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袁弘德没准备步子迈得太快,打算着循序渐进,先把家里安顿好了,一切走上正轨再出去找机会。/p
他们从晋地带来的资产虽然不是太多,但是维持几年的开销和应付一些突发情况还是没有问题的。/p
可是看到他们家小宝这样,他觉得带来的那些财物远远不够,那些还不足以给她提供闲适的生活。/p
袁弘德把鱼装到大木盆里,跟袁务川一起抬到牛车上。/p
杜氏!拿了一张蒲草垫子垫在车上,把女儿拎到车上坐好,陶氏给她拿了一床被子盖好。/p
袁弘德跟陶氏交代:“要是来不及回来今天晚上就不回来了,我们到李家的客栈住一晚,明天一定回来,/p
我们不在家,你们在家把门拴好了,天晚了就别出门……。”/p
林林总总嘱咐了一通。/p
袁明珠回首看向送他们出门的家人,他们身后,袁家的院子和房屋都是土坯建造的。/p
不得不说周大人考虑周详,给人送谢礼也送得跟收礼的人身份相符。/p
他若是送一栋砖瓦的宅子,就是给袁家招祸呢。/p
周围都是一般的穷苦大众,家家户户都是土坯房,你家住上砖瓦房,不管这房子怎么样的来历,都会让人认为这家人非常有钱。/p
现在这样就非常好,只屋顶用的瓦不显眼,不需要年年换草麻烦,还不会漏雨。/p
就是不知道她让四哥给周大人画的那些歌功颂德的画画得如何了?/p
他们这里离城有些距离却不是特别远,牛车一个时辰左右就到了城里。/p
在城门口,就有人拦了他们的牛车:“大叔,你们这些鱼是准备卖的吗?”/p
不等袁弘德回答,袁明珠就把盖着的被子撩开了站起来:“是啊是啊,是拉来卖的,昨天才打上来的,你看看新鲜的,/p
有鲤鱼,有草鱼,有鲢鱼,大小都有,大叔想做什么用的?”/p
袁明珠问完,从这人身上闻到了鱼腥味。/p
一开始她以为鱼腥味是从他们带来的鱼盆里传来的,站起来靠近这人,才分辨出鱼腥味的来处是这人身上。/p
这种情况她见识得多,有些人长期处于某种气温的熏染状态,身上的气味就再洗也洗不干净了。/p
就比如卖臭豆腐的,还有医院的大夫,中药店的药剂师……/p
袁明珠的笑容就更真诚了。/p
她前世就觉察了,或许是处于冰河时代的缘故,或许是没有工业污染,这里比现代那一世气温低。/p
冬天里一米多长的冰溜溜很常见,大小河湖冰冻得上头可以跑大车。/p
他们今天进城的时候,就看到故黄河河道里冰冻得足有一尺多深。/p
本城虽然不是水乡胜似水乡,湖泊多,水多鱼多,鱼价并不高。/p
但这样封河的季节捕捞量减少,又恰逢过节,世面上需求增加,就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p
袁明珠猜测,这人是鱼市的鱼贩子,卖断了货到城门口碰运气来了。/p
果然,这人说:“我们别挡着路,找个地方细说。”/p
袁务川把车往城墙根下的空地里牵了牵。/p
那人把木盆里的鱼翻检了一番,确实如袁明珠说的都是大鱼没有小鱼,而且个头匀称。/p
世面上不是大鱼就好卖,得是个头跟鱼盘大小的才更好卖,袁家的鱼正好因为捕捞方式的缘故,都是能迎合市场需求的。/p
这人咂咂嘴,挑剔褒贬的话就一时辞穷了。/p
只能说:“这些鱼怎么卖?”/p
又补充道:“我全部包圆了,给个合适的价。”/p
袁弘德也不知道啥样的价格合适,他们还没去市场看过,以前也没买过鱼,就有点拿不定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