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伪装者播完,热度未减。/p
就算不罗列数据,这部看似早已“落伍”的抗日谍战剧,也以肉眼可见的形式在全国延烧。/p
人民日报打头阵。/p
先前针对刘远阑导演工作室创作的玉生烟,该报刊其实给予了一些批评。/p
《电视剧爆款的基因变异》/p
引述部分内容:爽点,这是由网络文学延伸而出的概念,通常网络文学的主人公,通过不断升级提升,解决难题,制造不间断的爽点,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如同成瘾。/p
而如今以玉生烟为首的爆款电视剧,使用了同样的节奏和叙事法,由低到高,从宫女到贵妃,见招拆招,制造爽点,不同于以往电视剧作品的高低转折,这类的主角不会有真正难以逾越的挫折,心性也未见提高,只是一路上行,稳步爬升……/p
作家毛姆:“好的艺术在于理解人性。”市场或许需要这样的“类爽文”电视剧满足普罗大众的快餐需求,但更需要用心创作的文艺作品。/p
而伪装者的问世,似乎给了编辑一个发泄的空间,同一个编辑,同一句台词。/p
《评伪装者:兼顾商业性和艺术性,尊重历史的电视剧》/p
节选:/p
作家毛姆:“好的艺术在于理解人性。”/p
伪装者无疑是理解人性的作品,可贵的在于借人性见历史,并且让年轻观众也得以理解和接受。/p
故事背景在1939年,中国抗战进行到最艰难的时期。故事讲述了一群伪装身份的地下抗日者,让观众从历史中见微知着,那样的一个年代,没有人无辜,没有人能置身事外……/p
近十年,抗日神剧频出,但该剧从明家的视角出发,以人物命运见历史悲恸,“*******,*******”,《伪装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情报工作者,无名英雄的史诗……/p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p
老大媒体发话,其他媒体自然梭哈。/p
除开媒体们太过拘束的官样文章,生活中也很久没有一部电视剧,男女老少通吃至此。/p
高中课间,两名女生正在谈论某耽美漫:/p
“黑药男友力max!他怎么的来着,你是我的灯塔,我的星光,我的海景房……”/p
另一个激动道:“最苏的是……要什么床,你睡在我怀里就好。”/p
结果她们还没聊几句,只听身旁一群人以更多的人数和分贝正在热聊:/p
“明台和明楼到底哪个帅?!我觉得明楼是蝎座的!”/p
“想睡他们每一个……”/p
冒出一个贼眉鼠脸的男生,语出惊人:“我想睡南田洋子。”/p
一帮女的竖起大拇指:“好胃口!”/p
有个女生拿着手机喊:“贴吧有同人文了!苏!到!炸!裂!”/p
这班里的男生和男生难得有话题聊到一起:“明明程锦云才是傲娇可爱,居然被曹一方这渣男害死啦!”/p
“抱走我曹,有话好好喷!不准我男神!骂明台就好了!”/p
“现在流行于曼丽那种病娇女,编剧我道中人。”/p
“懂不懂二次元!她那不是病娇好吧!明明对明台女饶一笔!”/p
“编剧就是曹一方!”/p
“厉害了我曹!”/p
“sis你们看完了吗?”/p
“我看了,不过神似烂尾……”/p
……/p
某高中,三个死党清一色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模仿明家兄弟,从楼梯上以电视剧慢镜头缓缓走向楼下,冷酷的睥睨着嬉闹而幼稚的同学们。/p
班主任抓鸡仔一样一手一个,“信不信我拿打火机给你们头发燎了!”/p
……/p
某日企办公区域,组长巡视过后,两个女白领对视一眼,将ppt切回奇点视频界面,继续对着电视剧流口水。/p
谍战片爱好者的论坛中,则褒贬不一。/p
死间行动解析的帖子下面,不少人在争执。/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