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师父。”小春狠狠喘了两口气,认真点点头,又颠颠地跑出去了。
宋煦追着他的背影直到看不见,转过头来感叹道:“别说你和石钦差了,就是我和小春比,我都从没觉得我更厉害。小春比我强的地方太多了,他执着,认真,下定决心要做的事几乎不会因为偶尔的懒惰而中途放弃。我是比不上的。”
莫世安喝了口茶,想起石尽云,默默出了会儿神。
宋煦:“至于石钦差的自责,估计也不是非觉得你弱他强,只是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吧。你别急,多缓几天就好了。追根究底都是什么破山匪的错…………都什么人啊,猪狗不如!”
说起这个,莫世安回过神来。
“对了,有个要事要跟你们说。也是他那边传来的消息——和平关确实危险了,上月连传几封急报进了京。圣上与朝堂争论数日,最终决定派韩小将军带着他家三万西军,临时编进勇武军,增援和平关。”
宋煦也严肃了神色。
“六日前,这位韩小将军才在永城晃了一圈,大家都知道了,也看到了勇武军的旗帜。关外……已经这么不好了吗?”
莫世安担忧道:“但愿还没那么糟吧,但我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份预感,在不久后成了真。
☆、第63章
战火无声无息的蔓延,恐慌从某个不知名的小县城燎原般燃烧起来。
灾难□□裸地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迟迟不肯落下,大面积的田地荒芜。饥饿,终于带来了死亡。
遮羞布一旦被燎起一个火星,就再也扑不灭了,大量灾民开始往城镇移动,各地官府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与饥荒相对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蠢蠢欲动。
韩小将军到达和平关,带来强壮的兵马,却没能阻止异族的入侵。就在饥荒全面爆发的第二天,和平关被破。
“永城的粮店已经没有粮了,城门外的安置点听说有官府施粥。但那边太乱了,我没敢再靠近。”
原山去外面晃了一圈,回来时脸色凝重。
宋煦与莫世安对视一眼。
“幸好,我们当初也跟着收了粮。”
莫世安来到北方,第一件事就是问这边的粮食收购情况。幸好,各个据点的负责人不是草包,在联系不上高层的情况下,尽管价格走高,仍坚持收购了大批粮食。
宋煦在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他之前跑去久城,打点其中各个环节,顺便给莫世安送信。等莫世安被石尽云送来时,收购大潮几乎已经过去了。
前几天,饥荒还没彻底爆发的时候,几方敲定了各城防灾粮食的数量。如果不是突然的暴动,这批在路上的粮食已经快要到久城了。
但现在,他们不敢冒风险继续运送。而城门紧闭,消息都不好往外递。
宋煦他们家有井,尽管最近水位有所下降,但供他们一家吃喝是没问题的。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近日不得不大门紧闭。
和平关被破的消息,就是在这时传来——永城里头也开始乱了。
小春忧心,动不动就爬上墙头朝外面看,生怕看见一群眼如铜铃口如血盆的异族骑着马来放火。
宋煦不得不在下面朝他喊:“异族真的不长那样!”
事实上,永城离和平关还有三十多里路,胡人铁骑也没有那么勇猛。
韩小将军受伤退走是真的,那些胡人先锋还没来得及再接再励,就又被打了回去。
宋煦心中也有一点慌,但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他索性把百无聊赖的常弥搬到小院石桌前,教他算术。
常弥高兴极了,刚跟着宋煦念了一会儿乘法口诀表,陆陆续续又吸引了四个大人。
莫世安也没听过这种口诀,细细一想,觉得十分精妙。
宋煦索性弄了块大石板,用炭条画了阿拉伯数字,客串了一回小学学前班老师。
小院里莫名开始书声朗朗,各种不同的声线一起跟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常弥是真的对数字敏感,率先把口诀背会了。他最近经常跟柱子在外面玩,两人已经建立了孩子之间的初步友谊。今天不能出去,他总觉得有点心痒,忍不住问宋煦道:“父亲,为什么我们不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