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铣听了,便没再反驳,淡淡的开口道:“你想要什么,说来听听。”
纪修然听了,欣喜的行礼,回道:“臣希望皇上赏赐青山村一个‘天下第一村’的称号。”
虞铣听了,不禁新奇的挑了挑眉,好奇的问道:“这是为何?”
纪修然笑了笑,说道:“青山村能够造出天下没有的良种,这还不够吗?”
虞铣听了,哈哈一笑,顿时不再追问,朗声答应下来。
纪修然也心满意足的笑了一下。青山村是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纪修然并不能确定,但只要有了皇上的这个封赏,那他便是“天下第一村”。
有了这个称号,便没有谁敢为难青山村,这也算是他给青山村找到最大的依靠。
也算是更进一步的兑现了之前答应了原主的要报答青山村帮助他的那些人的承诺。
之后虞铣又问了几个问题,便放纪修然离开了。
待纪修然走了之后,公孙子瞻才面露担忧的问道:“皇上确定要让修然担此重任吗?”
虞铣听了,颇为意外的挑眉看向他,问道:“怎么你认为他不行?”这人不是平时对这纪修然多有推崇吗,怎么这会儿反而不信任他了。
公孙子瞻摇了摇头,说道:“以修然的能力自然可以,只不过此事干系重大,他在这京中没有根底,臣怕到时……”
他的话没有说完,虞铣也明白,不就是怕到时候这京里的人联合一起,一起针对这纪修然嘛。
不过虞铣把这事交给纪修然,看中的就是他这一点,没有根基靠山,到时候就只能靠他这个皇上,他想到这,不禁开口解释道:“子瞻多虑了,你所担心的事情,这纪修然比你看的更清楚,他之所以会接下来,便想过会遇到什么,已经早有准备。”
公孙子瞻听了,不理解的看着虞铣,虞铣看他如此,便知道他没想明白,也不明说,只是故作高深的说了一句:“纪修然的根从来都不在京城。”
公孙子瞻听了,仔细想想,便明白了,虞铣的意思就是说,纪修然的根基在青山村,就算是真的在京城中待不下去,到时候便可以回到青山村。
他想着又觉得不可能,在经历了官场的富贵,看过外面世界的繁华,有谁又会甘愿回到小小山村,单纯的过着种田教书的生活呢。
但是他又想到平时纪修然的表现,和他的性格,又越想越觉得是这个可能。
一时间不禁为纪修然的豁达而动容,自认自己做不到,忍不住感慨道:“子瞻多有不及。”
虞铣看他想明白之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反驳道:“子瞻何必如此自毁,很多地方,这纪钧不及你万一。”
公孙子瞻被他突如其来的的吹捧弄的有些赧然,面上努力维持平静的谦虚回道:“皇上谬赞了。”
说完过了一会儿,才恢复平常的看向旁边一脸淡然模样的虞铣。这才反应过来,这人如此有些闲情的打趣自己,看来的完全恢复正常了,想到这,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脸上禁不住露出一个淡淡笑容。
今天带着人出来,果然是对的,经过今天这事一弄,这人终于恢复了之前的风采,看上去也顺眼多了。
第161章
离开的纪修然回到家之后,便直接进了书房,重新把这些拟成奏章,准备明天送上去。
直到下午嘉宝下学回家,他才从书房出来。
这一段时间他和石靖琛都忙于公务,没有时间陪着嘉宝。
好在嘉宝懂事听话,并不在意,而且他平时也要忙于课业,下学之后还要花时间练习功夫,也就很少像小时候一样的缠着纪修然。
但是就算嘉宝不要求,纪修然再忙也会每天抽出时间陪着他吃一顿饭,而且还会每天关心他的学业。
这每天的有限的相处时间,便是这两父子交流感情的时间,纪修然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这些相处是必须的。
在考校完嘉宝功课之后,他便又进入书房忙碌起来。
大朝会日,纪修然寅时便起身,早早来到宫门外等候上朝。
大夏的早朝分为大朝会和小朝会,小朝会是每天都有的,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参加,而大朝会只在每旬旬末才会开,京中的五品以上文武百官都要列席。
这天正好是这一旬的大朝会日,纪修然之前写好的奏章已经递交上去,今□□会上应该就会讨论此事。
纪修然来到宫门口的时候,天色还一片晦暗,他寻摸着户部官员的位置走过去,便看到户部的大小官员正在那里站立等候。
纪修然上前,走到吴尚书的面前,行礼问安。
吴尚书面带忧愁的看了他一眼,想要说什么,最后也没有说出来,只是叹了一口,这才点点头。
纪修然面色如常的站直身,像什么都没发现一样的径自和吴尚书身边的其他人互相见礼,然后走到吴尚书身后站定,之后便没有再说什么。
此时站在吴尚书身边的王侍郎看到纪修然过来,便别过头,往旁边靠了靠,远离纪修然。
纪修然发觉他的小动作,转头看了他一眼,露出一个自认温和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