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开始掰指头:“京里面李家,程家,方家,卢家,莫家……”
说着说着又叹气:“唉,可惜陛下如今更信道教方士,要不然我们护国寺……”
顾如琢脸色微变,制止了小和尚:“这话可不能乱说。”
小和尚被提醒,也面色煞白地住了嘴。
他们如今到了一个偏僻处。顾如琢弯下腰:“小和尚,我跟你打听一件事。你能不能不要告诉任何人。”
小和尚还挺不好糊弄:“那得看你想问什么。”
顾如琢和善道:“就一个特别小的问题,你随口就能答我。”
“我刚刚听你说,皇后母族卢家,也在护国寺供了灯,对吗?”顾如琢声音微低,“我想问问,那里面,有没有一盏给卢见素的灯?”
小和尚挠挠头,他还挺喜欢这个年轻施主的:“这个我不清楚。我没留意,你要是真想知道,我去给你看看。”
小和尚答应了帮顾如琢看看,转身离开了。
顾如琢站在原地等他。
一阵脚步声突然从身旁响起,顾如琢猛地看过去,脸色微变。
一个女子缓步从一旁的灌丛后走出来,她今日穿了绿色的裙衫,站在灌木后,顾如琢完全没有注意到她。
三公主神色冷凝地看着顾如琢:“这可真是太巧了。”
“本宫就是想问问,小顾大人闲着没事,打听卢家的事做什么?”
第38章状元郎和他的糟糠妻38
顾如琢最初确实慌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公主上次是去买点心,这次是来吃素斋?听闻公主喜好金玉,出入必仪位开路。如今一看,果然传闻不可轻信。”
她若是穿的锦衣玉带,摆的公主仪位,顾如琢绝不可能发现不了她。她一身素淡衣裳,独自一人出现在这护国寺的偏僻后山里,甚至身边一个婢女也没跟。他心中有鬼,她也未必光明到哪里去。
女子冷声道:“是本宫先问你的话。”
顾如琢淡定道:“之前整理卷宗,看到卢见素大人死后,曾得‘文忠’二字。后面二十年,再无人能得如此谥号。微臣心中仰慕,便想为卢大人点一盏灯,聊表心意。但微臣不太懂这个,怕有什么忌讳,故提前一问。若是不小心惊扰了公主凤躯,还望公主恕罪。”
三公主原本神情非常尖锐,她闻言突然怔了一下,渐渐有了笑容:“小顾大人,你这个人实在很会说话。本宫今日心情不错,就提醒你一句。这人想要活得长,好奇心就不能太重。”
她当然不信顾如琢的这番说辞,可就冲他今日这番话,冲他话里对那人的推崇,她穆云升愿意给他一个面子。
“微臣谨遵公主的教诲。”
顾如琢低着头的时候,注意到三公主的鞋跟处,沾着什么东西。
那日在点心铺遇到三公主之后,顾如琢也留心过她的消息。
这位三公主,在朝野之中,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她生母出身极卑,名声不显,她却极受帝宠,当年嫁了大皇子一脉的一位心腹。后来丈夫病逝,她便一直守寡。虽然是守寡之身,她并不低调,反而性情奢侈,喜锦衣玉食,出行动辄仪位开道,耗费巨大。有不少臣子弹劾她,但陛下宠爱她,现在最得势的大皇子也维护她,最后都不了了之。好在她虽对陛下很有影响力,却一心玩乐,除了偶尔帮大皇子说说话,并不怎么插手朝局,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这样一位公主,怎么可能亲自去一家小胡同里的点心铺买点心?又为什么一身素装,身无钗环地出现在护国寺呢?
她是,偷偷来见什么人吗?不对,这一身打扮,更像是偷偷来拜祭什么人。
三公主似乎今日真的心情不错,她眼中难得带了一点真诚:“顾大人,你年少才高,又得父皇的青眼,只要踏踏实实做事日后自然前途无量。可若是掺和进什么不该掺和的事,也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蚂蚁罢了。没事在家陪陪娘子,读读诗书,不是挺好的吗?”
顾如琢躬身道:“多谢公主的教诲,微臣定会铭记于心。”
公主远远看到那小和尚回来了,她耸耸肩:“希望你确实能记在心里。”
这年头,有才华的人很多,但恃才傲物或浮躁莽撞的人也很多,大部分打起个水花就沉了。这位小顾大人看着还挺顺眼的,希望他是个聪明人。
顾如琢目送公主转身离开,然后走了两步,弯下腰,悄悄将什么东西收进了手心。
小和尚蹦蹦跳跳地从后面过来:“施主这是做什么?”
顾如琢自然地直起身体:“没什么,鞋不太合脚。”
小和尚高兴道:“我去看过了,卢家供着的灯里面,是有个写着卢见素牌子的灯位。不过不是一盏,有三盏。”
是卢见素夫妻,以及他们的孩子。为去世的亲人供灯,少有一供二十年的,除非是横死。所以,至少卢见素并未被卢家驱逐。卢家是太子母族,他应该和太子是站在一起的。很可能,就是为了太子死的。毕竟二十年前,应该正是陛下厌弃太子,太子日渐式微之时。
顾如琢和小和尚边往回走边聊:“小和尚,我看寺中满目青葱,难道就没有赏花之地吗?”
“有啊。寺中有不少花的。最出名的,就是前山的莲花池,好多人都来求;在后山,有大片的野山茶,不过这会儿也谢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