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时光,在一再地失望里,幽幽而逝。
素还真几次拜访,不只一次提起过死里逃生的师尹不断地试著弥补过错之事。
虽然素还真没有直言,但是他知道素还真希望他去见师尹。
始终不正面回应,并非心怀怨恨。
无论是曾为重犯困处囚牢之际,或是师尹遣人追杀他之时,他都不曾怨恨。
他选择他该走的道路,而师尹也只是走在为臣所应遵行的道路之上罢了。
不相见,只是没有见面的理由。
他与师尹,从来就不曾走在同一条道路。
师尹相信权位名利,汲汲营营,他则只向往理想所系的天下。
即使是同样身处秀士林的岁月,也称不上知交。就算曾经有过些许情谊,也早已在数百年里淡忘。
二十年的时光里,素还真屡次迂回请求,他总是一再地岔开话题,不愿回应。
一直到素还真捎来了师尹亲笔所写的谢罪信。
竹林深处的一方竹屋已隐约见得模样,风中揉进了沉香厚实的香气。
竹影摇曳间,依稀可见正端坐在案前的人影。
枫岫不由得停下脚步。
虽然相信素还真的眼光,也心知眼下的四界已难以兴风作浪,但是他犹然无法彻底放下对师尹的猜忌。
退隐江湖数十年,将全部的心神只投注在拂樱的身上。本就不喜江湖,如今更是份外疏离。
江湖里少不了的重重猜忌,算计,已纠缠了他近千年。
他累了,也已厌倦。
枫岫在林下默然停驻,半晌,正想转身而去,师尹骤然拨动古琴,朗声吟唱。
「式微,式微!胡不归?」
已迈出的步伐骤然停止。
林中人声短暂的沉寂,只有风动翠竹,击叩萧瑟。
搁在琴弦上的手,指尖缓缓沁出一层细汗。
过往的烟尘,早已纷纷尘埃落定。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枫岫闭眼长吟。
师尹重新拨动琴弦,「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次的回答,爽快了许多,「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师尹停手起身,一整衣袖,对著终於走出竹林的枫岫,拱手长揖。
枫岫将羽扇随意插至腰带上,回以一揖。
曾经是照亮秀士林最为闪耀的两颗智星,各自掀动四界翻天覆地的风浪,在百载沉浮之後,终於重聚此地。
02
慈光之塔的士子想进入官场,必须经过三层筛选。
五岁入乡塾读书识字,十二岁参加童生试。童生试年年举办,每年约有十万考生参与考试,而能够登榜者却只有三千人。童生试登榜者,必须离开家乡,至省城参与省试。省试亦是隔年举办,慈光之塔共有十二个省城,各省城皆只有五十个名额。省试上榜者,得依各人志向选择进入慈光之塔的数座太学就读,秀士林便是其中之一。
有了太学生的身份之後,待行过冠礼,即可参加三年一次,在秋天举办的会试。会试只取三十名进士,前三名由首辅决定,每一榜的所有进士皆拜首辅为师。
枫岫在二十岁那年,第一次参加会试即一举夺魁,使得他在一夕之间成为慈光之塔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师尹虽然比枫岫长了两岁,同在秀士林时才子的名声更在枫岫之上,但是却因为正逢母丧,依礼必须守孝三年,不得参与科举,不仅因此错过了成年後第一个举办的会试,更且失去了靠著少年状元的头衔一举成名的机会。
枫岫进入秀士林的时间比师尹晚了两年,但是枫岫性子比较淡泊,并不特别热衷於展露自己的才华,一直像是偶然闯进京城的闲云野鹤。故而虽然心知枫岫是有才之人,但是因为枫岫无心争胜,师尹从来不曾将枫岫视为对手,也没有想过自己会错失了成年後的第一个会试,并阴错阳差的将以为是囊中物的少年状元的头衔拱手让给枫岫。
意外的结果,虽然是天意捉弄,但是年轻气盛的师尹却无法不耿耿於怀。
官场也论辈份,枫岫比师尹早了三年进入仕途,先一步成为首辅名下名声最显赫的弟子,慈光之塔下一任的首辅人选,最可能的接任者,将是枫岫而不是师尹。
为了这个缘故,原是多年来不曾放在眼底的人,突然成了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