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第一反应是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决定挖陷阱坑死他了。可思维飞快地运转后,他发现……不管曹操此次丢出的是不是陷阱,他都无从选择。
一则他如今依附曹操,不可能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只根据心中的怀疑就拒绝曹操给的差事;二则曹操提出的这个要求,正是他这些日子以来日夜念着的。哪怕此行暗藏冷箭与荆棘,他也得佯装不知,闭着眼睛往前踏。
只这一个念头,刘备便做出了反应,郑重而感激地朝曹操行了一个谢礼:
“多谢司空。”
无论如何,粮草总是真的……若曹操另有打算,他也可见机行事。
刘备如此干脆而坦荡的态度,愈加让曹操刮目相看。
曹操确信,若非刘备今后一直时运不济,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云中龙凤,在九州之土大放异彩。
想到郭嘉程昱等人对刘备的评价,曹操心中愈加忌惮。
他放声笑道: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1]。”
这句话好似一个惊雷,炸得刘备险些跳起,拔剑把曹操扎了个透心凉。
但刘备克制力之强,竟连一丝半点的异状都未露出,连扶着车座的手也甚是平稳,不见任何震颤。
“司空这玩笑话,让备惶恐至极。”他唇角带笑,却在眼中带出了少许落寞之意,“备今年三十又八,回顾往事,竟半生蹉跎、一事无成。若非司空收留,恐怕备只能重操旧业,回涿郡卖草鞋去了。”
刘备毫不客气地自爆短处,又暗中捧了曹操一把。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失败与尴尬过往,他竟坦坦荡荡地拿来自嘲,半点没有羞愤之意。
不仅如此,他言辞恳切、情感真实,既没有虚伪地推就曹操的话,也没有为了洗清曹操的怀疑而言不由衷、满口胡言。而是巧妙地借用自嘲这一方式,隐晦地撇去“英雄”这一标签,并认下曹操的恩德。
这不但贴合了曹操的心意,而且浑然天成,让人潜意识地相信这就是他的真心话,打消对他的防备。
曹操意识到这点后,心中多少生出了几分惋惜之感。
刘备从曹操的车座上离开,脚步悠闲,后背却早已被冷汗沁湿。
他离开曹操的视野,来到人际罕见之处。望着前方青石碧瓦的民居,刘备不由撇嘴苦笑:
“备……何德何能……”
他虽有几分不为人道的雄心壮志,但自诩凡才,并无特殊的才干。实想不通自己何德何能……让曹操如此试探算计。
自认为“平凡”的刘备,在小道上被董承的人拦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1]10字为历史上曹操曾对刘备说的话:天下英雄,只有你(刘备)与我(曹操)。
今日“热搜”:平凡无奇古X乐,何德何能刘豫州(?)
刘备:都别来找我,谢谢。我是“凡才”。
第133章刘备
一个流民打扮的束发少年踉跄地撞在刘备身上。刘备扶了他一把,却被对方一把攒住手腕。
“这位将军,对不住,对不住!”
流民少年一边道歉,一边紧抓着刘备的衣袂不放。刘备轻轻挣了两下,没能挣开。
顿时,刘备的脑内响起警钟,震得他脸色骤变,低声喝道:“你想做什么!”
那流民少年脸上仍维持着谄媚而畏缩的神情,一个劲地道歉。在低头作揖之际,他小声而快速地道:“刘豫州,董侯有请。”
听到“董侯”,刘备第一个想到的是董卓。但董卓早就死了,也鲜少有人用董侯这个称呼叫他。刘备只得在记忆中搜罗所有符合“董侯”这个敬称的人,使劲回忆了许久,才想起前段时间刚有一个姓董的被封为侯爵。
——那便是董卓的旧部,卫将军董承。
得知想找他的人是董承,刘备不由在心中大骂,将董承从头到尾问候了一遍。
他猛地抽回袖子,道了句“无妨”,马上转身就走。
那少年还想上前,刘备拔出一小截佩剑,神色冷肃:
“寻常冲撞罢了。你若再做纠缠,休怪我拔剑无情。”
少年被锋利的剑光闪了眼,畏惧之下,不敢再有行动,眼睁睁地看着刘备转身离去。
这一番变故,很快被汇报给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