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_(三国同人)[三国]焚香祭酒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46(2 / 2)

见曹操的视线轻飘飘地往自己的方向飘了过来,刘备叫苦不迭,在心里把吕布骂得狗血淋头。

如果不是知道吕布素来如此“言语无状”,未必存有坏心,他都要怀疑吕布是不是死前想找个垫背的,故意把他拖下水。

“吕将军此话让备困惑,还请将军说个清楚,莫要叫明公误会。”

吕布自知失言,赶紧道:“布无状,仗着自己于刘玄德有恩,觍颜相求,欲刘玄德在明公面前美言几句。”

形势所迫,吕布不再遮掩,坦白他趁曹操离开时做下的小动作。

曹操便朝刘备笑道:“使君意下如何?”

被这么一搅和,刘备那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1]”也说不出来了,他仔细琢磨曹操的心意,试着折中取巧道:“若论避嫌,我本不该言,只是……”

他长叹了口气,“吕将军于我有‘辕门射戟’之恩,备在此斗胆,请司空抬一抬手,饶将军一命。”

曹操听到这中规中矩的求情,抚须道:“既如此,便应使君之求,暂且饶过吕布的性命。来人,请吕将军去‘客舍’坐坐,好生招待着。”

刘备:“???”

刘备没想到曹操竟然留了吕布的性命,把他软禁了起来,一时有些发懵。

他重新估量曹操的心思,越想,越觉得沉重。

曹操此举乃是明显的异常之举。刘备摸不透他的用意,便觉得后背发麻,好似被三两只蚂蚁爬过,耿耿于心,无法忽略。

倒是吕布,不知其中深意,只以为是刘备的求情起了效果。一边高兴,一边犹觉得刘备刚才的求情不够力度,遂朝刘备使眼色,让他再多求情两句。

刘备无语至极。好在吕布很快被带走,士兵们另压了陈宫上来。

“公台,许久未见。”

陈宫背脊挺直,没有接话。

曹操再问:“你可有话要说?”

陈宫冷哼:“但求一死耳。”

戏志才接收到曹操的眼神暗示,开口道:

“你若一死了之,你的妻儿该当如何?”

“罪不及妻儿,以曹公的英明,如何会与妇孺老弱计较?”

崔颂能猜到陈宫的一二分心思。

他之所以拒绝投降,决定慷慨赴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为了己身:他当初背叛曹操,给曹操带来几近灭顶的严重打击。夸张点说,他当时的行为称得上是“在曹操后背插刀,插得他差点就地扑街,再也爬不起来”。后果之严重,哪怕曹操愿意既往不咎,重新接纳他,也难免会有点想法。而陈宫自己,亦过不去心头那道坎。何必自取其辱。

另一个则是为了家人:他若活着,曹操就算重新启用,也会暗自戒备,心存芥蒂,而他的家人,将随着他的过去,一生蒙在他的暗影之下。既如此,倒不如以他的死,换取家人的平安。人死则仇消,他一死,以曹操的性情,就算有再多的暗怨,也会全部放下,替他照顾他的家人。

崔颂能猜到的,与陈宫相处多年的曹操自然也能猜到。

若是曹操并未获得崔颂的协助,根据历史的记载,他还要多用四个月的时间,等到己方士兵疲惫不堪、粮草几近用尽的时候才将下邳攻下。

那时的曹操,必定为了早点稳固局势,避免节外生枝,而将不安定因素吕布、陈宫、高顺全部斩首。

而如今,曹军精力、士气高涨,粮食充足,曹操不免对吕布等人生出不同的想法。

所以,在陈宫说完这段半请求、半激将的话后,曹操没有接茬,反而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表情。

“若我非要计较呢?”

陈宫:???

面对这出乎意料的剧本,陈宫懵了懵,还想继续发动嘴炮说服曹操,就见曹操挥手召来士兵。

“堵上嘴,拉下去。”曹操欣赏着陈宫千变万化的表情,缓缓加了一句,“带去‘客舍’,与高顺同室相伴。”

陈宫与高顺,向来相看两相厌,曹操这一招不可谓不损。

被堵了嘴的陈宫发出“呜呜呜”的声响,蹬着脚被士兵带走。

围观了一整场的刘备隐约摸索到曹操的意图,不知是喜是忧。

曹操处置完降臣,对有功之臣简单地嘉奖了一番,便亲切地拉着刘备,让他和自己同坐一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