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楚:“看样子想长生不老容易也不容易,不容易其实也容易,还是要魂魄守神,守住自己的魂魄,不飘到地府去就对了,哈哈哈!”/p
碧玉簪笑道:“的也对,魂魄守住,不飘走,自然长生不老了!”/p
钟离权笑道:“你们两个女娃再高兴什么呢?”/p
翾楚笑道:“师爷早,我们在研究如何长生不老呢……”/p
碧玉簪笑道:“我刚刚讲到要到北宋了!”/p
钟离权笑道:“到北宋,张紫yang真人着作了一部丹经《悟真篇》。其书:“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丹经不解生。”沿至南宋时,重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又有发挥,而创立全真派。他将修炼功法,用一首词作了概括:“大道长生门户,几个醒醒觉悟,铅汞紧收藏,方始凝神澄虑,心慕,心慕,便趋蓬莱仙路”。”/p
翾楚:“既然使人身元j与元神he凝,是唯一修炼方法,那么,用什么方法能使人身的元j与元神融he呢?必须扫除诸妄念,一念真诚才能达到此境界。”/p
碧玉簪笑道:“所以道教经典中先后将除情去y的这一方法列入至要位置。前人恐其修炼者不重视,故列入必读功课之内,让修炼者早晚诵而持之。早课《清静经》讲:“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同时又在《护命妙经》强调,要“清静六根,断诸邪障。”《生得道真经》中也:“能屏众缘,永除染着,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于正念中,拿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气,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乃节饮食者,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这一段讲得更具体。”/p
翾楚:“师爷”再讲具体的操作功法吧?”/p
钟离权笑道:“先用大道“无为”与“自然”的运动法则给自身创造一个和缓宽松自如的环境。”/p
翾楚:“无为与自然的法则意义何在?”/p
钟离权笑道:“例如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均在阴阳升降进退伸屈消息盈虚中自然而然呈现出雷震风动日暄雨润日之阴晴月之圆缺人之悲欢离合。万物的聚散四时运度寒暑交替;万物的长生收藏,都是自然形成的。其中无有任何主观意志感情私心的有意作为。道的运动法则应于人身就是时时处处,在日常生活处事中,必须顺从道的自然法则。”/p
翾楚:“什么是道自然?”/p
碧玉簪笑道:“符合人们的自然常性,不宜自我突出超常越份任意妄为锋芒太露故意造次节外生枝奸诈诡异鲁莽粗躁悖理徇私冒然进取急功近利注重感情偏用私心主观意志。以上动态都是违背大道的“无为”与“自然”的运动法则,无形中给自己造成时局背扭,环境紧张,人情乖戾,心烦气躁。因此必须遵循大道的“无为”与“自然”的运动法则。”/p
翾楚:“哦,我知道了,在日常处世为饶方面,时时顺从道自然运行之道,随着人们的自然常情,对人与物保持谦虚柔和慈祥善良。心中无存任何毁伤事物的心态动机,如此日久,在无形中给自身创造一个宽松自如祥和安静的环境。人如能常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生息,自然心旷神怡心态平和情志清泰,不求长生,自然长生。以上是谈在日常处世交往方面,遵循大道“无为”与“自然”的运动法则,给自身创造一个方便养生的好环境。”/p
钟离权笑道:“扫除诸妄念,给自身的真本性建立一个常清常静的境地。“常无欲以观其妙”。“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到此境界,人之灵台自然干净,自身之“性”自来归宿,“元神”归位。”/p
翾楚:“饮食方面有调节吗?”/p
钟离权笑道:“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丹经中也常:“调和饮食接命。”由此可见,上古仙真在养生过程中将调和饮食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p
翾楚:“调和饮食的具体方法如何?”/p
钟离权笑道:“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量,是食常忍三分饥。五味均匀,生熟相宜。晚饭少食为佳。”/p
翾楚:“那如何调息呢?。”/p
钟离权笑道:“《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pin。玄pin之门,是谓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吕祖百字碑址:“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百句章》亦讲:“无念方为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乃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其他丹经中常讲:“呼吸窍孔透机”,呼吸日久似断,真气息息归根,无为之中空又空,似乎无踪无影。”/p
翾楚:“这的是什么意思呢?”/p
钟离权笑道:“由此可见,上古仙真在养生之道上,具体操作功法都注重调息,最后调息到由有到无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到此境界,人身呼吸似有非有,似无非无。正是后气接先真气。到此境界,人身魂魄相会,水火既济,龙虎相制,精神相聚,性命和凝。有关道教的养身之道,自古迄今,千经万典,汗牛充栋,均以此为最高级最为正确的修炼理论。真可谓“清静真一为不二法门”。如汉时祖师遵依这一妙法,绝弃后的七情六y,以致元精与元神二者合凝,达到的最高境界,证果成真之后,呈现出无穷的神功妙用。”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