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开心的是,十月末的时候,拜托丈母买地的事情终于有消息。得知村里有人要把红光园七亩地卖掉,我当天回村,亲自去看。
这七亩地所在位置处于红光园尾,临近水尾园了,不仅是在路边,甚至还有口占地六分的池塘。
阿公说位置不好,几次劝我别买。可我有自己的打算,这地方虽然偏,不过胜在靠近汾水关,同样又是在大路边,哪怕这是条泥路,可交通方便啊。
我想着,万一以后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带雨燕回来,利用这块地养一群鸡鸭鹅,这样也不至于饿死。
这七亩地虽然是自留地,可以建房子的地皮,不过因为位置的缘故,我只花了一万块钱就全部买下来,到村部找村长立书作证,双方签字摁手印,留存档案后。我才敢告诉阿公,差点没被他用龙头拐敲断腿,吓得我连忙跑回澄海。
雨燕对此倒是没说什么,反而极其认同。毕竟经商没有一帆风顺的事,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回发生什么,留条后路比较妥当。
同时我打电话回去,拜托阿公帮我找人用石条把地围起来,又惹来阿公一顿骂。不过最后老人家还是妥协了。
解决完根基问题,我全心投入经营工厂与冻品店,雨燕给我买来许多冻品方面的书籍。
从此以后,每天送完货,我就在店里看书,至于工厂则完全交给雨燕与李翠姐管理。就连冻品店的营业,基本也都是洪秋霞跟赵光在忙活。
他们俩人是情侣,是最早阿春带来的老乡。俩人头脑灵活又老实勤劳,就是手脚慢。厂里其它员工每个月加工皮鞋都能拿两三千,可他们俩人加起来却不到三千块。
所以我就把他们调过来冻品店帮忙,每个月一人两千块工资,同样包吃住。
这一年发生很多事,经过长江洪水后,历经沉痛的国家成长脚步越来越快。
后半年股市回暖,广东经济在国家重点扶持下,迎来空前绝后的喷发。
连同我身边的人,进步也非常大。首先是盛娇姐,不在从骅威接单,而是自己买设备生产遥控飞机的马达。
我去过她那边几次,见她生意不错,我打心里替她高兴。
再有就是阿春,这家伙把冻品生意做到潮汕了,手中握有三十几家酒店的供货权,并且还组建出一支自己的厨师队伍,专门承接私人酒席。
单个月从我这进货的金额,至少都有二十万。虽说没赚他的钱,不过看到阿春过得越来越好,我真心替他高兴。
至于黄成,他的生意比阿春还要好。不过我并不赞成他的做生意方式,但也不予评价。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处事与经商之道,我跟他虽然是好朋友,去也没资格去阻拦他。
李忠国又开辟一个市场,把皮鞋卖到美国,因此需求量越来越大,可他却不断减少外出单子。最后汕头与澄海,只有三家工厂能够从他那接到单。
除开汕头的那家大工厂以外,就剩我跟凯哥这两间工厂能从李忠国手里接到单子。所以,我这边的业务量越来越多,弄得我只能不断继续招工,弥补生产力。
至于他跟袁媛媛合开的山庄,生意也不错,袁媛媛已经开始计划着到潮汕也开一间。
说起来,反倒我的进步最小,抛开工厂不说。供货的酒店,还是保留当初的五家,不对,要是算上李忠国与袁媛媛的山庄,正确来说是六家。
不是我不扩展,而是整个澄海和汕头地区的酒店,但凡可以称上酒店的规模,超六成都给阿春和黄成承包了,至于剩下的,要么就去汕头冻品批发市场进货,要么就到莲阳市场新开的冻品店。
不过大部分还是到我这冻品店进,毕竟我这店里头的产品都在更新着,除此之外价格也不贵。
让我去跟自己的兄弟抢生意,我还真做不到。
没有去外开拓市场,我有更多的时间看书,沉浸在学习中的我,完全忘记时间,随着眼界受到知识的开拓,我心里萌生一个念头。但却不敢立马行动。
12月27,我生日的这天,雨燕买了把摩托摩拉手机送给我当礼物。
至此,我告别信号极差的小灵通,走进花费昂贵的翻盖手机时代。
当然,我也买了把送给雨燕。
1999年春节,结算完每个员工的工钱,并且给每人一个一百块钱的红包,送他们搭上回老家的车。
我则还跟去年一样,带雨燕回老家走亲戚。
初三回到澄海,我挨个上门拜年,一圈下来已经是初六。
开厂开店,员工们也逐一返程回来上工。生产恢复正轨,我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埋头学习各种食品书籍。
这天,经过几个月深思熟虑的我,把心里那个念头完善成为计划,并且计算自己手里头的资金后,我才告诉雨燕。
“老婆,我想开间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