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贞观四年四月,大将军归朝_拯救大唐皇室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三章:贞观四年四月,大将军归朝(2 / 2)

“这一次大胜,大唐还会再次出兵吗?”

“应该会吧,前朝不是出兵征战高句丽,陛下应该也会出兵征战吧...”

“非也,出兵征战是必然,但短期内不会出兵,大唐暂时耗不起。”

“敢问这位兄台何以见得?”

“这又何难,这不都是以往的经验之谈吗?”

“敢问兄台大名。”

“...”

百姓在议论,朝堂大臣也在私下议论。

“大将军此次归来,陛下会怎样封赏呢?”

“礼部官员不是商议出来了吗?”

“并未商议出来,毕竟大将军他们身居高位。”一名官员说道这,嘿嘿笑道:“楚王不是想改革吗?正好大将军等武将归来,看一下他们的反应。”

“封赏是土地的话,那么改革就基本没用了。若是其它的,大将军等武将会答应吗?”

“这与改革挨不上吧。”一人皱了皱眉头。

“谁说挨不上,正好挨上...”一人笑了笑,“不管能否挨上,不都是我们说了算吗?楚王不是选了好时机吗?正好我们也借此机会看一下陛下对于改革的决心。”

“大力改革的话,那么就看一下大将军等人...”

“再者还有大将军刚打下的东突厥,或许可以做一做文章。”

“你们说,让陛下改封楚王的封地在东突厥那,是否可以呢?”

“东突厥?”

“这不妥吧。”

“有何不妥的呢?”

“...”

另一边,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几人站在最前面,遥望远方,当看到远方士兵出现之后,李世民很是激动,大声说道:“大将军回来了,准备。”

“是!”

礼部官员领命一声,开始吩咐下去,将一切礼仪布置到位。

咚咚咚——

锵锵锵——

各种礼乐之声吹奏而响,为了迎接大将军大胜归来。

当大将军的归来兵马抵达十里,礼部官员有人高喊:“恭贺大将军归朝!”

“恭贺大将军归朝!”

“恭贺大将军归朝!”

朝堂大臣,长安城百姓也在高声呐喊,这是体现大唐国力的一种表现。

声音嘹亮,传的很远很远...

尽管皇庄与大将军归来方向不一致,可李宽在皇庄也听到了百姓高声呐喊的声音,不仅仅是李宽一人,皇庄的人皆听到。

再者,长安城的人也听到了,也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向天空,思索片刻,而后才露出灿烂的笑容。

田野间,李宽将手中的锄头放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轻叹一声:“大将军归来了,哎...”

一名农户问道:“王爷,您今天怎么不去城门外迎接大将军归朝呢?”

“对呀,王爷,你怎么没有去呢。”

“王爷,你不用跟我们一起,你...”

李宽摆了摆手,轻声说道:“大将军有人迎接,我还是喜欢与你们待在一起自在。再一个,我喜欢泥土的气息。”

“王爷,也就是你这样,大唐哪一位王爷会跟您这样呢。”

“我这是以身作则,谁不是从娘胎中出来,你们做的,本王为何不能做呢?”李宽笑了笑,接着说道:“行了,开始除草吧。”

“是,王爷。”

皇庄的农户对于李宽,那叫一个信服。

哪一位皇室子弟会与百姓一同下地耕作呢?

没有!

这不是作秀,而是实打实的下地耕作。

一开始皇庄的农户以为王爷也是脑子热乎,可这接连半个月都一起耕作,他们劝不动...再者李宽也说这些培育的种苗是新的农作物,他们不懂,必须他亲自教导。

城外在浩浩荡荡的迎接大将军等武将归朝。

长安城也在张灯结彩,为了迎接大将军等武将归朝。

皇庄,一切照旧,该怎样还是怎样,在李宽的带领之下,除却以往的农作物之外,还是以百亩新的农作物为主。

这十二种农作物都是大唐生计。

番薯、土豆、玉米、辣椒、棉花...等十二种农作物。

至于大杀器(杂交水稻),李宽暂未拿出来,尽管是杂交水稻,但不适应在长安种植,这里缺水。

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个。

本来李宽是还是想第一时间培育出来,在他天真的以为三个新部门会如愿筹建,可迎接的却是拖延。

从那一刻开始,李宽就一直在谋划...杂家水稻也是谋划中的一步。

不是他不愿拿出来,也不是藏拙,这是封建时代...单纯的以现代化思维,天真的想法改革,这是行不通。

时间缓慢流逝。

夜幕降临,李宽回到集训营,让薛仁贵过来,开口道:“仁贵,我可以让你拜师大将军,你愿意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