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地,池尔眼前瞬间变黑。
这是关卡结束的征兆。
耳边有小孩的喊声:“爸爸你别玩手机了,不是说陪我出来玩的吗?不要一直看着手机好不好?”
“再等会再等会,很快就好。”成年男人的声音。
风声过,小孩又喊:“面条好了,你吃啊,能不能别再玩手机了!”
“再等会再等会,马上就好。”同样的声音,同样的语气,满满的敷衍。
池尔想起偶尔外出吃饭,桌上的家长大人自顾自玩手机,小孩要么缠着大人讲话,要么同样拿另一个手机,为了小孩安静,也为了自己安心,用这种方法堵住小孩的嘴。
风过,小孩喊:“爸爸我好口渴,你买水给我喝。”
大人:“给你钱,自己去买。”
“你帮我买,我要喝水!”
一声爆喝:“自己买!这么大的人!”
池尔皱眉,原来那些附在物品之上的喊叫是这么来的,黑暗中,他仿佛看到小孩子向父亲一次次伸出的手,被不耐烦的挥开。
嘈杂的人声,细听,有呼天抢地的哭喊和小小的议论。
“这个男的过马路没看好小孩,孩子被车撞了。”
“唉,现在哭又有什么用?人都没了。”
“太不当心了。”
报纸上写小孩是因为自己沉迷于玩手机导致被撞身亡,也许他们没搞清楚事实就急着发了,反正只要能吸引读者的视线,许多所谓的媒体并不在乎所谓“事实真相”。
再次风动,这次是一个女声,也在哭,声音沙哑到难以辨别发音,是长久的哭泣后力竭,已经哭不出声,只是本能的抽泣,除了哭,找不到可以寄托的事。
有人说话:“孩子爸找孩子去了,你……节哀吧。”
依然只有哭声,节哀,谁都懂,可哀痛绝望如果能这么轻易节制,她怎么会分明没有力气,连哭声都满满是疲惫,还是在哭呢?
除了哭,没有什么能帮她释放些许情绪,只有哭。
压在喉咙口的哭泣,逐渐空洞。
留在池尔耳朵的最后一个声音,是女人的呢喃“过马路不要玩手机”。
视线恢复,池尔扫视四周,果然回到起点了,他又侥幸通过了一关。
事情的大致脉络已经给出,他猜,晨晨和父亲去世后,对沉迷于手机,忽视周围人、忽视安全的行为深恶痛绝,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们一点警告。
晨晨是出于对和父亲相似之人的担忧,采取的方法比较温和,抽打身体某些部位,起警告作用。
他父亲则是怨恨,曾经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死亡,即使自杀也难以抵消,他把对自己的怨愤发泄到和他做出同样愚蠢行为的人身上。
出其不意推人到斑马线以及害他险些面朝下摔倒的人,是晨晨父亲。
玩具店和离家出走小孩玩耍的是晨晨,护着小孩不乱跑,给家人一点警惕。
很懂事的孩子,池尔打心底叹气,他终于明白零食店老板娘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憔悴,为什么在发现有人沉迷于手机会那么激动。
还有发疯过后的空。
晨晨一定很讨厌玩游戏。
晨晨父亲爱自己儿子吗?毫无疑问是爱的,要不然不会在儿子意外身亡后选择追随。
可悲剧一切的源头是手机吗?其实不是,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晨晨一家人悲剧的酿成的,根源不是手机本身,他父亲的行为是泄愤,也是无力的迁怒,已经改变不了什么。
这一关的故事背景、生活方式和他所处的现实世界太过相似,所发生的一切仿佛在警告他,又一次即使成功也无法带来兴奋的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