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听说清越道长们回来了,便知道纪修然他们应该也到家了,便相约一起来拜访。
谁知时间不凑巧,他们赶到纪家的时候,纪修然他们刚刚出门去了。
他们又马不停蹄的找过来,一路上一连问了几个村民才在这里找到他们。
纪修然听到他的话,挑挑眉,笑着说道:“那还真是辛苦你们了,小弟深感抱歉。”
李文这才收起脸上的不满,故作矜持的点头道:“你知道就好,所以……好酒好茶的别忘记了。”
纪修然听了,无语的斜睨了他一眼。
还是刘向有些看不过去的,咳了一声,开口道:“我们在汀波亭准备了一些茶水,还是去那里坐着边喝茶边聊吧。”
总不能一直站在路边上说话吧。
这汀波亭是汶水河边新建的一座亭子,在亭子上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石桥那边的风景,还可以看到汶水河碧绿的水面,而且大青山和对岸的美景也都一览无余。
建成之后便颇受这些文人墨客的追捧,也是他们几人最爱去的场所之一。
纪修然还自然是想见识一番,收到他们的邀请便眼前一亮,回头看了石靖琛一眼,无声的询问他的意见。
石靖琛笑着点点头,纪修然这才回头对着他们说道:“既然如此,那诸位兄长便在前面带路吧。”
刘向便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率先往汶水河边走去。
李文还想和纪修然说说话,也被刘向拽走了。
这人也太没眼力见了,没看到修然和石靖琛正并肩而行吗,还过去凑什么热闹。
舒明晏一直都面色淡淡的看着,没有开口,见他们说好,往回走,便也只是面色淡然的抬脚跟上。
纪修然和石靖琛跟在他们后面,并排而行,看着前面的几人嘴角忍不住微扬。
低声的对着石靖琛说道:“真没想到这几人能凑在一起,相处的竟然还如此和谐。”
不怪纪修然惊奇,这舒明晏是大家出身,待人自有一番孤傲,而刘向和李文虽然是寒门出身,但自有自己的骨气。
双方都有自己的坚持,也不是会刻意曲意逢迎的人,纪修然一直以为他们会合不来,现在看了倒是意外的相处融洽。
当初他提议李文到书院任教,被拒绝了,但后来回道麓州之后经历了一些事情,李文便有些心灰意冷,最终还是选择来到书院。
进到书院,便被这里简单而又丰富的生活所吸引。
再说还有刘向这个熟人在,便欣然的留了下来。
而舒明晏却是纪修然没想到的。
舒明晏的外家因为当时站队没选好,而受到牵连,没落了。
舒明晏的父亲便开始有些慢待自己的嫡妻和嫡子。
这番变故,让他迅速的成长,再也不是以前的随性的贵公子。
在安顿好自己母亲之后,自己也不想回那个无情无义的舒家,便各处游荡。
在再一次来到青山村的时候,无意来到青山书院,便起了留在书院任教的念头。
当时先生还写信向纪修然询问了一句,在纪修然点头同意之后,舒明晏便留了下来。
他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大夏都没几个人能比的上,纪修然怎么会放过这样的大神。
而且自从有了这样一位大家在,书院的知名度都提升几分。
至于先生担心的惹祸上身什么的,以他的地位,完全不用在意。
就算他辞了官,不还有石靖琛在呢嘛,护住书院和书院里的这些人,绰绰有余。
就这样舒明晏便留了下来,虽然他的性子还是冷冷的,但却意外的和刘向合拍。
两人时常相约在大青山风景秀丽之处,赏景品茶。
就算一个埋头创作,另一个也能悠然自得。
而李文这人又是个自来熟,他来了之后,便迅速的加入他们的小团体,同进同出。
舒明晏对于这个新来之人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且三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时常都是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并没觉得有什么妨碍,不过也没过多关注就是了。
但渐渐的,发现这人虽然话唠了一些,但却也有副热心肠,无意中帮了他几次,他便从心里接受了这位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