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9_(三国同人)[三国]焚香祭酒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59(1 / 2)

“正有此意。”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上表天子,欲封荀彧为万岁亭侯,荀彧辞而未受。

曹操给荀彧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再次为其上表,这次荀彧没有再推拒。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打败袁尚,任冀州牧。

此时董昭向曹操进言,按照古代的划分重置九州,曹操有所意动,被荀彧反对制止。

此时荀彧已意识到些许苗头,心知刘协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心情日渐沉重。

而曹操亦察觉到荀彧的些许想法,但他仍重用之,不曾有任何轻慢。

他决定将据点迁到冀州的邺城,不管一部分群臣如何反对,他也坚持己见。

曹操在邺城布置政行,有一日忽然问郭嘉:

“荀文若为汉臣,我非汉臣乎?”

旁边亲信皆冷汗涔涔,唯独郭嘉岿然不动。

“主公何扰?如今尚为大汉之天下,我等皆为汉臣,何须分辨?”

曹操哈哈大笑,不再提及此事。

正在曹操霸业上春风得意,个人情感上略有些不如意的时候,他的老朋友许攸来替他“排忧解难”。

许攸一见到他,就拍着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道:“孟德,看看这邺城,没有我,你进不来啊。”

曹操及其亲信:……

曹操正烦心荀彧的事,闻言皮笑肉不笑道:“正是,子远之功劳,我怎会忘记?”

他不想暴露昔日之谋,叫人找了许多珠宝、美人,丢去许攸府上,让他闭嘴。

没过多久,许攸又跑了过来:“我听到有人说,官渡之战,荀公达(荀攸)与崔子琮(崔颂)功不可没。这可真没道理,如果没有我,孟德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

曹操正研究着朝中的异动,没空理会许攸,闻言,心里对他甚为厌恶,摆摆手敷衍道:“我自不会忘了子远之功劳。”

于是给许攸丢了个官职,试图让他闭嘴。

过了几日,曹操设宴宴请功臣。许攸在其列,见曹操给众人敬酒,却未第一个提到自己,心中略有不足。

趁着曹操一语落下,还未有人接话,他率先举起酒,对着曹操道:

“这杯酒,孟德当先以敬我。没有我,你如何能打败袁绍、占领邺城?”

知情的众人表情变得十分奇怪。

许攸一无所觉,因为“大功劳”而有些飘飘然,麻痹了心智的他,只觉得曹操并没有对他的“功劳”放在心中,只好一次次地反复提醒。

——曹阿瞒,你没有我许攸,如何有得今天?不早成了丧家之犬了吗?

曹操见他行事如此,脸色一沉。

作者有话要说:[1]共10字出自《三国演义》。

第152章侄儿

许攸以谋逆罪被诛。消息传来的时候,荀彧正与崔颂商讨民利公事。

待问明白前因后果,荀彧久久未言。

那一日,得知荀彧忽然被圣上召入宫中,崔颂隐约地察觉到其中的暗流。他立即拎了一壶酒,在荀彧家中等候。

荀彧归来后,虽面色与平日无殊,但以崔颂对荀彧的了解,他能察觉到荀彧藏在平静表象下的重重心事。

不管曹操是“初心已改”,随着霸业的渐成而动摇了匡扶汉室的志;还是“野心初显”,从一开始就有了不臣之心,直到此刻才逐渐流露——他与荀彧之间,已然多了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痕。

若二人维持现状,不去触碰那道裂痕,或许还能保持表面的平和与宁静,延续主臣之谊。

反之,一旦有人拿锤子在上方轻轻敲打,细小纹路便会不断扩散,直至将二人四分五裂。

而这拿着锤子、顺着裂纹敲打的人,正是汉帝刘协。

对于刘协这位末朝皇帝,崔颂有过好奇,有过同情,却从未起过效死之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