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我们沿着文化艺术类的书架,漫无目的的闲逛,看到喜欢的就停下来翻翻。静姝对哲学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她拿着一本《哲学通史》,翻了很久,又开始翻看黑格尔,之后,静姝又拿起一本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我问她是否喜欢张爱玲,她说非常崇拜林徽因,却又可怜萧红。

“同样是才女,却因为性格不同,选择不同,人生道路也迥异。”

“但是他们都是精彩的人生啊。”

“人生受尽苦难,最终换来内心的平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你相信极乐世界吗?你肯定不信。”

“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那是因为你还年轻。”

“你也不老。”

“我心已死。”

静姝的悲观情绪常常让我感到压抑,而又产生爱怜之情。如果穿透她的眼睛往深处看去,里面就是北冰洋。

随后,我们逛到四楼的文化用品区域,我挑选了一支毛笔和一本赵孟頫的字帖。这时穿来了一丝古韵琴声,在里面拐角处的有一个老师在弹古筝,他年约五十,面目沧桑,头扎发髻,颇具仙风道骨。悠扬的琴声,引来观者驻足,老师的技法更加出神入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