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来年慢了三周岁,也是该送他们去幼儿园了。总在家里圈着也不好。
这一家人虽多,可到底没有专业教孩子的。没有谁家不希望自家小孩出息的。可并不是每一家家长都能及格。
别说是优秀的教育孩子的人,只怕给张教孩子的试卷,都未必及格。
还是那句细思极恐的话。成年人成为父母,是不需要考核的。
所以,教育孩子,除了家长用心,学校方面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是说将孩子完全扔给学校就没问题了。而是要相辅相成。
这期间,敖木跟杨芜,其实也多少体验了一些为人父的难处和心得。
看了一会儿春晚,才开始上饺子。过来送饺子的服务员发现敖木的桌子上的菜吃的差不多了,好心问要不要给添上,敖木摇头拒绝了,没必要浪费。
饭桌上的菜,本身就本着减少浪费的原则,给的并不多,哪个不够,可以随时添。这大晚上,本身就不用吃太多。等一起吃了饺子,吃了这么个热闹饭,就足够了。
饺子是白菜猪肉馅的。白菜是地下四层新种的。味道不错。配上蒜泥、陈醋,敖木也多吃了两个。这饺子跟自己家的味道不一样。吃个新鲜就是了。
等一家人都吃饱了,春晚还在继续。可旁边其他人的声音太大,也听不见什么。
敖木擦擦嘴,等其他人吃完,一家人就先回家了。
带着孩子们往家走,路上遇见不少孩子四处乱闯胡乱跑的。吴丽丽不设防背个小子撞了一下,皱眉看了那男生一眼,转身继续往前走。那男孩看着小吴丽丽几岁,撞了人也不道歉,只做了个鬼脸,就又跑开了。
敖木拍拍吴丽丽的肩膀,吴丽丽摇摇头,便是没放在心上。
今天过年,孩子们都有些撒欢儿。吴丽丽过了今年,就十二岁了。女孩子发育比较早,照比同龄的男孩发育的快,就更成熟一些。
而吴丽丽,比同龄的孩子更稳重许多。
也许是因为家庭关系,也许是因为末世的关系。可能跟两个弟弟也有点关系。
敖木不禁想起,小时候听敖玲说过。敖玲差不多也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因为母亲没得早,身下又有个妹妹。所以她很自然的担任起了母亲的角色,对敖玲多加照顾。
一个人大几岁,身下有弟弟妹妹的时候,多少都会给自己增加一点压力。
有的是被父母强加上的压力。不过就算父母没有给予哥哥姐姐这份责任,这当大的事件长了,也就又这个意识了。
说实话,敖木还是不太希望丽丽这样的。相比之下,敖木还是更加希望吴丽丽更无忧无虑一点。
等到了家里楼下,发现已经有不少人走回来了。应该也都是怕吵,吃完了饭就回来了。
有面熟的相互打了个招呼,各自上楼回家了。
杨芜难得今晚没喝酒,等回了家各自回房间。杨芜拿出手机打开网络,跟敖木一块看春晚的回放。
现在避难所里头有网络。而且能看一些视频。虽说种类不多,可也不是普通人看得起的。
只要舍得昂贵的流量,用流量看春晚也没什么不好。
至少敖木跟杨芜两个人看,不用怕吵。
“你看看能不能下载。最好一边下载一边看。明天再给我妈他们看。”敖木换上了睡衣,准备去洗漱。
“还不能,估计等结束以后才行。”杨芜趴在床上,听着手机里传来的春晚的开场音乐。
果然,这春晚,承担了大部分人心里最后的年味。
有春晚,这个新年才叫年。
这,差不多是二人第一个正经八百守岁的新年。
凌晨,当时间全部归零,正式进入了新的一年。
第124章
年后,敖木见给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考研里。医院神经外科的工作,大部分由另一个医生担任。另一位医生虽说临床经验相对不足。不过敖木带了这么长时间,也足够独当一面了。
而学校这一边,在不算太忙的时候,博导还会让他带一带研究生。尤其是那些刚开始考研相对萌新的学生。敖木在带他们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有不少的收货。
从前的敖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即便是工作以后,除了少数同事处的不错意外,大部分接触的人都是简单的医生与病患的关系。
严重缺乏社交的敖木在这期间接触了需对年轻的学生。这让生活上几乎提前进入养老状态的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年轻了很多。
有时候见多了这些好学的年轻人。敖木也不进去想如果以后真的正式成为学校的一名老师,让这些还处于萌新状态的孩子们,一点点接受知识的毒打成为学海里的老油条。
其实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