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_(三国同人)[三国]焚香祭酒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3(2 / 2)

早在穿越之初,崔颂就已知道这具身体的原主“师从名师,颇有才名”。可这“名师”如何有名,“颇有才”是多么有才,他从来不曾深入想过。

颇,很,相当,非常也,而非“稍微”之意。

名师,姓何名休,字邵公,与“经神”郑玄齐名的经学大家,人称“学海”,乃是今文经学[1]的领头人物。

崔颂虽然不知道今文经学是什么东西,但这不妨碍他理解“领头人物”这四个字。

——近似于现代的国家一级教授,还是最权威的那一个。

据说,这位闻名遐迩的学神老师对某崔姓小弟子“甚为喜之”,觉得他乃“天授之才”、“逸群无双”,其余弟子“莫出其右”……

连“所有弟子加起来都抵不上”这种话都说了,足见何休的期望有多高。

不知为何,崔颂的脑中突然响起了一段丧乐。

什么叫哀莫大于心死?就是当小心脏承受不住刺激的时候,脑中就会开始播放丧乐……

崔颂已然开始胡思乱想,耳边的声音温敦平和,却是被他左耳进右耳出。

现在假装摔倒磕着头还来得及吗?

——崔颂第二次考虑起“变傻”这一方案的可能性。

按理说,原主还未成年,受限于阅历与心性,哪怕被名师夸了又夸,在别人眼里也就是一乳臭未干的无知小儿罢了,不至于名声大噪。在真正的名士面前,甚至连个名号都排不上。

让原主成功进入各方视野的,是他三年前写的一首赋。

熊罴折龟筮,硕鼠佩缙绅。

一首《硕鼠赋》,文藻华美,立意大胆,以诙谐夸张的笔触,讲述了一段荒诞的故事:

秦朝有一个农民,名为熊,他的土地被地主兼并,为了生存,只得成为地主的佃户,为地主耕种。

地主的豪田,产量多么惊人!麦桔日日堆高,粮仓年年辟新。吃不完的粮食,卖都来不及卖,砌在仓里,受潮,发霉,被老鼠吃。几年下来,竟养出数只脸盆大的老鼠。

而农民呢?见税什五,辛苦劳作一整年,粮食一半给地主,自己连饭都吃不饱,饿得皮包骨头。

秦国一士人笑他:黔首自实田,何故沦于此?不如再去找荒田,自耕自种,总好过在这受人盘剥。

却不曾想,时下土地兼并之盛,哪里还有荒田可找?

农民道:这里好呀,虽然米饭吃得少,但是可以时时加餐——主家粮仓里养了硕鼠,每只都有脸盆大,足够我儿子吃肉吃到饱。要到别处,指不定就没有这么大的老鼠了。

士人道:我不信,哪有那么大的老鼠。

农民道:不骗你,真的有那么大,而且时时有,四季有,从来不断货。

士人道:这还真是奇了。那些硕鼠真是你家的救命恩人啊,你可要好好感谢它们。

农民道:是啊,我每天都在感谢他们。

后来,农民的儿子罴因为吃多了硕鼠,竟长得越来越像硕鼠。

农民觉得很害怕,可地主却觉得农民的儿子最近变顺眼了,破天荒地推荐他做了一名小吏。

罴的脸一天天地向硕鼠接近,他的官职也一天天地升高。

终于有一天,罴不再是罴,他的身体,脸,手脚,都长成了硕鼠的模样。

而此时的他也已身居高位,手执缙绅,封侯拜相。

……

崔颂虽然没看懂这个故事,但从字里行间,也能猜出这篇赋暗藏“讽喻”。

熊罴常被古人代指勇士,由罴至鼠,其中的暗指不言而喻。

这篇赋当真好的人神共愤吗?

未必。

可配上其主当时的年龄,含义则完全不同。

三年前,崔家颂郎才15岁。

假若此赋有三分才,因着他的年纪,这才便成了七分。再加上名师不绝于口的赞叹,这七分才,也就成了十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