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老施主可是对出家人有何不同的见解?”
“见解倒谈不上。”
老妇人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只是我们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的是双手吃饭,任何的财富,我们都是靠着自己,从不奢望,也不祈求别人。而和尚,我们也多少了解一些,弘扬佛法,祈祷国泰民安,世间再无苦厄。说的好听点呢,嗯,这个愿望很好。可若是说的难听一点,那就是空想而已。哦,老妇人说的话有些直,小和尚你切莫怪罪。”
“哪里哪里。”
唐三藏摇了摇头,阿弥陀佛一下,开始弘扬他的佛法,“施主此话,不尽然,商人贩市,农夫耕田,朝官理政,本就各司其职,只是世间生灵,总归是有善有恶,佛家只不过是希望起一个引导作用,引领世人向善而已。我们引的,是人心,而非人本身肉体。”
“你说这些……老妇人不太懂。”
老婆婆眼神有些茫然,摇了摇头,“我只知道,小和尚,若是这天下人都遂了你的心愿,入了佛门,那这世界,真的可以继续下去了吗?持六规,守八戒,不得食肉饮酒,不得嗔怒,不得撒谎,不得沾染女色,尤其是不得亲近女色这一条,若是天下人都不再娶妻,不再生子,那百年过后,人岂不是自取灭亡?”
“这……”
唐三藏犹豫了一下,又说道,“佛门并非硬要求人守规,只要人一心向善,心中有佛,即使不剃度,不全守规条,亦可说是我佛门中人。”
“那小和尚你心中有佛吗?”
“阿弥陀佛,小僧惭愧,但自认心中还是有佛的。”
“那你可认为自己是否一心向善?”
“六规八戒,是贫僧的人生信条,自记事起,贫僧便从未触犯过,所以……应该算是善的吧?”
“既然你心中有佛,又一心向善,为何又非要剃度,非要用戒律清规束缚自己来证明自己是佛门中人呢?不嗔怒,不撒谎,不食肉饮酒老妇人都可以理解,为何不能娶妻生子?”
“这……贫僧乃是出家人,如何能娶妻?”
“你说这话老妇人就不高兴了。”
老婆婆的脸色明显多了几分不悦,“老妇人活了大半辈子,别的不提,最看重的便是人伦,传宗接代,老妇人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众人口口相传的道理还是懂一些的,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小和尚你不娶妻生子,不为自家开枝散叶,便是断了你这一家的香火传承,你这般做,可对得起你的父母?可对得起那些关心你的人?”
“我……”
佛门和世俗的观念不同,佛门和世俗的观念不同,不计较,不计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唐三藏在心中默念几遍,坚决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
“小和尚,老妇人言尽于此,最后只是还想劝你一句,你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大的可能,不是非要入佛门,一辈子守一些戒律清规,当然,人各有志,老妇人也不好强求你什么,只是作为过来人,不愿意你大好年华就此浪费,还望你多考虑考虑,也莫要怪罪老妇人才是。”
唐三藏闭了眼睛,显然是不想再多说,老婆婆也是识趣,说了几句,便起身离开了,刚好天色也不早了,便进了屋内歇息去了,只剩唐三藏一人坐在院中火旁。
“嘿嘿嘿,师傅,枉你活了真的多年,却还不如人家一个老婆婆看的透彻。”
有人抨击佛门,孙悟空自然是高兴的,尤其是居然还说的唐三藏哑口无言,这就更让他兴奋了,“佛门规条,便是逆天道,毁人伦,便如人家老婆婆所说的,人可以不饮酒食肉,可以不撒谎,不嗔怒,却为何不能亲近女色?世间阴阳调和,男女结婚生子本就是天道轮回,师傅,这凡人不懂,莫非你还不懂吗?地狱也好,天庭也好,那些死去的人的灵魂,不管他生前为善还是为恶,不管他轮回之后为人还是为牲畜,都需要通过生育诞生于世间。若按照你佛门规条,万物生灵,男人不能亲近女人,雄性不得亲近雌性,那这千万魂灵,又该如何轮回?人生一世不过数十载,那百年过后,这世上可还有人存在?”
唐三藏漠然不语,心中只是默念一遍大悲咒,一遍金刚经,他心中告诫自己,这只是观点不同,而非对错。而孙悟空的话,他却是选择了无视。
“切!”
孙悟空见他不理,也没了趣味,哼了一声,便又沉寂不语了,夜色之中,便只剩了地上一堆篝火,天上一轮弯月与唐三藏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