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招摇撞骗_大梦浮途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七章 招摇撞骗(1 / 2)

还表明心意,这女人真是什么谎话张口就来,看着汪澜投过来奇怪眼神,李总只能无奈地苦笑,回以口型:冤枉。

黄莺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怀疑我有浑水摸鱼之嫌,然则即便没有文国,也仍有他国为你们所疑,文唐比邻交好,无意陷其于兵戈。

自唐主李璟降周称臣尽失江北之后,你们一直想着收复失地重振唐威,便算你们能拖上三年两载,此战也终不可免。

而李从嘉独好诗词,治国无能,待他继位之后,仍逃不过被他国灭亡之运,彼时大权旁落,此中利弊勿需我多言。

我师父精通阴阳易数,博知天下通晓未来,我父皇曾有意募为国师,但他心性淡泊无意仕途,回山潜心问卦推演国运。

将所得先天卦象集成一册《洞天课》,又感天机不可泄露未表于世,我于机缘巧合中得之,其中已有数课与你们验证。

余事信与不信、如何取舍,俱由你们自行权衡。”

听得李总暗自发笑,什么通晓未来,无非是黄莺以她的历史知识及手环资料,装神弄鬼的骗了这些人的信任。

显然黄莺说的已经验证的几个所谓“洞天课”预言,必然都是大事件,又加上公主身份,才会让那几人深信不疑。

可惜自己学的大部分还给学校了,不然凭“未卜先知”能力,在这种封建迷信时代,怎么也能混个“半仙”之流。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洪当家又道:“此事且先不做讨论,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今次黄姑娘深夜相约,不知又有什么指教?”

“我曾示过篡周者谶兆,谓【点检做天子】,颂曰: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各位可还记得?

此人与周太祖郭威有较深渊源,因周而发迹,此时正值锋芒毕露,只待时机成熟便黄袍加身,各位细加推敲便知是谁。

如今此兆也已应验,前日柴荣北伐途中,偶得来历不明锦囊木牌,果然上书‘点检做天子’五字,篡周者不日将现。

今日我听得细作回报,唯恐各位尚不知情,恰逢途路经此地,故邀各位相询。”

大致历史李总还记得一点,黄莺说的篡周者,肯定就是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

她故弄玄虚,把民间传闻怪力乱神以及历史事件牵强附会,尽管李总看来很小儿科的把戏,那些人竟然纷纷附和称是。

洪当家说道:“据讨饭帮传来消息,此事的确为真,那依黄姑娘之见……”

“洪当家,我说过尽我所知如实相告,其它未知底细之事,不妄加猜测,你们如何判断、如何行事,更不想参与其中。

想必个中缘由你们也知道,免得我们相互猜忌,此时我仅是皇姑娘,而非代表文国,国家大事,轮不到我女流之辈做主。

文国是否干预,与你们应做何事并无干系,但唐主大势已去,若你们能取而代之,我父皇或可考虑结盟,此为后话。”

黄莺话里的意思,实际上对于挑唆之事相当于承认了,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所谓欲擒故纵,她把这些人心态拿捏得十分准,李总心想:女人太聪明不是好事。

蕲州只是第一步,目的是想他们攻陷南唐掌握话事权,然后才有资格和文国结盟。

单凭这些江湖草莽和正规军抗衡,估计结局并不乐观,何况南唐还有后周撑腰。

但无论谁输谁赢,都必定元气大伤,对于战局外国家来说就是“喜闻乐见”。

这些江湖草莽也能料到后果,却被“个人意志”驱使,宁愿上明当,安分守己做强盗不好吗,非要心怀天下搞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