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国公府住了这么久,她才渐渐想起来,她也是爹娘疼爱的女儿,再要她回去太子府,她其实是不乐意的,娘家人肯为她出头,她很感激,只是按她这种情况,穆承澜又是太子身份,和离恐怕很难,她只怕会连累爹娘,连累陈国公府。若是太子肯休妻她也认了。
和离和休妻可不一样。陈国公冷笑:“皇上都说了,你是受害人,为何要他休妻,既过不下去,当然是和离,再把吟月要回过来,带在身边。你放心,有爹在,必有办法让你脱离苦海。别说就你和吟月,多几个人咱家也养得起。”
杨氏自是信她爹的,点点头应了下来。
陈国公府是陈国公本人做主,几个儿子与杨氏打小关系也不错,得知杨氏遭遇,全都义愤填膺,陈国公带着儿子们去太子府叫门,要穆承澜答应与杨氏和离。
穆承澜好歹是一国太子,被陈国公这么闹上门,面子里子都丢光了,他本也不是十分沉得住气,阴着脸便让张公公撵人。陈国公的儿子们也不是吃素的,大概平庸惯了没什么长处,个个养得膘肥体壮,张公公一时竟请不动,正与陈国公说着好话,不知谁喊了一声,两边推推搡搡动起了手。
陈国公有些心机,提前给儿子们说好了,只许挨打,不许动太子的人,他要的就是太子纵仆行凶的铁证,太子府一片混乱,这时礼部尚书顾珍恰巧到了。
顾珍受顾琰所托,这几日都会过来探望,顺便指点一下太子。前阵子睿王、睿王妃有伤风化,皇帝只罚俸了事,私下却赞睿王与睿王妃琴瑟和鸣,相比之下,太子与太子妃就显得有些凄凉。现如今皇帝的好感对太子很重要,顾琰以为,太子当尽快把太子妃接回府好好安抚,皇后做了蠢事,总不能再叫太子寒了陈国公的心。
顾琰想得固然没错,可是陈国公已不满到了极点,顾珍到达太子府时,场面一度十分混乱,顾珍好容易找到了张公公,得知陈国公竟是想让太子妃与太子和离,那还了得!太子身边净是些下人仆从,没法与陈国公对话,顾珍便自告奋勇前去说和。
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杨氏有个弟弟,头脑略简单了些,得了亲爹告诫,不得动太子的人,可是顾珍明面上不算太子的人,是惠安侯府顾家人,顾珍姓顾,而害杨氏的皇后以及太子侧妃也姓顾。这个弟弟怒不可遏,当即抡起铁拳一顿胖揍,要给姐姐出气。
顾珍还没来及说一句话,便“哎哟”一声遭了打,脸肿得老高。陈国公就在旁边冷眼看着也不阻拦,他当然知道顾珍是要做什么,想替太子说情,那就该换惠安侯顾琰亲自来,顾珍算什么东西,有何资格跑到他面前说道?堂堂陈国公府可与专靠女人往上爬的惠安侯府不一样!
陈国公等儿子揍完顾珍,便马不停蹄带了杨氏去宫中跪求皇帝。
见了圣驾,陈国公未语泪先流,倒叫皇帝吓了一跳,关切地问了几句,陈国公便道太子妃与太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求皇帝准其和离。
皇帝极度震惊还未反应过来,陈国公便泣道:“老朽就这么一个女儿,哪怕被太子殿下打死,老朽也要求一求皇上!”
皇帝见陈国公冠帽都歪了,脸上也有擦伤,多了个心眼,叫侍卫去打听一二,得知太子府发生的事之后,皇帝当即气得摔了几个茶盅。陈国公可是正经册封的公爵,又是太子岳丈,太子竟命人对陈国公动手,陈国公的儿子们都挨了打,呆在家里卧床不起呢!
皇帝本就对陈国公有愧,再爆出这档子事,立刻就召太子入宫,偏太子这时正在火头上,放话出去说什么人都不见,最后还是李思贤亲自去了一趟太子府,把太子请进了宫。
待亲眼见到穆承澜,已是两个时辰之后了。皇帝眼里已泛着冷意,看向满脸怒容的太子。
“承澜,杨氏要与你和离,你觉得如何?”
第101章和离2
穆承澜觉得皇帝这是明知故问,语气淡漠道:“父皇,杨氏既嫁给儿臣,一辈子就都是儿臣的人,儿臣对她是好是坏,她都该受着。若是因为陈国公所求……”
穆承澜意味深长瞥了一眼陈国公,不无讽刺道:“儿臣只斗胆问父皇一句,若是后宫妃嫔们的父亲恳求,父皇也会与她们和离吗?”
“放肆!”
皇帝怒瞪太子,他当然不会和离,但是他更不会随意殴打皇亲国戚!
太子揍了人仍气焰嚣张,陈国公闻言流下了热泪,皇帝于心不忍给陈国公赐了座,再看向跪在地上的太子妃。太子妃一身青衣,只挽了寻常的妇人髻,簪了支白玉簪,脸上化着淡淡的妆容,这身打扮虽素净了些,沉静的神情昭示着她已过了心中那道坎,皇帝不由点点头,想不到太子妃倒是个坚韧的性子。
皇帝转而问太子妃:“杨氏,你怎么想?”
杨氏叩首道:“父皇恩德,这些日子准儿臣呆在家中养病,只是儿臣终究清白已失,心如死水,实在不宜继续留在殿下身边伺候。”
太子妃看在与太子过去的夫妻情分,并未提常年挨打受伤一事。皇帝觉得太子妃还是挺念旧的,想再尽力劝一劝,穆承澜却甚是轻狂地道:“太子妃既如此识大体,那就让本太子休了你,如何?只是你需得在父皇面前以吟月的名义立下毒誓,终身不得另嫁,这样你也愿意?”
穆承澜讥诮地睨着太子妃,天底下只有他不要的女人,断没有不要他的女人,想和离不可能,休妻他倒是可以满足!
太子欺人太甚,陈国公急道,“小女做太子妃这些年,并未犯七出之过,太子殿下因何要休她?”
穆承澜脱口而出了一个“淫”字,杨氏哪怕已放下了,身子仍是一颤。
陈国公冷冷道:“太子殿下莫非忘了,太子妃失贞正是殿下之母静答应所致,太子妃若犯了‘淫’这一条,静答应是犯了什么过错?”
听说不久前静常在又冲撞了寿康宫,被忍无可忍的太后贬为答应了,都不是皇后了还这般蹦哒,小小一个位份,可不剩多少能供她挥霍了。
皇帝道:“承澜休得胡说,那件事太子妃何错之有,你若有心怪罪,只管去怪静答应。”
太子恨陈国公大咧咧把堂堂太子之母和静答应放在一起提,恶狠狠剜了陈国公一眼,道:“那件事即便不算,她也有无子之过。”
太子妃这些年虽有嫡女,到底未能为太子诞下嫡子。提及子嗣,杨氏略显不安,陈国公早有准备,嘲讽地道:“听闻太子府妃妾众多,太子殿下雨露均沾,太子妃见太子不过寥寥数次,太子府其他妃妾,亦未能给太子添个男丁,如此看来,也未必就是太子妃之错。”
太子真想骂陈国公是老匹夫,自己女儿生不出儿子,却要反过来疑他身子不行。
皇帝斥道:“承澜,这还不是你自己荒唐,如何怨得了太子妃?!”
当家男子若想与哪个妻妾诞下子嗣,自然就该多多召幸,若是连阿猫阿狗都要雨露均沾,于子嗣上很不利,皇帝自己都是爱找谁找谁,太子瞎起个什么劲啊。
且大楚有几任皇后、皇贵妃正是无嗣的,太子若因无子就休了太子妃,岂不是打历代皇帝的脸?
太子挨了训,正想找其他理由,却都不大合适。太子妃这些年操持府务、打理后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任凭他也挑不出个错来,看来按七出休了太子妃不大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