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每每在下一个社会热点引发国民讨论时,他已经有了研究结论。渐渐的,不仅在法律界,在普通民众间,他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被普通民众熟识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往往是他们口中的“叫兽”。原因复杂,一方面是只有口出惊人言论的学术人士才会被外界关注,毕竟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社会科学的大部分理论,另一方面也确实和社会科学特性有关。
但甄未凉显然不属于这一类。
在公众眼中,他的标签是“帅”和“天才”。简称“帅才”。
而他也无愧于这个称号。他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精准命中了某方面的弊病,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他六十五岁那年,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主导通过了一部对性少数人群极为友好的法律。
在那之后,甄未凉的职业生涯并未停止。他始终活跃在社会一线,标志性的“帅”被一代又一代人熟知。他主导了法学教材的编撰,最终成品颇受赞誉。众多疑难问题在他手中得以解决,联合国法律方面遇到问题有时也需要对他发出邀请。他的名气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
有人说,他以一人之力将国内法学提升到了堪称世界第一的水平。
直到他九十岁老死之前,他依然思路清晰、衣着整洁,头发一丝不苟,腰杆挺直、举止潇洒,布满皱纹的脸依然称得上英俊。
这位“帅才”绵延了六十年的传奇,至此方止。
但他所带过的学生、所开创的课程课题、所率领的研究所,依然在创造新的传奇。这位著名法学家西装革履、面容柔和的照片依然能在某些社会新闻中寻见。
衣着齐整、一丝不苟,似乎是甄未凉留给世人的统一形象。
——离开魏家后,甄未凉再也没有穿过工字背心和大裤衩。
出身农家的他,原本是有什么穿什么的,并不太在乎整洁体面。他穿越后慢慢学会了女装搭配,但男装时还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买衣服时,下意识回避了所有相近的款式。
可能是严肃惯了,不习惯西装以外的衣服了吧。
他这么告诉自己。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无论是魏大少还是甄未凉,都会在未来的历史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只不过,一个在商业,一个在法律。
似乎相隔甚远,但同一时代的人,怎么可能真正毫无纠葛?
第26章他是瓮中人(一)
甄未凉睁开了双眼。
眼前的景象令他心中一惊,立刻不动声色地闭上了双眼。片刻后,听到一声惊叫,他才缓缓睁开了双眼,做出茫然的表情。
发出惊叫的是一个中年男子,肌肉发达,看上去似乎经常健身。惊叫完,他按讷不住地开始口吐芬芳。甄未凉茫然地看着他,又转头看看四周,记忆渐渐清晰起来。
他是个普通学生,但因为各种原因……依然是个女装大佬。
算了,习惯了,反正不管怎样都要把他设定成一个女装大佬,还是贼好看连真正的女人都比不上的那一种。
这是一个昏暗的房间,四面都是石墙,看上去大概有一百平米,极为开阔,没有任何门窗,像是电视剧中常见的密室。屋中大概有几十来号人,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因为男人的那一声惊叫,不少人已被吵醒,但还有更多人睡得正香。有趣的是,每一个人脖颈上都贴着一个白底黑字的号码牌,大概一个手掌大小。
甄未凉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果然也碰到了一片属于塑料纸的顺滑。这似乎不是普通的号码牌,中间大动脉之上有什么硬物,而且也不像是简单地贴了上去,倒像是……植入?
甄未凉仔细回忆了一下,只记得自己放学回宿舍,而且已经到了门口。之后发生了什么,他完全没有记忆。
慢慢的,屋中的人都醒了过来。密室中像菜市场一样热闹起来。甄未凉定定神,问身边标着“24”的女孩:“你能看到我脖子上是多少吗?”
惊魂未定的女孩飞快地瞥了一眼,道:“6号,你是6。”
6?
很吉利的数字。
女孩连忙问:“那我是什么?”
甄未凉告诉了她。
甄未凉又看了看屋中的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上去,双数都是女性,单数是男性,而且50之前都是三十五岁以前的年轻人,50以后都超过了三十五岁,有几个甚至满头白发。
那么,自己为什么会是双数编号?都能植入了,应该不至于发现不了他的真实性别。
幕后之人这么想保持男女人数均等,为什么要安排他一个假女人。是真的没发现,还是另有所图?
随着灵魂的壮大,想象力也愈发强大的甄未凉异想天开:总不至于人群里还有个扮成男生的女孩子,以此作为平衡吧。