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汐的记忆里面,沈宇宸读书是很不错的,八九岁的时候,学堂的先生就让沈宇宸去参加科考了。
因为参加科考的时候,沈青腾是不在的,外出没有回来。沈宇宸当时并不打算参加那一次的科考,但是先生一直劝导,最后就去了。
那一次,直接过了县试和府试,以头首成为了童生。再就要参加院试的时候,沈青腾回来了。
沈青腾不愿意让沈宇宸去参加科考,任凭别人怎么劝,就是不松口。
后来不知道沈青腾和沈宇宸怎么讨论的,最后沈宇宸自己站出来,和先生说不去参加了。
让先生惋惜不已。
沈宇宸后来也读了一段时间的书,然后说觉得没什么需要在学的了,就又回来了。
毕竟村上的只能算是蒙学,教不到多少深的。
但是后来沈青腾又把沈宇宸送到了镇上的书院,在那里读了两年多,又回来了。
所有人都以为沈青腾想通了,上河村要再出一个秀才了,沈家却没有了动静。
沈宇宸读了两年多,回来之后,就是帮着照顾家里,没有参加科考的意思。
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笑沈青腾和沈家人傻,把个孩子供读书供了那么多年,却不让去参加科考。放在眼前的出人头地的一个大好机会,居然就不要了?
不要就算了,居然还送他去镇上。
镇上的书院,读书一年赋税要十两银子,还不算其他的。不知道要多少钱,居然读完让回来种地。
真真是暴谴天物!
因为这件事,老宅的人都来闹过几次。
就连不管是的沈老爷子,也来过了。
说到底,就是劝沈青腾让沈宇宸去读书,毕竟出了秀才,那他就是秀才爷爷了。
沈家老宅里面也有在读书的,但是天分都没有沈宇宸好。
后来又退一步,沈青腾不供自己儿子考秀才,却供他上镇上读书。那不如把钱拿出来,拿去供老宅的孩子,那好歹是他的亲侄子,供出来一个,全家都光荣了。
而刘氏来,自然就是劝沈青腾不要浪费银子了,与其供一个别人家的野孩子,不如供自己家的亲侄子。
要是中了秀才或是举人,他也能于与荣焉。
在刘氏眼里,沈宇宸被带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好几岁了,又不是在老宅出世的,谁知道是哪里来的野种。
再一个,沈青腾又不是她生的,虽然是沈老爷子的儿子。却不是她的儿子,虽然是继子,但是刘氏是不会认的。
沈家这一班子,在她的眼里,全都是野种。
但是吧,如果这些野种能给她带来钱和权,她也不介意忍一忍。
可惜沈青腾可忍不了,直接赶了出去。
沈青腾的脾气,决定了就不会变,连沈老头,沈青腾的亲爹来说都没用。
何况个和他不亲,甚至处处看他一家不顺眼,恨不得把钱刮走再弄死的继母。
沈青腾可不是泥捏的,只是看在亲爹的血缘关系的份上,不想去计较而已。
偏刘氏总是傻傻的,以为沈青腾好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